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35章 筹谋计议谋划深(三)

隆庆中兴 第1235章 筹谋计议谋划深(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做好了这些事情之后,朱载坖才开始思考自己应当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少府卿了。

对于朱载坖来说,少府卿并不需要由多强的专业能力,大明朝这些进士们,这么多年的宦海生涯,到了二三品的部堂级大员,没有几个是废物的。而且现在的少府和提督银行衙门,事务并不复杂,主要就是推广朝廷的银钱,获取钱息。朱载坖认为,找一个老成可靠,清廉自守的官员更重要。

朱载坖于是仔细研究了吏部和六科推选出来的这些臣子,首先就是他们的履历和资历,这点上,张学颜、陆树声就被排除了,张学颜现在的职务是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才正三品,显然不符合少府卿正二品的级别,而陆树声则是因为履行的问题。

从资历上说,陆树声绝对是足够了,嘉靖二十年的会元,授翰林院编修,因父亲病重回乡,服丧三年。其后数次辞官,又被起用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祭酒事,后来又担任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从资历和品级上来说,绝对是没的说的人选,而且陆树声淡泊名利,屡次辞官,在朝中风评极好。

但是朱载坖认为陆树声没有从事实务的经验,尽管他的资历很深厚,但是不是在翰林院就是在国子监或者南京六部这样的闲散衙门中任职,缺乏实际经验,难以承担重任。

然后就是王国光了,本来王国光的职务、资历、能力都是很适合担任少府卿的,但是现在王国光总理盐政,这也是要职,轻易不能调离,而且王国光是晋党干将,朱载坖必须得考虑这一点。

朱载坖接着排除了的是郭乾,这位主要是年龄太大,而且极为古板,之前俺答封贡,郭乾是上疏反对的最厉害的人之一,所以被朱载坖踢到了南京去了,朱载坖当然不会启用他。

至于马自强,和陆树声一样,因为履历的问题被朱载坖给排除了,马自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洗马,直经筵。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然后历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同样是一直在清贵衙门中混的,缺乏实务能力,朱载坖不能将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他。

剩下的就是南京户部尚书张守直、刑部左侍郎王之诰、南京左都御史张瀚三人,这三人之中,资历最浅的是王之诰,他是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而张瀚是嘉靖十四年进士,张守直是嘉靖十九年进士,王之诰仅仅是刑部左侍郎,而另外两位都是部堂大员了,南京的部堂也是部堂,在优先级上是肯定超过王之诰的。

从任职履历上说,他们都是履历丰富的官员,拥有丰富的地方任职经历,对于钱粮之事并不陌生。

张瀚自嘉靖十四年中进士以来,授南京工部主事,历任庐州、大名知府、陕西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兵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履历十分之丰富。

王之诰的履历也是非常之丰富的,中进士之后,王之诰先后担任江西吉水县知县,升户部主事,改任兵部员外郎,出任河南佥事。因剿灭师尚诏有功,转任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大同兵备副使,升山西左参政。由于捣毁蒙古居屋之功,增加一级俸禄,升山西右布政使。主持修建终南山城堡,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而后巡抚山西、大同等处,升任刑部左侍郎。

张守直也是如此,中进士之后,任嘉定县知县,然后升任兵部车驾司主事,吏部考功司主事、文选司郎中,因得罪严嵩严阁老,被调任大理少卿,后改任光禄少卿,奉公理事而升为户部侍郎。其间在监修明显陵工程中为朝廷节省大批银两,被升任户部左侍郎,南京大理寺卿,南京户部尚书。

就在朝堂名声而言,张守直无疑是最好的,这位当年是硬刚过严阁老的,张瀚是资历最深,王之诰则是功劳最大,但是王世刚长于军务,朱载坖认为还有其他的用途,不必担任少府卿这样的职务。

朱载坖在张瀚和张守直之间有些举棋不定,于是效仿老爹,给内阁传纸条,朱载坖的御批只有一句,纲常孰与人和?朱载坖也开始给内阁打起哑谜了。

朱载坖的人和是代指张瀚,张瀚是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而纲常则是双重指代,张守直当年硬刚严阁老,被朝野视为坚守礼仪纲常的典范,而且张守直是北直隶遵化县人,遵化的意思就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也有以纲常教化百姓之意,所以用于指代张守直。

首辅高拱接到了朱载坖的纸条之后,不禁哑然,这不是当年世宗皇帝最爱玩的事情吗?高拱当然知道朱载坖指的是哪两个人的,高拱于是在朱载坖纸条上写到,人和虽好,奈古稀何?

朱载坖收到高拱的回复之后就明白了高拱的意思,张瀚的年龄太大,难以胜任少府和提督银行这样重大的事务,张守直要年轻一些,能够胜任这个职务,于是朱载坖下令,升任南京户部尚书张守直为少府卿、内大臣兼提督银行事务衙门。

同时吏部要少府和提督银行事务两个衙门的相关属官也要尽快确定下来,而且作为内廷衙门,少府不仅要接受都察院和六科的监察审计,内廷也要时刻掌握少府的账目,加以审计。

而内阁经过商量之后,向朱载坖上了条陈少府、银行二司疏,详细阐述了内阁对于这两个衙门的想法,内阁认为,推行银钱,收缴民间的则色银两,要分部进行。

尤其是收缴民间的杂色银两,此事干系重大,要缓步推行,不可一蹴而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