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引火烧身

东晋小军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引火烧身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一百四十七章 引火烧身

王珣退下之后,桓温单独留下了郗超,商议应对之策。

“桓公,朝廷这是在试探啊!”郗超沉声道。

“怎么讲?”

郗超接着道:“此次北伐失败,桓公的实力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名望也要受到影响。此时谣言四起,就是有心人想要打击桓公的威望。陛下肯定是觉得这是打压桓公的机会,于是便以朝野议论为名,先让桓公澄清谣言,却又没有明确驳回桓公的弹劾。这就是在试探桓公的反应啊!”

“若桓公反应激烈,强烈要求把袁贵诚免为庶人,并要彻查造谣诽谤者,则朝廷必然会退让。因为桓公掌握着绝对的力量,陛下害怕桓公以清查流言为名,清除异已,打击忠于司马氏的世家大族。若桓公真依朝廷所说,出面澄清谣言,那就落入了陛下的圈套。那会让这次弹劾无限期的拖延下去,而这些流言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桓温点了点头:“嘉宾说得不错,我们不能跟着朝廷的步子走!”

郗超又道:“司州都督刘义之,近年来多次与秦燕两国大战,又为朝廷收复了弘农郡。本来朝廷早就该嘉奖的,只是因为司州被燕军包围,无法及时传来战报;朝廷中的人,对于偏远的司州关注不够,所以才一直耽误了下来。”

“此次北伐,司州军先败慕容德,再败慕容垂,俨然成了北伐军的救星。这时候朝廷中的人自然就关注起他们来。朝廷越过大司马封赏刘家兄弟,若是大司马出面阻拦,则必然会惹怒彭城刘氏。彭城刘家现在手里有数万兵马,战斗力强悍。若他们和袁贵诚联手,则大司马想要拿下豫州,必然困难重重。”

“但若大司马对朝廷封赏刘义之兄弟不做任何回应,那朝廷就可能再进一步,把刘家兄弟现在收复的淮北郡县划给刘义之,以此拉拢刘家兄弟。”

“阻拦不行,置之不理还是不行,这却要如何才好呢?”桓温喃喃地自言自语。

郗超却似心有成竹,接着说道:“桓公,当务之急,是先免掉豫州刺史袁真,把西府这个至关重要的军府拿到手里。只要我们把豫州军府拿在手里,远在洛阳的刘义之就没有能力干预江南的事情。”

桓温点了点头,深以为然。不过,对于朝廷越过大司马府直接封赏刘义之兄弟,桓温还是有些不放心,问道:“刘家兄弟的事怎么处理,难道就这么听之任之?”

“若没有朝廷这一出,桓公准备如何处置刘家兄弟?”郗超反问道。

“刘家兄弟先后击败慕容德和慕容垂,为国立下大功,不能不给予奖赏。”桓温想了想,说道。

郗超点了点头,笑道:“不错。平心而论,朝廷给与刘家兄弟的封赏并不算丰厚。朝廷这么做,一则是想要拉拢刘家兄弟,二则,是想让桓公与刘家兄弟反目。所以桓公只能追究朝廷里为刘家兄弟议功之人‘越权’的罪过,对刘家兄的的封赏,要么追加,要么不理会,决不能落入朝廷的圈套。”

桓温连连点头:“嘉宾说得不错,正该如此。不过,嘉宾识才说,刘家兄弟和袁贵诚连手,我们却也不得不防啊!”

郗超笑道:“这个不难破解。彭城刘家的老将刘建,虽然在豫州供职,和袁贵诚走得却不近。当年谢万被免之后,谢家的旧将们依旧在豫州各地驻防。袁贵诚就任豫州刺史之后,把他们全部踢到了一边去。所以,刘建、高衡等谢氏旧将,跟袁真走得都不近。这次北伐,刘建托病不肯参与,就是明证。而且下吏断言,若非桓公把司州刘义之任命为西路北伐军副帅,刘牢之都不会参与浚仪之战。”

“所以,桓公放心。要我们不去招惹刘义之兄弟,刘家断然不会为袁贵诚出头的。”

桓温听了,不置可否。单纯凭借将领们之间的关系就断定刘家和袁家不会合流,未免太过武断。为了利益,这些武将暂时放下旧怨,抱团取暖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也不能单凭私交来断定这两家不会合流吧?”桓温不确定地问。

郗超笑道:“想要稳住刘家兄弟,桓公帐下,还有一人可用。”

“谢幼度?”桓温皱起了眉头。桓温想起了当初派谢玄传令刘牢之,让其出兵围剿慕容德的事。幸亏刘牢之提前围剿了慕容德,否则自己的五万大军和慕容垂缠斗的时候,慕容德率三千骑兵杀出,那全军可就崩溃了。不过,谢家虽然是刘家的旧主,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刘家只怕也不肯轻易妥协。何况陈郡谢氏,未必跟自己是一条心。谢家的领头人谢安,为谢万奔丧之后便留在了扬州,做了朝廷的吴兴太守。

郗超摇了摇头,笑道:“宁朔将军,竺士卿!”

桓温恍然大悟,点头道:“对。士卿是刘牢之的丈人!”

郗超笑道:“刘义之在潼关防御秦国,淮北的防务必然要依仗刘牢之。只要士卿出面,别说让刘牢之远离袁贵诚,只怕想要让刘牢之攻击袁贵诚,也并非不能办到。”

桓温听了,哈哈大笑,终于放下心来。竺瑶是他的心腹将领,用起来自然放心。他心里甚至打定主意,将来袁贵诚若拒不交出豫州,就派竺瑶前去征讨。若真能让刘家兄弟和袁贵诚相互火并,那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郗超等桓温停下了笑,这才补充道:“桓公,这些都不过是见招拆招罢了。想要杜绝这些麻烦,桓公还需要立威才行!”

“立威?”桓温皱起了眉头,“此话怎讲?”

郗超郑重地道:“因此此北伐失败,朝廷上下对桓公失去了畏惧之心,就连陛下都敢跳出来试探桓公了。如果不立威,只怕桓公以后会麻烦不断啊!”

桓温点了点头,脸色严肃了起来,问道:“即将安出?”

“立威,无过于行伊、霍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