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刑警追凶十年,终还冤死者清白 > 第59章 红安八尸案(三十二)

接下来就是本案中的第六个重大问题——究竟是什么人犯下了这般凶残的罪行以及如何刻画作案人的形象特征。对此,我的观点如下:其一,我认为这名作案人对于案发地点及其周边环境相当熟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案发现场的情况。凶手选择在如此之晚的时间从小路离开,而这条小路又相对较黑,这充分表明他对周围的环境相当熟悉。

一般来说,普通人在黑暗且陌生的环境中行动时都会感到不安,但这位凶手却能够从容地选择这条路径逃离现场,足见其对当地地形地貌以及路况都有着深入的了解。

其次,关于罪犯的作案动机和心理状态。很明显,他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必须要杀人灭口。因为只要还有幸存者,他就有可能被认出来并最终落入法网。

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消除隐患的做法反映出凶手内心极度的恐惧与决绝。此外,从案件的细节可以看出,凶手对于被害人家庭的富裕程度应当是有所知晓的。

毕竟,如果没有足够诱人的利益驱使,谁会愿意冒着杀掉七八口人的巨大风险去犯案呢?由此可以推测,这起案件背后或许隐藏着某种经济纠纷或者财产争夺等深层次的原因。

最后,再来谈谈罪犯的身体特征。根据现场留下的痕迹判断,这名罪犯的身高大约在 168 至 170 厘米之间,虽然个子不算太高,但其力量却是超乎寻常的强大。

作为一名拥有 50 多年法医生涯经验的专家,我极少见到有人能像这样将 7 个人的头骨打得粉碎。而且,这些受害者年龄跨度较大,既有 30 多岁正当壮年的男子,也有 50 多岁和 60 多岁的中老年男性。

俗话说得好,“狗急了还会跳墙”,当一个人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往往能够爆发出超乎寻常的力量。然而,即便如此,在面对那个凶手时,所有受害者竟然毫无还手之力。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这个凶手不仅身手矫健、力大无穷,更重要的是,从现场情况来看,他似乎并未受到任何明显的皮外伤。

此外,此人的胆量可谓惊人。明知道房间里有人,却依然胆敢闯入并实施犯罪行为,这种不顾一切的勇气和决心着实令人胆寒。

而更为可怕的是,他拥有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在犯下如此重罪之后,竟敢长时间逗留在案发地点附近,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一般。

不仅如此,通过对案件细节的分析,我们发现这名凶手具有相当出色的反侦查能力。例如,他在整个作案过程中从未使用过手机,以免留下通话记录等线索;

并且自始至终都戴着手套,以此避免在现场留下指纹。正是由于这些精心策划的手段,使得他在众多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刑侦专家面前逍遥法外,至今仍未露出丝毫破绽。

不得不说,此人心思缜密、老谋深算,实在是高手中的高手!

综合以上种种迹象,我不禁怀疑这个人很有可能有着犯罪前科。毕竟,只有那些曾经与警方打过交道、熟悉刑侦套路的人才能够如此熟练地逃避追捕。

不过,至于这个神秘的作案分子究竟是谁,目前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这里,我认为首先可以将流窜犯的嫌疑暂时排除掉。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本地人具体的性格特点,但通常来说,流窜犯作案往往带有随机性和临时性,他们很难像本案中的凶手那样有条不紊地实施一系列复杂的犯罪行动。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展开调查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作为一个外行,也只能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罢了。

首先,保护现场至关重要!尤其是像这样的灭门惨案,更是丝毫不能马虎。为什么这么说呢?

道理很简单,当前我们尚未获取到罪犯的 dNA 信息,但只要将现场妥善地保护起来,日后一旦锁定嫌疑人,就能够留存其遗留物品用于比对和验证。

此外,倘若凶手从案发现场带走了某些关键物件,通过对现场的细致勘查,后续仍有机会寻回它们。

其次,即便目前缺乏确凿可信的证据,了解罪犯的活动轨迹、尸体所在的具体房间以及各个部位的受伤状况等详细信息,对于核验口供的真实性同样具有极大价值。毕竟,任何一丝蛛丝马迹都可能成为揭开案件真相的关键突破口。

再者,还有一些潜在的物证等待着我们去深入发掘。就拿走廊里那位女性身上掉落的那颗纽扣来说吧,经初步判断它并不属于这名女子自身所有。

那么,极有可能是罪犯在行凶过程中不慎遗落的。针对这种情况,务必对该纽扣进行全面的 dNA 检测分析。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透露一条重要线索:海州市公安局曾经开展过一项相关实验。他们购置了一件全新的衬衫,让人员穿着仅仅 30 秒钟后脱下,并立即展开检验工作。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如此短暂的穿戴时间,仍然成功提取出了人体的生物检材。所以,对于我们正在处理的这起案件而言,类似的细节绝对不容忽视。

这枚扣子显然经历了频繁的摩挲和扣合动作。倘若它真的是由罪犯所遗留下来的,那么必然会在此处留下蛛丝马迹。

毕竟人的手指与物体接触时,很难避免不产生摩擦和压力,从而导致细微的痕迹留存。

此外,即便凶手作案时戴着手套,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在现有案发现场意外留下痕迹的可能性。以西侧屋子为例,刚进入门口便能看到一根长长的钉子突兀地矗立着。

若是凶手在匆忙之中不慎与之发生剐蹭,便极有可能在钉子或者周围区域遗留下些许线索。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假如我们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那么此人身上想必沾染了大量鲜血。然而,狡猾的罪犯定然不会让这些血迹成为暴露自己身份的证据,他们多半会选择将身上带血的衣物洗净甚至烧掉来掩盖罪行。

但即便如此,对于那些已经清洗过的衣物,只要我们能够获取并进行专业检测,依然有机会从中发现关键信息。

因为 dNA 的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即便是经过漫长时间,衣物表面的血迹或许已难以察觉,但在衣物的缝隙等隐蔽之处,仍有可能残留着微量的血液成分等待我们去发掘。

因此,如果存在重大嫌疑对象,并能够对其所拥有的衣物、鞋子之类物品展开全面搜查,那么务必将这些物品送去进行严格的检验分析。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此次案件侦破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离不开领导们的英明指挥以及正确决策。划定的侦查范围恰到好处,现场勘查所获取的各种物证及相关资料也是完备无缺。

可为何在具备如此有利条件的情况下,案件至今仍未能成功告破呢?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目前存在着三个显着的问题。首先,由于咱们这起案件案发时间相对较短,部分前期部署工作尚未全部完成,仍处于持续推进的阶段。

其次,虽然领导已然做出决策,但最终的具体落实依然依赖于基层人员去执行,那么这些决策是否真能切实地贯彻到每一处细节、每一项任务当中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