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顶替短命哥哥娶郡主成权臣 > 第214章 暗泣嘶风两意同

太医神色凝重,匆匆赶到床边,一番仔仔细细地检查后,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转过身,对着宋伪预拱手,声音里透着几分无奈与惋惜:“大人,小姐这是因伤太重,再加上之前悲恸过度,以至于失了部分记忆。”

“有些过往之事,怕是再也想不起来了。”

宋伪预听闻此言,心中顿时像打翻了调味瓶,各种滋味交织。

既有对女儿失忆的深深担忧,又暗自松了口气,想着至少暂时忘却了那些痛苦不堪的过往。

他摆了摆手,示意太医退下,而后缓缓坐在床边,静静地凝视着宋谨娴,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

宋谨娴见爹爹神色凝重,不禁好奇地歪着头,像个懵懂的孩童般问道:“爹爹,怎么了呀?”

“是我又不小心闯祸了吗?”

宋伪预嘴角扯出一抹勉强的笑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柔温和。

“没有,娴儿乖,你什么错都没有,就安心好好养病。”

日子如流水般一天天过去,在宋伪预的悉心照料下,宋谨娴的身体逐渐康复,可那段曾经的记忆却永远记不起来。

她时常像只欢快的小鹿,在府中四处闲逛。

对曾经被软禁的地窖毫无印象,也不再提起温沄晚,仿佛那段惊心动魄又满是伤痛的过往从未发生过。

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朝堂之上,宋伪预虽已大权在握,可各方势力不甘心被他掌控,纷纷蠢蠢欲动。

对他谋朝篡位的举动极为不满,明里暗里都在抵制,民间也开始有各种传言悄然蔓延,说女帝之死背后另有隐情,百姓们对宋氏一族的所作所为多有怨言,宋氏已然不得民心。

宋眠看着每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妹妹,心中满是愧疚与担忧,像压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

终于,他找到宋伪预,一脸沉重,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父亲,如今朝堂局势动荡不安,百姓也对我们心存疑虑,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乱子。”

宋伪预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疲惫与无奈:“我又何尝不知道,只是如今已经骑虎难下,没有回头路了。”

宋眠犹豫了片刻,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妹妹她……若她一直想不起来,或许对她来说是件好事。”

“可现在民间女子们游街,抗议朝廷如何是好”

宋伪预沉默了,许久都没有说话。

目光望向远方,神色中既有忧虑,又透着一股决绝的狠厉。

突然,他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道:“杀!

“把那些读书识字、知晓事理的女子全部杀了!

“再开设青楼,把那些女大臣家中的女眷,统统都送进去!”

“在民间大力鼓励男子生育,只要生育就赏钱。”

“等女子数量不如男子时,就剥夺她们的权利!”

“到那时,她们翻不起多大的浪!普通男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会跟着打压女子 。”

宋伪预说着,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凶狠的光芒,仿佛在他眼中,女子不过是可以随意摆弄、利用的物品,自私与恶毒展露无遗。

很快,朝廷的指令如一道道催命符,迅速在朝堂内外、市井民间推行开来。

一时间,整个天下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

朝堂之上,官员们虽对宋伪预的残暴行径敢怒不敢言,但也只能按照他的命令行事。

那些曾经在女帝治下展现过卓越才能的女官员,一夜之间,被剥夺了官职,抄没家产,家中女眷更是被强行掳走,送往新建的青楼。

礼部侍郎之女柳若璃,本是温婉娴静的闺阁小姐,自幼饱读诗书,才情出众。

女帝在位时,她常随父亲出入宫闱,对朝政有着自己的见解。然而,宋伪预篡位后,她家首当其冲。

父亲被罢官下狱,母亲在惊吓中一病不起。

柳若璃被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拖出家门,拼命挣扎,发丝凌乱,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无人理会她的哀求。

“你们为何如此?我父亲一生清正廉洁,从未做过任何错事!”柳若璃嘶声喊道。

为首的衙役冷笑一声:“这都是上头的命令,你就乖乖认命吧!”

