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十三章 收割机

东晋小军将 第十三章 收割机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十三章 收割机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进入八月,秋天来临,天气渐渐地没有那么闷热了。

几百亩的甘蔗就要成熟了,刘牢之开始督促工匠们置办甘蔗榨汁的机械。去年的时候甘蔗的量少,有水力石碾,牛拉石碾,也有手摇和牛拉的铁辊式榨汁机,同时铁匠还要铸造大铁锅,打制镰刀等农具。

这日,刘牢之正带着几个铁匠在调试新制出来收割机,刘柱、刘颂等人听说了觉得新奇,领着一群人在那里观看。

刘颂指着那收割机道:“自古以来,收割稻米便全靠人工,郎君却能发前人所未想,想要用机械来收割稻,实在是了不起!”刘颂主管着工坊,知道刘牢之最近在领着人搞这个,不过他对于技术不太懂,去看过几次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刘柱不以为然地道:“咱们招揽了那么多的庄客,正好用来收拾庄稼,何必耗费这么多的钱粮来做这个!”本来刘牢之去年搞得红糖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刘柱看着家里的钱粮多了,也非常高兴,孰料这位少主赚钱快,花得更快,半年时间,那库房里面的钱粮已经消耗了大半,让他看着着实揪心。

刘颂心里暗暗冷笑:“你不过是娶了主母的陪嫁丫头,主母抬举,让你照应着外面,算个家门总管,就把自己当个人物了!”嘴上却道:“主管不要这么说,庄客虽多,还要分散到各个工坊里面去;何况这一片的荒地还有很多,等全部开发出来,这些人可就不够用的了!”

刘柱叹道:“说的也是。这位郎君招收的人虽多,却也都没让闲着,各个作坊每日忙碌不休,就是种地的庄客,农闲的时候也开辟了不少地出来,照这么下去,这些人确实不够用。”

刘颂笑道:“是啊。我听郎君说,如果这个收割机确实好用,可以在江淮之间推广开来,那里的人为了躲避战乱,拼命地往江南跑,闲出了的不少土地!”

说话间,那边刘牢之已经指挥着铁匠们把收割机的齿轮变速箱组装好。刘柱等人远远地只能看到一个大铁箱子座落在两个大铁车轮上。两轮之间,像战车一样伸出来一跟长长地木制车辕,上面套着两头牛。

这台收割机的原理,是把牛的牵引带动两个大铁轮旋转,通过车轴上的齿轮,连接着齿轮变速箱,带动着刀片高速旋转,齿轮箱便是整个收割机的技术核心。

齿轮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很早,三国时期出现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已采用齿轮传动系统,多为木制,也有用青铜铸造的齿轮。以现在的技术打制精钢的齿轮还办不到,只好用钢来铸造,铸造的齿轮强度不高,为了提高强度,便就要加大加厚齿轮。只是这样以来,整个齿轮箱的重量便就比较大,只能使用耕牛来拉动。刘牢之现在筹建的水力压铸系统,还没有完成。等该系统成功安装,采用黄铜压铸齿轮,应该能够满足要求,只不过造价就很高了。

“好了!”这台收割机最难的地方就是齿轮箱。铸造的齿轮不精密,后期还需要大量的打磨,前面试过几次,都是因为齿轮的啮合度不好而需要重新调整,这次终于组装好了。

“把油拿过来!”刘牢之兴奋地喊着侍从。

刘顺之应了一声,抓紧拿起刷子和香油瓶,快步过来。

植物油中,适合做润滑油的是蓖麻油,开春的时候刘牢之让人种了一些,不过现在还没有成熟,市面上又没有那么多,便只好先使用香油凑合了。不大一会儿功夫,王铁匠拿着刷子,把各个齿轮都细细地刷了一遍,把齿轮箱的盖子盖好,收割机终于是准备好了。

“驾!”随着刘牢之一声令下,前面两头大黄牛缓缓起步,拉着收割机慢慢走了起来。只见收割机下面的刀片飞速的旋转着,吹得地上扬起细沙来。

刘顺之道:“看起来两头牛拉这个收割机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可惜现在稻子还没有熟透,要不然应该下地收割一下试试的。”

孙乾道:“那有何难!稻子没有熟透,那边的豆子却是已经发黄了,正好可以收割了来!”

刘顺之瞪了孙乾一眼,道:“这是用来收割稻子的,那豆萁何等坚硬,岂能等同!贸然用来,岂不把刀口崩坏了!”

孙乾笑道:“也未必见得吧。收割稻草和收割大豆,用的可都是同一种镰刀,收割起来还不都是一样的!”

