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958章 风波乍起朝堂急(七)

隆庆中兴 第958章 风波乍起朝堂急(七)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2 22:27:22

第二天徐阶就向朱载坖上疏请求致仕,徐阶将这次广西韦银豹的叛乱全部归咎于自己,认为是辅臣不职导致韦银豹作乱,尤其是韦银豹家族从弘治、正德年间就开始造反作乱了,韦银豹更是从嘉靖初年就开始造反作乱了,自己作为老臣,本应该有所警惕的,但是徐阶没有及时提醒朱载坖。

所以这次徐阶认为韦银豹作乱,罪责主要在自己这个首辅身上,所以徐阶向朱载坖请辞。

朱载坖收到了徐阶的奏疏之后,召见了其余的阁臣,询问道:“徐阁老上疏求去,你们怎么看呢?”

阁臣们都认为应当同意徐阶的离任,这样的话,至少现在反对派们就无法拿广西的事情对朝廷发难了,朝廷 已经因为此事罢免了首辅,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嘛。

当然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朱载坖以事非卿之过错为由,拒绝徐阶的请辞。

徐阶第二次上疏请辞,朱载坖仍旧不允徐阶的请辞,但是加徐阶特进荣禄大夫,给徐阶加官,这就意味着徐阶这个首辅已经是当不长久了。

徐阶一面拒绝了朱载坖的慰留和升官,一面再次请辞,朱载坖只得在徐阶的请辞奏疏上御批道:卿元辅重臣,岂可遽离,朕虽不允,然卿再三上疏。朕不能强卿之意,故加官致仕,以全君臣之道也!

朱载坖亲自为徐阶题词,两朝元辅,同时加徐阶太傅兼太子太师、左柱国、特进荣禄大夫,赐驰驿,遣锦衣校尉送送回乡,荫徐阶两孙国子监生。

同时在徐阶离京之前,朱载坖还特意召见了这位离任的老首辅,徐阶离任之后,一直是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到松江老家,徐阶家中豪富,尽管退了田之后,徐家仍然还有二万余亩田产,这些可都是虚假的私产,而且徐家做官的人这么多,不管是正途出身还是荫官,都是可以免税的,这两万余亩田产基本上不用交税,徐家依然是松江的豪门。

朱载坖笑着问道:“元辅回乡之后,准备干些什么呢?”

徐阶笑着说道:“臣自然是回到家乡,教导子弟读书。”

朱载坖说道:“阁老元辅重臣,又是探花出身,当然能够为朝廷培养几个英才的,只是朕还有一事,敢请阁老助朕。”

朱载坖希望徐阶回到松江之后,振兴松江的棉纺织业,现在的松江府是大明的纺织业中心,但是松江府的纺织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朱载坖希望徐阶回到松江府去了之后,兴办手工工场,振兴实业。

徐阶有些忧虑的说道:“陛下,这所谓工场,工人脱离土地,一旦卖不出去布匹,织工就不得食,倘若出了这等事情,立马就会出现大量的流民,苏松朝廷财赋之所重,一旦出了乱子,就是震动朝野的大事啊。”

朱载坖说道:“无妨的,徐家出产的布匹,朕以内帑收储,断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的。”

毕竟现在倭国急需大明的布匹、瓷器、茶叶等物,朱载坖也需要倭国的白银和铜料,所以朱载坖希望徐阶挑头去做此事,毕竟徐家是松江豪门,由徐家出面做此事是最好不过了,朱载坖代表皇室和徐家合作,也算是朱载坖补偿了一下徐阶。

徐阶答应下来之后,就回到内阁收拾东西准备回到松江老家了。

朱载坖随即下令升李春芳为中极殿大学士,高拱为建极殿大学士,明确了李春芳为首辅,高拱为次辅,阁员仍旧是郭朴、张居正、陈以勤。

同时徐阶走了之后,朱载坖才是真的开始大展拳脚了,徐阶在的时候,一直对于科道比较袒护,即便是朱载坖多次要求要整顿科道,但是徐阶都以科道乃是朝廷之耳目,畅通言路为由要朱载坖对科道加以包容,现在徐阶走了,朱载坖第一个就是要整顿科道了。

朱载坖命令次辅高拱分管吏部和都察院,负责整顿科道,高拱一上任,就与吏部尚书杨博一道整肃科道。高拱向朱载坖上了挽颓习以崇圣治疏,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高拱认为,现在的大明,实际情况是:方今时势,内则吏治之不修,外则诸边之不靖,以兵则不强,而以财则不充,此天下之患也。

高拱认为现在的朝廷主要有八弊,分别是曲解法律,任意轻重;卖官鬻爵,败坏名节;刻薄寡恩,刁难民众;争 功嫁祸,彼此排挤;推诿扯皮,功罪同途;文武不协,党同伐异;因循塞责,苟应故事;浮言丛杂,混淆是非。

这八弊不除,大明难以中兴。朱载坖当即在高拱的奏疏上御批道:“卿所言甚是,宜尽纾其才,以求大治,朕与卿等勠力同心也!”

朱载坖将高拱的奏疏明发六部,也鲜明的表达的自己对于新政和高拱的支持,随后内阁首辅李春芳也向朱载坖上疏,他将大明现在的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坏法,第二是黩货,第三是浮言。

李春芳认为三害之中,最为根本的就是浮言,所谓浮言,就是虚浮轻躁,急功近利;华而不实,言行悖离;哗众取宠,众议纷纭;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甲可乙否,莫衷一是;谗言肆出,蜚语流传。更有甚者,这些官棍官痞久已沉浮于官海,随时变色改态,不但无益于国事,反而误导舆论,荼毒苍生,已成为天下之害。

李春芳请求朱载坖大振乾纲,整顿浮言,使官风得以回归淳朴,首先就是要整顿科道言官。

朱载坖深以为然,这些科道言官,风闻言事,充当他人喉舌,妄言朝廷大政,搬弄是非,现在徐阶离任了,朱载坖当然要给科道上上强度了。

朱载坖随即下诏,认为整顿官风,首在言路,科道为朝廷纲纪之所在,不可不重,着建极殿大学士高拱会同左都御史葛守礼、右都御史李开先、吏部尚书杨博,考察科道,选拔可用之才,使科道重归朝廷耳目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