就这样,柳若璃被送进了青楼。

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被迫换上艳丽的衣衫,强颜欢笑,接待那些心怀不轨的客人。

每日以泪洗面,心中满是对父亲的担忧和对命运的不甘。

在民间,鼓励男子生育的政令也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许多家庭为了获得赏钱,盲目地生育。

可一旦生下女儿,便视如累赘。

一些贫苦人家,甚至将刚出生的女婴溺死在水盆中,那一声声微弱的啼哭,还未在世间停留多久,便被无情地淹没。

有一位名叫阿秀的农妇,好不容易怀胎十月,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

可当接生婆告诉她生下的是个女儿时,丈夫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这可怎么办?生个丫头片子,不仅没赏钱,还得养着她!”丈夫坐在床边,唉声叹气。

阿秀抱着女儿,泪流满面:“这也是一条性命啊,我们怎么能……”

然而,在丈夫的坚持下,阿秀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孩子,她看着女儿小小的身躯被放入水中,那绝望的眼神,仿佛在控诉着这个荒唐的世道。

而那些稍有学识的女子,更是成为了重点迫害对象,书院里,女学生们被强行驱散,先生们也被抓走。

曾经充满朗朗书声的书院,如今一片死寂。

在这场浩劫中,整个天下的女子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她们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权利。

而宋伪预却对自己的“杰作”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统治已经稳固,那些女子再也无法构成威胁。

宋谨娴依旧在皇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对外面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

每日,在花园中赏花逗鸟,或是在寝宫里研习女红,偶尔,会问起宋伪预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街上很少看到年轻女子,宋伪预总是敷衍过去。

“娴儿,你就别操心这些事了,好好享受你的生活便是。”宋伪预总是这样回答。

宋眠看着妹妹天真无邪的笑容,心中越发愧疚。

他时常在深夜独自徘徊,思考着父亲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对是错,想起曾经与妹妹一起玩耍的时光,那时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时光流转,在宋伪预的铁血镇压之下,朝廷竟逐渐趋于表面上的稳定。

满朝文武虽心怀不满,却无人再敢公然提出异议,宋伪预高坐在龙椅之上,享受着这看似万人之上的尊崇,愈发得意忘形。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宋伪预广选秀女,充盈后宫。

那些出身名门的女子,或为了家族的荣耀,或迫于无奈,纷纷踏入这深似海的皇宫。

一时间,后宫之中莺莺燕燕,争奇斗艳,而宋伪预则在这脂粉堆里,沉醉于权力与美色的双重享受。

没过多久,后宫之中便陆续传出喜讯,多位妃嫔为宋伪预诞下皇子。

宋伪预看着这些皇子,心中满是对未来的谋划,他想着,待这些皇子长大成人,便分封各地,让宋氏血脉牢牢掌控四方。

一日,宋伪预将宋谨娴唤至跟前,脸上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威严:“娴儿,如今你也到了婚嫁的年纪。”

“为父已为你挑选了一门好亲事,是那年轻有为的武将郑书宴,他手握兵权,日后定能助你安稳度日。”

宋谨娴记忆停留在还未认识温沄晚的日子,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她微微颔首,脸颊泛红,轻声说道:“一切但凭爹爹做主。”

看着女儿乖巧的模样,宋伪预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又继续说道:“娴儿,你可知道,如今这皇位的由来。”

“当今女帝,身体孱弱,朝堂之上又无贤能可用,你母亲,为了救她,耗尽心力,最终不幸离世。”

“女帝心怀愧疚,又实在无力支撑朝政,这才将皇位禅让于为父。”

宋谨娴听闻母亲之事,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原来母亲是如此大义,女儿竟一直不知。”

说着,抽泣起来,心中对崔景鸳的敬佩与思念愈发浓烈。

宋伪预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安慰道:“好了,娴儿,莫要再伤心,如今为父登上皇位,自会让你一生无忧。”

“待你与郑书宴成婚后,定要好好相夫教子。”

宋谨娴擦了擦眼泪,点头应道:“女儿明白。”

