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十四章 月饼

东晋小军将 第十四章 月饼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十四章 月饼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一进入八月,宴喜楼就开始推出月饼。这年头还没有吃月饼庆团圆的说法,宴喜楼的月饼用油纸包装,月饼正面圆圈里用篆字写着“月饼”二字,在包装纸的反面还印有一首诗,诗云:

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

相思泪沾巾。

芜湖多的是武将士兵,流民商贾。异乡之人,在中秋节月圆之夜吃着小小的月饼,思亲自己的亲人,别是一番滋味。中秋节刘牢之给所有侍从放了两天的假,每个人发了两包月饼,让他们跟家人团聚。自己亲自拿了两盒月饼,走向后院见母亲,想一起过一下这个团圆节。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刘牢之在这家里留下的印记已经很难磨灭了。屋里的家具都已经变了模样,原来低矮的家具都换成了高脚桌椅。何氏屋子里也盘上了火炕,外间百宝阁上的摆件也多了,除了陶瓷窑里烧造出来的精品,还有很多玻璃制品,其中最贵重的是一尊老君像,被何氏日日供着。玻璃虽然已经制出来了,但还没有上市,配方还在摸索当中。按照刘牢之的建议,工匠们用玻璃“铸造”了不少东西,像是老君像,佛像以及仕女像,因为对配方把握的不准,有不少颜色驳杂,刘牢之便看不上眼。何氏不知道听谁说了,却跟他全要了过来,放在百宝阁上当做摆件。

五月的时候,刘牢之提议,何氏做主,安排了几家老实的佃客进到刘府,又买了五个小丫头帮着照应家里。家里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人,地方就显得有些拥挤,何氏便要刘柱跟周围邻居家商量着要买他们的房子,准备扩建。刘牢之的姐姐刘道芬今年十五岁了,前年的时候跟堂舅家的表哥何铮定了亲,眼看着就要出嫁了,如今领着两个小丫头,正在做女红,准备出嫁的衣服。刘牢之的二弟刘庆之,去年正月出生的,正在学走路。这段时间刘牢之忙着训练侍从和治理产业,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郎君来了!”小雅一边向屋里禀报着,一边接过月饼,把刘牢之往屋里让。

刘牢之向母亲和姐姐行过了礼,告了座。

“阿全这是又制了什么新奇的玩意?”姐姐刘道芬问道。

刘牢之笑道:“不过是些点心吃食,应个景罢了。”看小雅打开盒子,拿出了圆圆的月饼,说道:“今日中秋,正是一家人吃月饼赏月的好日子,父亲虽然不在,我们一家人也该好好的庆贺下。”

“月饼?”姐姐拿过小雅手里的月饼,仔细的端详着,“阿全,为什么把它叫做月饼呢?”

刘牢之答道:“主要是这饼圆圆的,看起来就像今日的月亮一样,所以把它叫做月饼。八月中秋,乃是月圆之夜,在清凉之夜,赏看着圆圆的月亮,吃着甜美的月饼,岂不快哉?”

姐姐笑道:“不过是为你贪吃找借口罢了。不过近来宴喜楼做出来的点心,越来越美味了,花样也多,这个月饼看起来用了不少油,肯定香甜!”说罢拿起来往嘴了吃了一口。

刘牢之拿过来的月饼,乃是专门挑选的,每个月饼的馅料都不一样,姐姐吃的这一个乃是红豆沙的,软软的,甜甜的,甚是美味。

“好吃!”姐姐刘道芬的两只眼眉笑得弯弯的。

母亲何氏指着道芬笑骂道:“你就知道吃!也不知道你兄弟的辛苦。”又对刘牢之道:“听说你正在做什么‘割草机’,如今做的怎么样了?”

刘牢之皱眉道:“母亲,那个叫做收割机,用来收割庄稼的!”

何氏笑道:“好,好,是收割机,是收割机!母亲哪里知道这些?”

刘牢之道:“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今日去试了,效果很令人满意。”

母亲何氏“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那边刘道芬又说道:“你上次送的腌鱼甚是美味,家里来客人吃得好,被母亲送人了。不知道你那里还有没有?”

