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六百六十九章 马嘶深竹闲宜贵(续)

唐残 第六百六十九章 马嘶深竹闲宜贵(续)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六百六十九章 马嘶深竹闲宜贵(续)

长安,皇城大内的立正殿中。

被一群形色各异的命妇所环绕着的曹皇后,也在面色如常而挂着隐隐的不以为然和淡然颜色,听取着这些大齐诰命贵眷们的各种奉承与试探的言语。

然而她的心思却是已然飘飞到了远方去了;因为作为夫君兼做大齐新朝天子的黄巢,已然在数日前抱病完成了城外的兵马校阅之后,又马不停蹄的御驾亲征去也了。

与之从征的还有尚书令尚让,中书右仆射李俊儒、左右枢密使庞师古、费传古、都观军容使盖洪等等朝廷重臣,以及十二卫大将军中的过半数。可谓是将星熠熠而格外的阵容鼎盛了。

因此,如今偌大的京城之中连带京畿四州的机要事务;都是由掌管内廷庶务的曹皇后,加上政事堂留守的侍中赵璋、平章事崔缪,御史大夫郑汉章,还有一个形同摆设的王铎,在共同接受奏对和联署的。

至于长安城中的治防和武备诸事吗,则是再度统一在了黄巢的亲信大将,诸门巡防使、京兆少尹孟楷孟楷的麾下;甚至就连黄门八子之一的京兆尹黄瑞在内,诸多黄氏宗亲和族人都被变相的架空和隔离在外。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自有一群亲信班底和护卫力量的曹皇后,才是这长安城中最有权势与威望的人物;也是那些夫君出征在外的命妇们,最大的主心骨和消息来源。

但是她却并无多少大权在握的欣然和受用,反倒是有些心力憔悴或者说是力不从心起来。毕竟多年前她还只是一个以声色娱人的歌女而已。

这些年一路走过来见识和经历的多了,才有了眼下的格局和手腕。然而,虽说她竭尽全力扮演好黄王后宅贤内助的角色,但是随之站到了这个母仪天下的位置之后,还是稍显有些底蕴和学识不足了。

更让她心烦的是,虽然经过这场大病后的波折,已经大大弥合和拉近了,有些淡然疏远的彼此关系。但是黄巢在临出阵之前,还是私下秘密去会见了那个小刘氏。

并且还让与自家关系较远的大内择捡使黄毅,来负责益都、襄平二王的日常护卫安排。这明显就是有所制衡和防备,或者说不信自己的气度和城府,能容得下黄王血脉的两个小儿么。

而她最大的心病,也就是膝下没有一个亲手养大的儿女来作为傍身;唯一教养出来的养女也远嫁在南方而终究有些鞭长莫及了。所以在某位新纳的妃子传出身孕之后,她就迅速与之达成了某种协议。

只要能够对方能够诞下子嗣来,她就会以皇后的名义养在膝下,令其天然就有了嫡系的名分和大义,然后再进行慢慢的经营和布置,但是在此之前,她绝不会做出动摇国本和根基的事情来。

正当曹皇后越发有些不耐和无聊的,打算寻个由头将这些抱着各色心思和念头,才聚附在自身边命妇们给打发出去;却见到一名内宦恰巧就踏着碎步进来低声禀告道:

“堂老发来帖子,请娘娘移步宣事殿听政。。”

随后,曹皇后就有些百感交集的看着一份急报的扎子;却是在心中暗叹道,自己那位养女壻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了么。然而自己又当何以自处呢。

“皇上亲征在外,还请娘娘拿个主张。。”

清瘦硕睿的侍中赵璋再度开口道,

“吾一介妇人。。。岂不是要避嫌么。。”

曹皇后张口欲言又止,最后心思几转之下还是叹声道:

“若是皇上许以裁断国事的娘娘都要避嫌了,那我辈岂又能独善其身呢。。”