大婚当日,天色尚早,整个皇宫已被忙碌的氛围笼罩,宋谨娴端坐在公主寝殿的妆台前,神情有些恍惚。

铜镜映出绝美的面容,柳叶眉、桃花眼,不点而朱的唇瓣,可那双眼眸中却藏着懵懂与茫然。

因为记忆停留在过去,这场突如其来的婚事,对她而言如同一场虚幻的梦。

窗外,墨云翻涌,层层叠叠地压向大地,好似要将世间一切美好都碾碎。

狂风呼啸,吹得宫殿飞檐上的铜铃“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声音凄厉,仿佛在为这场婚礼哀鸣。

吉时一到,宋谨娴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起身,她身着的凤冠霞帔,用最上乘的蜀锦制成,上面绣满了象征尊贵的凤凰牡丹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镶嵌着珍珠宝石,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凤冠上垂下的珠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与外面呼啸的风声交织,无端添了几分诡异。

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皇宫出发,朝着公主府行进,一路上,狂风肆意地拉扯着花轿的帷幔,好似要将这喜庆的场面彻底破坏。

但众人皆知,这是公主下嫁,纵使天公不作美,也容不得有半点差池。

终于,花轿稳稳地落在公主府门前。

郑书宴身着一品大红喜服,胸前一朵硕大的红花,早早地等候在那里,脸上满是按捺不住的喜悦。

他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将宋谨娴从花轿中迎出,牵着她的手,缓缓跨过火盆,步入礼堂。

礼堂内,红烛摇曳,在狂风的肆虐下,火苗忽明忽暗,随时都有熄灭的危险。

“一拜天地——”

随着司仪高亢的声音响起,宋谨娴和郑书宴缓缓弯腰,行了大礼。

就在这时,一阵狂风猛地灌进礼堂,“噗”的一声,吹灭了好几根蜡烛,周围的宾客们发出一阵惊呼,场面瞬间有些慌乱。

不过,好在慌乱只是短暂的。

很快,下人便重新点燃蜡烛,婚礼继续进行。

“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随着一道道仪式完成,宋谨娴正式成为郑书宴的妻子。

入了洞房,宋谨娴安静地坐在床边等待。

郑书宴轻轻挑起她的红盖头,烛光下,宋谨娴的面容愈发娇俏动人。郑书宴看着她,眼中爱意涌动:

“公主殿下,从今往后,臣定当与殿下携手一生,护殿下周全。”

宋谨娴微微点头,轻声应道:“有劳将军了。”

她的声音轻柔温婉,在这狂风呼啸的夜晚,却显得格外清晰。

窗外,狂风依旧肆虐,屋内,却因这对新人的结合,多了一丝别样的温暖。

多年后,宋谨娴便在公主府安下身来,操持着内宅诸事,闲暇时做做女红,日子过得平淡安稳,很快便有了当家主母的模样。

一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屋内的妆台上。

宋谨娴像往常一样,准备挑选首饰梳妆,她的手不经意间触碰到一个雕花首饰盒,盒盖轻启,里面静静躺着一方绣帕。

那绣帕看上去陈旧,却绣工精细,针法独特,图案是一对栩栩如生的并蒂莲,周边还用金线勾勒出繁复的花纹,只是在岁月的摩挲下,金线已微微褪色。

宋谨娴的指尖轻轻抚过绣帕,就在这一瞬间,她的心脏猛地一缩,一阵剧痛如潮水般袭来,仿佛有千万根针同时扎进心底。

她手一抖,绣帕差点掉落,另一只手紧紧捂住胸口,脸上满是痛苦与困惑:“好奇怪,为什么我的心,突然好痛?为什么……”

还没来得及细想,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恶心感汹涌而至,忍不住弯腰干呕起来。

恰在这时,郑书宴面带微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房来,准备邀宋谨娴一同去花园散步。

看到宋谨娴难受的模样,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担忧与焦急。

“夫人,你这是怎么了?”

郑书宴一个箭步上前,轻轻扶住宋谨娴,眼神里满是关切。

他来不及多问,立刻转身对着门外大声喊道:“来人,快请大夫!”