刘牢之笑道:“那些稻花鱼本就是庄子里水田中养的,吃不完才腌制起来。母亲爱吃,庄子里有,酒楼里也有,什么时候想吃,让人送来便是。”

稻花鱼营养丰富,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吃起来特别鲜美,在酒楼里很受食客们欢迎,不少人来酒楼吃饭就是为了吃着一道稻花鱼。酒楼里的厨子甚至研究出用腌鱼作为调味品做菜,据说味道不错。这段时间,鲜活的稻花鱼已经吃完了,酒楼里的刘安找过他,问能不能从稻田里抓一些。稻花鱼本就是季节性食材,不可能随时都有,养在田里还有吃杂草和虫子的作用,鱼的粪便更是稻田的好肥料。因此刘牢之只允许每隔十天可以捕捞一次,而且不许放水捕捞。捕鱼的数量也有限制,每亩稻田不得捕捞超过五条,每次捕捞不超过百条。新鲜的稻花鱼一时成为酒楼里的限量招牌菜。

何氏接着道:“你父亲他前几天来信,说是在寿春城南什么芍陂外,招募流民,屯占了些田地,也要兴建农庄。他那边钱粮不富裕,说是让家里送些过去。我琢磨着北边乱糟糟的,没有人愿意种地。别咱们好容易把地种好了,最后便宜了胡人乱匪。因此一直犹豫着。”

刘牢之笑道:“家里刚夏收完毕,粮食是不缺的。正因为北方乱,才有大量的土地供我们使用;母亲安心,朝廷只要还想保住这半壁江山,江淮必保,寿春是断不容有失的。你看新任的豫州刺史谢将军,现在也驻在寿春。”

何氏笑道:“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那里的险恶。既然你这么说,过两天就让刘平带人送一批粮食过去。”

“自从去年你练武晕倒,梦到老神仙,咱们家的好吃食就一直不断。酒楼里的生意也越发红火了,真真是神仙保佑!”说罢,何氏起身到老君像前,燃起了香。拜了一拜。

回到炕边上,何氏又说道:“去年你要招收侍从,我原也不甚在意,不想一年功夫,这些孩子甚有出息,吃的好穿得好,还能读书认字,就有不少人家托人来问,你什么时候要再招一批,想着把子弟送过来。”。

“最近就想再收一批,不过这些人将来是要上战场的,这个他们知道吗?”刘牢之问道。

“瞧你说的,咱们这样的人家,招收部曲可不就是等着上战场的吗?”何氏理所当然的道。

也是,这个时代部曲就是家族私兵。平时耕种土地,交着高额的租子,还要随时响应家主的号召武装战斗。这种武装战斗,包括保卫家园和从军作战。现在在芜湖的部曲,除了随军战斗牺牲的,就是还在军中的,几乎家家户户有人在刘建麾下从军作战。

“只要年龄在十岁到十四岁,身体健康,愿意接受军队管理的,不论是部曲、庄客还是工匠子弟,都可以报名参加。到时候比试着选拔些身体条件好的。”刘牢之答道。

“好。”何氏得了准话,便不再说什么。

“姐姐的生日快到了,可想过需要什么礼物,兄弟好去置办?”刘牢之转头看向姐姐。

刘道芬停下针线,望着牢之笑道:“难为阿全百忙之中,还能记得这些。姐姐不是小孩子了,家里所用不缺;礼物的事,随心就好!”

三人说说笑笑,不想里屋的刘庆之醒了过来,没看到母亲,“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何氏慌忙起身,向里屋跑去。不大一会儿,抱着刘庆之出来了。刘庆之刚刚一岁半,白白胖胖的甚是可爱,对哥哥也不陌生,只见他两眼瞪着刘牢之,突然说了一句:“糖。”

众人哈哈大笑。

刘牢之对母亲说道:“母亲,小孩子吃糖过多的话对牙齿不好,这个一定要注意!”

何氏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你早就说过,我省的!”

晚上刘牢之让宴喜楼送了一桌菜,菜品极是丰富,不少都是这段时间新开发出来的菜式,其中就有红烧稻花鱼,大家就着菜喝了一些果酒,吃了一份水煎包。一家人其乐融融,虽逢乱世,也是难得的温馨。

饭后,一家人到了院子里面,吃着软糯的月饼,一起看明亮的圆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从来不缺寄思,刘牢之有些想念后世的亲人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首歌后的歌曲,在刘牢之口中低声唱了出来,仿佛流淌出满满的哀思。

想着远在寿春的刘建,何氏和刘道芬也不由得怔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