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军团视角下最强装备组装抗战 > 第243章 关于东三省(二)

占领东三省后,倭寇在东北的主要城市、交通枢纽、战略要点等地区大量驻军,修建军事工事、碉堡、要塞等防御设施,以确保对占领区的牢固控制。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周边都修建了大量的军事据点。

铁路对于军事运输和资源掠夺至关重要,倭寇迅速控制并加强了东北的铁路系统,以便快速调动军队和运输物资。同时,还修建了一些新的铁路支线,将东北的各个地区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便于其统治和管理。

1931 年 9 月 18 日,倭寇关东军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倭寇轻易地占领了东北的大片领土,这为伪满洲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当时,国际社会对于倭寇的侵略行为反应不一。西方列强正忙于应对自身的经济危机等问题,对倭寇的侵略行为采取了姑息或观望的态度,这使得倭寇更加肆无忌惮地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活动。同时,倭寇试图通过建立伪满洲国来制造一种“独立国家”的假象,以逃避国际社会的指责和制裁。

溥仪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一直怀有复辟帝制的幻想。倭寇利用了溥仪的这种心理,将他作为傀儡,扶持他成立伪满洲国,以便更好地控制东北地区。

九一八事变后,倭寇关东军派人多次策动,一批汉奸、卖国贼先后粉墨登场。1931 年 9 月底,熙洽组织成立伪吉林省长官公署,宣布吉林省“独立”;9 月 28 日,“辽宁省地方维持会”等伪组织发表“独立”宣言;10 月 1 日,洮南镇守使张海鹏宣布“独立”;10 月 16 日,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发表“独立”宣言;1932 年 1 月 1 日,张景惠发表黑龙江省“独立”宣言,宣布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这些伪组织为倭寇拼凑伪满洲国奠定了基础。

1932 年 2 月中旬,倭寇关东军操纵的伪“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并发表宣言,宣布同南京国民政府脱离关系,东北完全“独立”。

为在国联调查团到来之前造成“建国”的既成事实,倭寇帝国主义于 1932 年 3 月 1 日以伪满洲国名义发表宣言,宣布“满洲国”正式成立。3 月 9 日,溥仪正式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定都“新京”。

- 领土范围包括现今中国除关东州(今旅顺和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古东部。伪满洲国初期为“共和”体制,不久后以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后来改称“皇帝”。

-伪满洲国的“元首”是溥仪,但实际权力掌握在日本政府派驻的军政人员手中。伪满洲国政府设有行宫、国务参议院、议会、皇宫等机构,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形式,真正的决策和权力都由倭寇侵略者掌控。

-倭寇在伪满洲国的各级政府部门中安插了大量的倭寇官员,他们对伪满洲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这些倭寇官员飞扬跋扈,随意欺压华夏人民,官员则完全成为了倭寇侵略者的附庸。

-倭寇对东北的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他们大量开采煤炭、铁矿、森林等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运往倭寇国内,用于倭寇的工业生产和战争需求。鞍山的铁矿、抚顺的煤矿等都成为了倭寇重点掠夺的对象。

-倭寇在东北建立了一些工业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倭寇的侵略需求,而非为了东北的经济发展。同时,倭寇对东北的农业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强迫农民种植倭寇所需的农作物,导致东北的经济结构严重畸形。

- 1933 年 5 月,倭寇“满铁”在鞍山设立“昭和制钢所”,并垄断了东北的钢铁工矿企业。到 1935 年,鞍山钢铁厂的生铁产量为 47 万吨、钢坯钢材为 30 余万吨,其中超 80%被运往倭寇进行储备军用,为日军的武器装备生产提供了大量原料。本溪钢铁厂在当时也成为倭寇重点经营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为倭寇的军事工业提供了大量的钢铁资源。

倭寇在侵占东北后大力发展炼油厂等相关产业。抚顺煤矿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大量煤炭资源被开采并运往倭寇本土或用于倭寇在东北的工业生产。

为了加强对东北的统治,倭寇大量修建铁路,用铁路加强东北的连接,保证能够更好的统治东北。为了铁路能够快速的修建,各种配套工厂也在东北开设。倭寇大量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除了经营铁路运输业务外,还在铁路沿线建立了一系列附属工厂,用于维修铁路设备、制造铁路相关零部件等,为倭寇对东北的铁路运输控制提供了支持。

辽阳在当时被发展成为化学工业基地,生产一些基础的化工产品,满足倭寇在东北的工业和军事需求。化学是倭寇军工业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侵略要求,倭寇开设了很多化工厂!

九一八事变后被倭寇占领沈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原本是中国重要的兵工企业,被倭寇占领后,倭寇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生产武器弹药等军需品。

沈阳兵工厂由奉系军阀张作霖于1921年建立,最初称为奉天军械厂。之后不断扩建,1922年改为东三省兵工厂。到1928年扩建完成时,已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工厂建设过程中,不仅从国外采购大量先进机器设备,还聘请了日本等国的技师担任设计指导。到1928年,工厂设有枪厂、枪弹厂、炮厂、炮弹厂等多个分厂,拥有各类机器设备8000多台,员工多人。沈阳兵工厂生产能力强大,年产步枪达6万余支,轻重机枪1000余挺,火炮150门,迫击炮1000门。在弹药方面,炮弹年产20余万发,迫击炮弹约50万发,子弹日产可达40万发,其一年的产量基本能满足10个师的装备需求。

生产的枪械主要有13年式7.92mm步枪、17年式6.5mm轻机枪和13年式7.92mm重机枪等。火炮方面有辽造一四式75毫米山炮、辽造一三式75毫米野战炮、辽造一四式77毫米野战炮、辽造一四式100毫米榴弹炮、辽造一九式240毫米重型榴弹炮等。此外,还有迫击炮等武器装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