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10章 剿抚并用显神通

隆庆中兴 第1210章 剿抚并用显神通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在将陇川全境的叛逆清剿的差不多了之后,一直对这些土司们避而不见的黔国公沐昌祚终于接见了这些土司们的使者。

不过沐昌祚的态度很不好,对于土司们的礼物,沐昌祚一律不予接受,在面对这些土司的使者们时,沐昌祚显得极为愤怒,沐昌祚认为,大明和沐家百余年来厚待土司,就是为了让这些土司作大明的藩篱,为大明抵御缅甸和安南,没想到莽应龙入侵,土司们却助纣为虐,现在朝廷大军征讨,又想重新投向大明,天下岂有这么好的事情。

沐昌祚说道:“难道鬼神夺走了你的魂魄,陛下本是一片佛心,想启你们天良,从此敛去锋芒,忠心事主而已。

而你们却丧心病狂 ,倒行逆施,助纣为虐,现在天兵到来,自知不免,就想乞降,天下哪有这么轻巧的事情?”

沐昌祚说完就把这些使者们撵走了,但是话传到这些土司们耳中,土司们显然明白了沐昌祚的意思,要想朝廷大军不征讨,就得拿出诚意来,土司们在经过商量之后,再次派遣使者到沐昌祚的营寨,向沐昌祚再度献上重礼,同时还有请沐昌祚进献给大明皇帝的礼物。

土司们向大明皇帝进献黄金三万两,各色宝石五千斤,还有各种药材等物,请求大明皇帝宽恕他们。

沐昌祚表示,现在俞军门对你们几位恼怒,认为你们反复无常,不值得信任,如果不能使得俞军门满意,恐怕你们的日子不会好过,俞军门的士卒万里征讨,缺乏军粮,你们要向朝廷大军进献军粮,沐昌祚才好邦这些土司们说话。

这些土司们东拼西凑,向俞大猷进献军粮一万五千石,而黔国公沐昌祚也代这些土司们向俞大猷求情,但是俞大猷坚决不允,认为这些土司反复无常,应该予以彻底剿灭,但是沐昌祚在俞大猷面前陈述这些土司的苦衷,毕竟这些土司在之前也曾经帮助大明守卫藩篱。

为了劝说俞大猷,沐昌祚甚至跪在俞大猷的营帐前,请求俞大猷不要将这些土司赶尽杀绝,在沐昌祚的坚决请求之下,俞大猷才表示同意不对这些土司赶尽杀绝,但是之前配合莽应龙入侵大明的木邦、勐养等土司,必须要被剿灭。各个土司也必须派兵参战,否则就是对大明的不忠诚。

沐昌祚将俞大猷的条件转告了土司们,这些土司们表示愿意派兵为大明助战。

而俞大猷报捷的文书也已经到了朱载坖的案头,贼首莽应龙被战阵,入侵大明的缅军被基本歼灭,官军战阵一万余级,收复了陇川,这是官军在西南取得的大捷。

朱载坖得知消息之后,极为高兴,下旨对参战的官军官兵予以嘉奖,殷正茂、俞大猷、沐昌祚、刘显等人也各有赏赐。

同时朱载坖还下令,命令殷正茂、俞大猷等人继续经略缅甸,剿除逆党。与暹罗的邓子龙一道进兵,将叛逆彻底剿灭。不少臣子在这个时候都上疏认为现在莽应龙已经伏诛,这些土司们也受到了惩罚,大明的国威也得以彰显,就此罢手是最好的。

但是朱载坖显然不是这么想的,这次朝廷难得调集重兵,就要借此机会对西南大加征伐,彻底重建大明在中南半岛上的权威,中南半岛对于大明是极为重要的,要是能够拥有整个中南半岛,对于大明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有了中南半岛,整个南海就是大明的内海了,以中南半岛为依托,大明水师可以主场作战,将西洋人从南海赶出去,他们再想随意威胁大明的东南,就不太现实了,而以暹罗、占城为依托,大明还可以将手伸向满剌加等地。

更加重要的是,中南半岛生产粮食、药材、木材、铜料,这些都是大明现在急需的,有了这些东南,尤其是暹罗、占城的大米,可以极大的缓解大明的粮食危机。

朱载坖将这些臣子们奏疏给朱翊釴,问道:“太子,你怎么看这事啊?”

朱翊釴看了奏疏之后对朱载坖说道:“父皇,西南用兵,损耗颇大啊。”

朱载坖问道:“那太子是认为不该继续用兵了?”

朱翊釴赶紧说道:“父皇用兵,肯定是有所深意的。”

朱载坖问道:“那太子说说,是什么深意啊。”朱载坖的话令朱翊釴一时有些语塞。

朱载坖笑笑,让冯保去取舆图,同时召集内阁辅臣和朱翊釴的讲官们,大家都来了之后,朱载坖将这些奏疏给臣子们看了后问道:“诸位怎么看啊?”

面对朱载坖的问题,内阁重臣们没有发表言论,申时行首先说道:“陛下,若是无甚收益,还是免动刀兵的为好。”

朱载坖问道:“那你们认为对缅甸用兵,有没有收益啊?”

这下轮到一众讲官们有些不好说了,朱载坖笑着问道:“申学士、王学士都是苏州人,朕听说苏州稻米产量天下第一,不知苏州稻米产量一亩多少啊?”

王锡爵说道:“陛下,苏州良田,若是风调雨顺的时候,一年两熟,可得稻米四石。”

这确实是大明稻谷产量的最高了,其他地方是远远达不到四石一亩的产量,北方的小麦,产量就更低了。

朱载坖问道:“苏松等地的稻米,一年两熟,可是你们知道暹罗、占城的稻米,一亩可产多少粮食吗?”

暹罗、占城等地盛产稻米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现在大明所用的稻种还是前宋时从占城引进的占城稻改良而来的。朱载坖说道:“暹罗、占城,稻谷一年可以三熟,比之苏松等地,更加高产,若能取此地之稻米,供养我大明,难道没有益处吗?”

朱载坖的话使得在坐的臣子们沉默了,粮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是大明有足够的粮食,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尤其是九边的士卒们,朝廷为了转用粮秣,减少损耗,是用尽了办法,要是能够将暹罗、占城等地的稻米运到大明来,大明就不会再有饥馑之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