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111章 条法俱在刑戮威(五)

隆庆中兴 第1111章 条法俱在刑戮威(五)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经过调查之后,锦衣卫们发现这些囤户们贩卖私盐的手段和证据了。

首先就是近场私盐,所谓近场私盐,就是临近盐场的贫穷百姓通过肩挑背扛的方式贩卖小额的私盐,虽然也是违反大明律的,但是之前朝廷为了体恤民生,规定近海近场穷军贫民,有以肩挑易米者,不必具奏,径自问结。

嘉靖时期,嘉靖甚至以上谕的形式要求有司不得为难这些百姓,嘉靖在上谕中明确说道:“凡贫难军民,将私盐有肩挑背负,易米度日,不必禁捕。”

朝廷的本意是让这些贫苦的百姓有一口饭吃,免得因为仅仅贩卖小额的私盐就被置之重典,但是很明显,朝廷的仁慈被这些盐商所利用了,他们开始利用这些贫苦百姓偷漏私盐、诡寄假冒,雇佣他们为大盐商搬运私盐,同时买通巡盐官吏,大肆贩运私盐。

同时利用朝廷的余盐银制度,大肆借所谓的余盐夹带私盐出场,原本一引仅有二百多斤的余盐,他们可以夹带三四百斤的私盐出场。

更为要命的是篡改盐引,朝廷盐引,支盐是有顺序的,正常来说先支纳粮开中,随后是纳银开中,后面才是余盐等项,但是囤户们早就买通的了盐运司衙门的合衙小吏、书手等,当朝廷准备支盐的时候,他们和这些囤户勾结起来,将原本应该优先支给的纳粮开中盐引篡改为盐商手上的盐引。

一方面使得边商无法支盐,只能将自己手中的盐引低价卖给囤户,一方面使得囤户手中的盐引能够卖出高价,毕竟只有从囤户手中购买的盐引才能支取到食盐,这样运司和囤户互相勾结起来,使得本该由朝廷掌握的盐利全部落入了这班贪官污吏和奸商手中了。

锦衣卫已经掌握了有关的证据,陆绎向赵文华申请开始抓人,但是被赵文华拒绝了,赵文华认为相关的情况必须要经过朱载坖的御批,抓哪些人,怎么抓,都需要朱载坖圣裁,而且从京师调来的援兵还没有到,现在不能轻举妄动。

于是赵文华、陆绎将锦衣卫在扬州查到了一共十二家囤户,相关的涉案情况已经人员上奏朱载坖,请求朱载坖圣裁。

而在京师,朱载坖也在和高拱等人商量整理盐法的相关事宜,经过高拱召集鄢懋卿、庞尚鹏等人讨论,认为要实现向九边转运本色三百二十万石的任务,就必须要对原有的开中办法进行改革。

首先当然是增加开中的盐引,原本的二百万引盐是远远不能够完成开中三百二十万石的这个任务的,势必要增加盐引,增加的盐引主要来自两部分,各盐场增产的部分和清理的原来支给藩王、贵戚的部分,如河东盐场的二十万引解盐,原本是支给晋王的,现在当然要被收回用于开中。

长芦盐场由于实行晒盐法,现在产量比之之前大为增加,也可以增加开中盐引的数量。

还有就是将原本没有实行开中的地方也编派盐引,如之前四川的井盐,就并未编派盐引,现在显然也要加以编派,这样算下来能够将盐引提升要三百五十万引左右,庞尚鹏等人认为,这样就可以满足九边的军储需要的。

同时还有改变开中则例,将原本的开中纳粮变为召商运粮制,也就是商人应先到特定粮仓领取官米,然后承运至指定地点,支给盐引,而不是之前的召商纳粮,也就是将朝廷的盐引变成了支给商人的运费,用于雇佣商人帮朝廷运输粮秣辎重。

这样的话,用三百五十万引盐就可以运输三百二十万石粮秣,商人们也不用将这些粮食运送到各个边镇,而是只用运输到九边三大防区的固定仓库就行,两边都由户部派遣官员监督。

具体的细则庞尚鹏等人还要详细拟定,庞尚鹏认为要让商人能够帮助朝廷运输粮秣,还是要令他们有利可图才行,否则就会如同之前的开中一样,陷入困境,庞尚鹏建议朱载坖宽商恤灶,这点得到了朱载坖的认同,对于灶户,确实是要加以优待,通过本色收集灶户手中的余盐,避免其流入市场成为私盐。

朱载坖命令庞尚鹏等详议开中则例,准备在两淮试行,因为两淮盐场占天下食盐的三成,地位重要,同时也是私盐十分泛滥的地方,朱载坖整顿盐政,当然是以两淮为抓手。

而在扬州,盐商们还在精挑细选昆班,这可是要上京师给朱载坖看的,当然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不仅是班内的各种行当,昆笛等乐队也都是选的最好的人选。

朱载坖收到了赵文华从扬州发来的奏疏之后,御批道:有国法在!命令赵文华按照大明律严办此事。

而盐商们在挑选好了昆班之后,设宴宴请赵文华、陆绎、杜栋,赵文华等人欣然赴宴,这些盐商们在席间极尽吹捧之能事,希望能够讨好赵文华,赵文华也是惯于虚与委蛇的人,这些场面上的事情自然是能够应付的很好的,而盐商们也向赵文华、陆绎、杜栋小小的意思了一下,他们三人也没有推辞,这使得盐商们都有些放下心来了。

既然愿意收钱,那就是好事,说明能够过关,就怕不收银子才是麻烦。

不过大盐商吴立卿隐隐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按理说赵文华是朱载坖亲自派来的钦差,肩负这巡察盐政的重任,就在扬州搜罗一个昆班献上去就能够了事了吗?显然不太现实,还有就是陆绎可是锦衣卫,他是天子亲兵,按理说和赵文华、杜栋这些两榜进士是天然有隔阂的。

这些陆绎居然也和他们一起来了,还收了银子,这显然不太正常,他的直觉告诉他,赵文华等人实在演戏给他们看,他这么多年养成的习惯就是小心谨慎,他立即向自己在南京、淮安等处的关系打探情况,弄清楚朝廷的动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