不一会儿,大夫匆匆赶来,一番仔细的把脉后,大夫收起脉象枕,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对着郑书宴拱手贺道:“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夫人这是有喜了!”

郑书宴一听,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真的吗?太好了!”

他转身看向宋谨娴,眼中爱意更浓,轻轻握住手,柔声道:“夫人,你听到了吗?我们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宋谨娴虽仍沉浸在刚才莫名的心痛中,但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也涌起一丝喜悦,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

可那方绣帕带来的异样感觉,却如阴霾般,始终在她心头挥之不去 。

郑书宴与宋眠领命奔赴西北,去处理那方蠢蠢欲动的暗涌。

宋谨娴独自留在郑府,随着腹中月份渐大,行动愈发迟缓,却也多了些对新生命的期待。

这日,阳光暖暖地洒在庭院,宋谨娴轻抚着微微隆起的腹部,心中想着:“孩子,你即将来到这世间,我得为你取个好名字。”

这般想着,便踱步来到书房,打算从那些古籍中寻些灵感。

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宋谨娴在书架前徘徊,目光在一本本古籍上扫过。

她看到一本装帧精美的《诗经》,伸手去拿,指尖刚触碰到书脊,却不小心碰落了旁边一本厚重的史书。

“啪”的一声,书砸落在地,扬起一阵灰尘。

宋谨娴微微皱眉,俯身想要捡起,却发现掉落的书翻开在某一页,上面记载的内容让她愣在原地。

那是一段关于女帝温沄晚在位时的政绩描述,字里行间满是赞誉,与宋伪预口中那个体弱昏庸的女帝截然不同。

宋谨娴心中一震,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她继续往下看,书中还提及了一场政变,宋伪预谋权篡位,女帝含冤而死,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怎么会……爹爹为何要骗我?”

宋谨娴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宋伪预对她说的那些话,女帝体弱、母亲为救女帝而死,这一切难道都是谎言?

她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强烈的不安涌上心头。

此时,腹中的孩子轻轻动了一下,像是感受到了母亲的情绪波动。

宋谨娴下意识地捂住肚子,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她环顾四周,书房里安静得可怕,只有她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宋谨娴缓缓蹲下身子,捡起地上的书,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的是整个世界的真相。

随后拿着那些沉甸甸的史书,匆匆回到房间。

坐在床边,手指轻轻摩挲着书的封面,眼神中满是疑惑与纠结。

“这些东西莫不是郑郎从民间收集来的,怕流传于世,故而藏于书房?”

她轻声呢喃,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宋谨娴深吸一口气,缓缓翻开书,开始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女帝温沄晚的形象在她心中逐渐清晰,那是一位睿智果敢、心怀天下的君主,推行仁政,关爱百姓,朝堂上下曾一片清明。

可当看到宋伪预如何谋划政变,温沄晚又如何含冤而死时,宋谨娴的眼眶渐渐湿润了。

泪水不受控制地滚落,滴在书页上,洇湿了那些记录着残酷真相的文字。

“为什么……为什么我会这么难过?”

她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悲伤,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突然,一阵剧痛从脑海深处袭来,双手抱头,痛苦地呻吟着。

她拼命想要抓住那些似乎即将浮现的记忆,可它们却如水中月、镜中花,稍纵即逝。

头痛欲裂的,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模糊的片段在眼前一闪而过,却怎么也抓不住。

许久,头痛终于渐渐平息,可宋谨娴的心中却空落落的,仿佛被挖去了一块。

为了缓解这份难过,她随手拿起一本诗词集。

书页在指尖缓缓翻动,突然,一句“恩劳未尽情先尽,暗泣嘶风两意同”映入眼帘。

看到这个“意”字,宋谨娴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目光久久停留在这两个字上,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

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这个字好像承载着她心底最深处的情感,可又说不出那究竟是什么。

此刻的她,只觉得内心难受至极,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她蜷缩在床边,紧紧抱着自己,却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为谁哭泣,心中的这份空洞与悲伤又从何而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