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36章 筹谋计议谋划深(四)

隆庆中兴 第1236章 筹谋计议谋划深(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高拱等人在密揭中认为,推行朝廷银钱的关键,就是将民间的杂色银子熔铸之后,予以收缴,解运到京师,由少府铸成银钱,怎么样将民间的杂色银子收缴并且统一熔炼提纯,这是问题的关键。

由官府直接去向百姓收取,显然是最麻烦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会搞得民怨沸腾,而且由朝廷管理直接经手银子,贪墨的事情是必不可免的,这对于朝廷来说是应该避免的。

而且朝廷用官营的工坊什么熔铸、提炼民间的杂色银两,耗时耗力,得不偿失,朝廷的精力应该放到尽快铸造银钱,并且将之转运各处推广上来。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这些钱庄票号来进行民间杂色银两的熔铸提纯,因为这些民间钱庄、票号本就有自己的工坊,用于熔铸提纯杂色银两,将之铸成银锭。朝廷只需要给予其一定的火耗,就可以将此事交给他们,对于朝廷来说,就减免了再熔铸、提纯的工序,对于百姓来说,就免于再被地方的官吏盘剥了。

朝廷也可以通过指定有钱庄、票号来熔炼提纯民间的杂色银两,来调动这些钱庄票号将自己的银两交给朝廷,兑换朝廷的银钱。

同时现在每年从海外流入大明的银两、银元等数量众多,也要熔铸提纯之后再解运京师,铸成银钱发行,还有日后外商采买大明货物,也是需要将自己携带的银两、银元等兑换成大明的银钱才行,而朝廷也可以实行特许制度,只有配合朝廷,上交白银兑换银钱的,才能从事这个生意,以此来调动这些钱庄、票号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内阁还提出其他的意见,朱载坖命令内阁和户部商量之后,确定下来之后再向朱载坖上疏。

于此同时,京师山西会馆,王国光和王崇古召集在京师的山西商人们,将朝廷的意思说了之后,这些商人们当即一片哗然,整个山西会馆开始沸喧起来,这些商人们当然不干了,朝廷的想用银九铜一的银钱从他们手中换取十足的纹银,这他妈不是明抢吗?

他们当然不干了,事关银子,别说朝廷皇帝,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

他们纷纷围着王崇古、王国光两人,询问详情,想让他们上疏,制止此事,还有的人则是询问杨博的意思,隐隐已经有责怪之意了。

王崇古猛地将茶杯一顿,说道:“怎么,尔辈要谋反作乱不成吗?这是朝廷同意,陛下御批了的国策,上至内阁辅臣六部九卿,下到州县有司,都要奉旨遵行的,你们想干什么?想抗旨,本官倒是想看看你们比之衍圣公如何?”

王崇古经年带兵,本就不怒自威,发怒之后,在场的商人们更是不敢造次。在场的李朝观赶紧出来打圆场说道:“王司马不必动怒,事还未至此也!”

李朝观虽然只是经营粮食生意,但是由于帮过朱载坖两次大忙,又和驸马都尉李和有交情,加上恢复纳粮开中之后,李朝观凭借自己家族的经营,为九边运输了大量本色粮米,连朱载坖都听说过他,特旨荫其一子为国子监生,现在李朝观在晋商中还是有一定的威望的。

李朝观出来打了圆场之后,王崇古的脸色才稍微好一些,而王国光也赶紧说道:“王司马不必动怒,诸位也不要急,圣谕煌煌,自然是不能违抗的,但是当今圣天子在朝,陛下对你们的苦处自然也是知晓,上谕不能违抗,各级官府是肯定要落实国策,你们有些家中也是经营钱庄票号的,若是能够帮助朝廷推行国策,朝廷也不吝赏赐,有什么要求,可是提出来,若事有可行,不管是本官还是王司马、虞坡公,都会上陈陛下的。”

王国光的意思已经是很明确了,朝廷推行银钱,决心一定,这是不可能有所更易的了,硬刚朝廷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之前被朱载坖收拾的苏松士绅,还有衍圣公孔家,都是现例子,说个不好听的,大明的亲王都被当今圣上给弄到缅甸去了,对付这些商贾,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王国光的意思就是与其与朝廷硬顶被收拾,不如主动配合朝廷,寻求一些补偿,他们这些山西籍官员也可以为他们争取一下。

商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了,他们经过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银两和银钱的兑换比例应该予以调整,最好是纹银九十五两兑换银钱一百两为好,其次就是将山西、陕西还有甘肃等地的民间杂色银钱熔铸提纯交给他们负责,给他们百分之八的火耗作为工本。

还有就是垄断与蒙古的交易,在与蒙古的交易中实行纲商制,由他们垄断与蒙古的贸易。还有就是在开中盐引中固定一部分盐引给晋商。

对于他们提出的梦幻四条,王国光和王崇古表示,银两和银钱的兑换比例是上谕钦定的,断无更改之理,这点没得可谈,垄断与蒙古的贸易也是无稽之谈,朝廷绝不会答应的。

至于由他们办理民间杂色银两的熔铸提纯和在开中正盐中给晋商固定一部分配额的盐引,这点可以商量,他们会上疏朝廷,但是具体朝廷会怎么决定,就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了。

但是王崇古、王国光还是警告这些商人,一旦朝廷下诏,那就是断无更易之理了,当今天子,绝非可欺之主,要是犯在他手上,别说王崇古、王国光他们,就是杨博就救不了他们。

在了解了商人们的诉求之后,王崇古、王国光来到杨博府上,将此事告知了在杨博府上的杨博、张四维等人,杨博听了之后说道:“汝观(王国光)说的不错,更改银两和银钱兑换比例是绝不可行的!此言一出,陛下就要出刀了。”

杨博很清楚,朱载坖为什么要规定银两和银钱一比一交换,除了维持朝廷的钱息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维护朝廷的尊严,同时更加平滑的废两改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