赵璋继续劝到,顺便瞥了一眼对坐的平章事崔缪;他可是记得对方还有个女儿,也陪嫁在那位大都督的身边。

“也罢,其他的东西吾也不懂不会,只是觉得圣上亲征在外,莫要让人徒了乱心思才是啊。。”

曹皇后听到这里也叹声道:

“姑且把这消息压一压,进一步确认了再传发出去,诸位以为如何。。”

“娘娘真乃持重之论。。臣当副署。。”

赵璋毫不犹豫的赞同,并补充道。

“并请孟大使封禁九门,严防私下闯出之辈。。”

——我是犹豫的分割线——

而在峡江道最西端的渝州境内,正当是巫山云霭阴雨绵绵之间。

一名来自涪江上游的西川高仁厚处的信使,也带着满身湿气再度出现在当地天城寨城,留守的太平军都尉闵勖面前。

“闵兄怎么还没想好,错过这个机缘,那就是玉石俱焚了啊。。”

“你终究是昔日朝廷官军的出身,只是不幸隐没于贼中,又岂有真正大用的前程和机缘呢。。”

“不若的话,又何必因为区区的饮酒延期之事,就打发到这久而无事的峡江前沿来,形同闲投散置的管领这几个城寨呢?”

“然而现在就不一样了,高君候可是专任东西两川之要的旌节,权柄专重非常人所及,更是能够闻达帝前的保扶元勋。。”

“只要闵兄能够及时反正立功,投过来之后最少也是一路兵马使或是大镇镇将的前程啊。。日后峡江道若得光复,就算是一州守臣也是唾手可得的功名,”

“若是兄弟想要报效君前,君侯亦是可为保举之,如今朝廷中枢正是大量用人之际,正是你我之辈大展拳脚的天赐良机啊。。”

这名信使如此大言煌煌,自然是有相应的底气使然了。

自从高仁厚引兵南下之后,成都以南的西川八州,几乎是以土崩瓦解之势的卷荡而下。那些由陈敬瑄或是田令孜所任命的守臣将吏,更是纷纷的不战而逃,或是被部下执献。

而且得益于他过往的名声和恩德,那些原本不堪忍受官府反复无常的盘剥和压榨,重新起来作乱和啸聚地方,截断道路的各处村寨栅垒,也闻风而定。

他们甚至纷纷交出粮草和丁壮,驱赶着猪羊加入到了高仁厚的军马当中去;至于那些原本派遣在其中的屈从行旧部,也纷纷被驱除或是杀死。

毕竟,对于太平军所宣称的那些主张和好处,少且远在天边而有所不及;但是高仁厚早年给他们带来的恩德,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故而,当高仁厚益发壮大的军队抵达泸州之中,原本打成一片的泸水蛮等本地土族部落,也畏惧其声势而纷纷停下冲突请求仲裁。

于是,高仁厚有得到了泸州境内近一万多的蛮兵为助力,而越发的兵强马壮起来。哪怕是停驻在合江口一代,也给下游的渝州造成很大压力。

因此的彼消此长之下,太平军据有的峡江道五州所要面对的局势一下就恶化下来了。尤其是在在峡江水道路具有一定优势的水轮车船,大都被调遣东去之后。

他甚至开始对于当地守军的劝诱和分化攻势;虽然绝大多数的普通士卒和武装屯垦团内的外来填户,因为明显分了田土和安置了家业,或者家人亲眷具在荆湖而基本不为所动。

但是在留守的太平军中下层当中,一些来自前官军乃至是老义军出身的将校,就不免有些动摇和不安的心思,或又是悲观失望的情绪了。

正当这名信使滔滔不绝的慷慨陈词之际,却有一名军校匆匆走进帐来,对闵勖低声耳语几句,他顿时露出某种豁然开朗的表情来突然道:

“如此甚好,真是多谢贵使助我一番富贵前程,。”

然后又在信使不明所以,却又隐隐得色的表情当中,闵勖继续下令道:

“把他拿下,还有军中接触过的那些人等,就此装上船去,好走不送了。”

“接下来,就让咱们好好会一会,那位西川人人称道的‘仁厚相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