刘牢之笑骂道:“你们不要吵了。这刀片都是特制的,割豆子肯定崩不坏,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说话之间,前面的收割机已经回转过来了。王铁匠对刘牢之道:“郎君,这次没什么问题了,运转的非常顺利。我刚才试了一下,牛拉的快也不会顿卡。”

刘牢之笑道:“好,好!咱们这段时间终于是没有白忙活。不过现在只是空转,不能说明什么,那边的几亩豆子已经成熟了,我们到那里去试试。”

王铁匠连忙称是,让两个徒弟牵着牛向豆田走去。

那边刘颂见了,对刘柱道:“看起来应该是安装的没什么问题了,这又是要到哪里去?”

刘柱也看得纳闷,指着旁边一个汉子道:“你去问问,他们这是要到哪里去?”那汉子大声应了一声,快步去了。

刘颂冲刘柱拱了拱手,笑道:“我还没见过这收割机运转起来是个什么样子,先过去看看,主管,失陪了!”说罢,快步追着收割机去了,那一群人也非常好奇,都跟着刘颂去了,现场剩下了刘柱一个人。

刘柱觉得甚是没趣,又好奇这收割机到底顶不顶用,只好快步跟着去了。

远远地,只看到一行人到了一处豆田停下,周围喝彩声不断。先前那个汉子快步跑过来,对他说道:“主管,郎君正领着人用收割机收割豆子。”

刘柱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去。

走到豆田跟前,只见刘牢之亲自把着收割机,前面两个人牵着黄牛。那刘颂便跟在刘牢之身边,端详着那刀片切割处。远远看来,收割机过处,那一丛丛的豆萁便齐刷刷的倒在一边,真个是快捷无比,只一个来回,这块豆田便被收割了三成。

一旁的王铁匠笑得合不拢嘴,只是说着:“利器,真是利器啊。”

有一个来回,眼见得收割机运转的没什么问题,刘牢之便退了下来,让刘颂把着收割机。

刘柱领着众人迎了上来,拱手对刘牢之道:“恭喜郎君,这收割机终于是做成了!”

刘牢之接过刘顺之递过来的毛巾,随意的擦了两把,笑道:“同喜!有了此物,收割庄稼便能省不少力气!”众人齐声称是。

八月中,豫州刺史谢奕病故。一时间各方人马暗流汹涌,豫州军府的人担心新任豫州刺史不再由谢氏的人担任,豫州各地的武将也上蹿下跳,与有可能成为豫州刺史的势力频频接触;占据上游荆州的桓氏早就想要占据西府,如此机会又岂肯放过,早有朝中的桓氏一党举荐了桓温之弟桓云。

迫于桓氏压力,执政的丞相司马昱想让桓云接手豫州,心里又有所不甘,于是就咨询出身琅玡王氏的尚书左仆射王彪之。

王彪之乃是尚书右仆射王彬之子、前丞相王导的堂侄。他认为,世家门阀本来轮流执政,如果桓氏占据西府,大家就没戏唱了,于是就对司马昱说,桓云可能是个人才,但是桓温居长江上流,势力已经割天下之半,如果他弟弟又占据西藩重镇豫州,全国兵权归于一门一户,这恐怕不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于是,大家思来捻去,这豫州还得谢家的人来执政。谢安不愿出仕,便就轮到了谢万,于是吴兴太守谢万升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假节、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领淮南太守。

谢万是东晋名士,善于清谈,因举止轻浮,曾被阮裕讥讽为“新出门户,笃而无礼”。谢万年轻时才器出众,虽然器量不及谢安,但因擅长包装作秀,因此享有声誉。这等人在内地州郡为官不致出什么岔子,但是豫州乃是江北军事重镇,谢万这等轻慢将士名士派头就是作死了。

王羲之非常清楚谢万的斤两是万万无法胜任豫州刺史的,于是写信给桓温说:“谢万之才足以经世治国,如果让他身居朝堂,肯定是后起之秀;但若让他治理兵荒马乱的边境,恐怕难以胜任。”言下之意,他是希望桓温反对朝廷的任命。

桓温又不傻,任命谢万为豫州刺史本身就是朝廷为了制衡桓氏的结果,怎么可能现在撕破脸去反对?谢万没有军事才能,遇到战事必出乱子,到时候他才能借势打击谢家,从而占据豫州,所以接到王羲之的信,桓温理都不理。

王羲之见桓温没有反应,只好又写信给谢万:“阁下一向风流倜傥、志趣高妙,而去屈身治理百姓,主持军中琐碎事务,确实有些难以称心;然而,真正的大才就在于能够随着环境变化改变行事方式,希望阁下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王羲之的一片苦心,谢万置若罔闻,到任后,还是名士做派,整天咏诗啸傲、谈玄说道,对部下的军将爱理不理的。

他三哥谢安听说了,也写信劝谢万道:“你是元帅,应该经常接触将领以悦其心,岂有如此清高傲慢能成事的。”谢万依旧我行我素,不拿正眼看将士们,诸将无不愤恨。

这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