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57章 藩臣异心难分说(七)

隆庆中兴 第1257章 藩臣异心难分说(七)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这事对于朝鲜王室来说是一件极为屈辱的事情。这涉及朝鲜建国前的两个疑点,一是李成桂是否高丽权臣李仁任之子,二是李成桂是否弑杀高丽四位国王而建国。

对于朝鲜来说,这是涉及到其立国正统性的问题,朝鲜对此是极为重视的,从得知此事之后,就一直不断的向大明上疏辩解,李成桂并非李仁任之子,在永乐年间,成祖曾经有关改正的说,当时成祖刚刚靖难完成,朝鲜是藩属中第一个向成祖朝贡的,朝鲜提出了此事之后,成祖曾经说过:“朝鲜国王奏,既不系李仁任之后,想是比先传说差了,准他改正。”

但是成祖的话,你就听听罢了,千万别当真,他还答应宁王中分天下,答应朵颜三卫可以在大宁都司放牧了,成祖这话,只不过是是稳住朝鲜罢了,成祖自己也很清楚,这话可是写在皇明祖训上的,太祖在祖训中教导后世子孙:“凡我子孙,钦承联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这点成祖是很清楚,他是绝对不能去改皇明祖训的,只是当时成祖刚刚通过靖难之役取得帝位,在国内人心未稳,新登宝位,天下诸侯未有朝者。独朝鲜遣上相进贺,成祖嘉其忠诚,是以厚之,朝鲜的朝贡无疑为其合法性增光添彩。 实际上对成祖和李芳远来说,政权合法性的证明是双向的,成祖在这个时候需要稳住朝鲜罢了。

但是皇明祖训是断然不能更改的,成祖靖难的法理就是皇明祖训,要是成祖以即位就更改皇明祖训的话,那就有些滑稽了,所以成祖虽然答应了李芳远要更改有关李成桂的相关信息,但是实际上成祖并没有,也不可能去修改皇明祖训,只是在新修的大明一统志中加以说明,《大明一统志》中对李成桂的宗系及建国问题做了相关更改:(洪 武)二十五年,其主瑶昏迷,众推门下侍郎李成桂主国事,诏从其自为声教。成桂更名旦,徙居汉城,遣使请改国号,诏更号朝鲜。

历代大明君臣对于这事的态度就是不怎么搭理,怎么去改?哪个敢去改皇明祖训?何况又是为了朝鲜一个藩属,所以对于这事,虽然朝鲜人是十分的积极,但是大明君臣根本不想搭理朝鲜人。

武宗时重修大明会典,朝鲜就遣使辩解,武宗也是一如既往的表示大明已经知道了,下旨给朝鲜:“尔祖李成桂原不系李仁任之后,我太宗文皇帝已有旨,准令改正,今尔又具奏陈情,诚孝可念。特允所请,降勅谕以朕意,尔其钦承之。”

虽然历任皇帝都下旨,但是大明君臣明显是把朝鲜当猴子玩,虽然武宗有明旨,但是礼部尚书毛澄并没有立即更改,而是忽悠朝鲜君臣,《会典》所录专据祖训,不可追改,但 《会典》随时而增损,不久就会重修,到时肯定会根据此圣旨改正。

实际上从正德、嘉靖、隆庆三朝,朝鲜都多次派遣使臣,向大明说明此事,但是嘉靖也是继续忽悠朝鲜人,嘉靖下旨称:“既是朝鲜国陪臣所呈本国宗系事情,既有节奉祖宗朝明旨,尔部里便通查,备细开载,送付史馆,采择施行。”

但是嘉靖十六年、十八年、三十六年、四十二年派出专门的辨诬使询问大明重修会典的进度,但是得到的答复都是正在修呢。现在隆庆朝又开始修订会典了,朝鲜人再次旧事重提,想要将此事改过来。

此事并非王锡爵的职责,王锡爵只能答应由他代为转奏李昖的奏疏,李昖将自己的奏疏呈递上来。

他在奏疏中说道:“臣今听知《大明会典》所录,不惟宗系未蒙改正,又加先祖所无之恶名,一国臣民惶骇罔措。先臣新讳出处本末及四王终始,无一毫可疑之迹如此,而不逞之徒,造为诬辞,流闻上国,不惟地下之灵含怨抱痛于冥冥之中, 抑亦圣朝宝典恐或未免于传化。此臣之所以搨额植胸而不知自止者也。伏望圣慈,仰遵先皇帝之命,许正传说之谬,臣一家得祖其祖,先臣某亦雪幽冤,不胜幸甚。”

李昖的谢罪奏疏和辩污奏疏到了朱载坖的案头之后,朱载坖召集重臣们商量此事,总的来说,李昖本人对于大明还算是恭顺的,臣子们认为加以申斥,令其约束臣下,不准再越境打击女真人,断绝和倭国的往来,同时严惩这次带兵越境的朝鲜将领。

朱载坖还加了一条,要求朝鲜将釜山港口允许大明水师停泊,为大明水师提供补给,当然大明水师也会照价给钱的,朱载坖主要是要让天津水师展开远洋训练,熟悉从大明到辽东、朝鲜,甚至倭国的路线,同时一方面监督朝鲜,不允许朝鲜同倭国有任何交往,另一方面也算是变相为朝鲜提供一点安全保障了。

至于朝鲜人所提出来的宗系辩诬的问题,大明的观点还是能拖就拖,难以改变。

朱载坖说道:“如此行事,恐令朝鲜离心啊。”

毕竟朝鲜现在是大明非常重要的藩属,该抚的还是要抚的,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礼部尚书赵贞吉,因为这事礼部是最有发言权的,

赵贞吉想了想说道:“此事之关键在于,要改动祖训,为一藩属,而轻动祖训,岂不是因小失大也。”

这是大明君臣的一向观点,毕竟对于朝鲜的记载,确实是来自于祖训,成祖都尚且不敢改,后世之君,又何得擅自改动呢?至于朝鲜方面的资料,李朝肯定是不希望李成桂背上弑君的骂名的,所以朝鲜的资料并不可信,仅凭朝鲜一家之言,就去改动太祖之圣训,赵贞吉认为是不可取的。

赵贞吉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大明臣子们主要观点,对于朝鲜心心念念的宗系辩诬,大明君臣是极为冷漠的,只想维持现状,不愿有所改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