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二十二章 传孙

明天子 第一百二十二章 传孙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二十二章 传孙

第一百二十二章传孙

皇后还是去了。

一年之内,前后脚的功夫,朱祁镇失去了两个亲人。

朱祁镇精气神一下子去了大半。

只是,局势不会因为朱祁镇状况不好而停滞,这个世界上,或许人人都有休假的权力,只有皇帝没有。

皇帝在掌握权力之后,到放下权力或者撒手人寰之间,是没有休息的时间的。

从这一点上,太子对朱祁镇的推断并没有什么错误。

朱祁镇首先做出人士调整。

又新立两总督,分别是总督南洋都司及各藩王属国大臣,与总督西洋都司以及各藩王属国,分别挂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衔。给予王命旗牌,有专断之权。在品阶上比西域总督都高一阶。

朱祁镇也同样提高了西域总督的品阶,都挂上了大学士衔。有了管理藩国的权力。

将内阁首辅项忠,内阁大臣余子俊出外。同样出外的还有王越。王越别任命为南京留守,王恕在政变一事上,有失察之罪,别贬为交趾巡抚了。

随着王越担任南京留守大臣的同时,将西洋,南洋的军力全部调回南方,由王越负责整编,重新编练为南京京营,总共五万人的编制。虽然大明在南洋与西洋都留了五万人编制,但是更多的士卒,都是就地退伍,在南洋西洋各府安置,成为当地百姓。

而南洋诸将,分别调入各省担任都指挥使。

这明显是闲置。

南方各省都指挥官职不低,但是手中实权并不是太多的。很多南方的省份,全省的驻军,也不过万把人而已,更不要说没有什么仗打,有一些土匪,也被各省巡检清理干净了。根本没有动用军队的份。

这其实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好的下场了。

要不是朱祁镇要传给太孙,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就与太祖皇帝除掉的功勋大将作伴了。

当然了,朱祁镇也没有将所有的将领闲置。

太孙登基,也是需要军方支持的。

朱祁镇将张懋留下来,将张懋调入内阁代替王越的位置。

张懋虽然是太子的人,但也是朱祁镇的人,正如魏国公家族不愿意为太子火中取栗一般,英国公家族也是一样的,英国公家族富贵已极,怎么愿意牵扯到如此生死大事之中。这也是我为什么太子从来将张懋看成为事成之后,安抚勋贵的重要筹码,却没有让张懋牵扯到这一件大事之中。

甚至从一开始都没有与张懋通气。

因为他知道,张懋不会同意的。

朱祁镇令丘浚担任内阁首辅。

也为内阁之中增添了两个人。一个是太孙。一个是于冕。

太孙之间监国。大部分事情都是内阁处置的,内阁处置不了的事情,就要发给朱祁镇。太孙自然不敢越权。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而今太孙是在这内阁之中,有了一席之地。

另外就是于冕。

其实,就朱祁镇制定的内阁大臣的规定之中,于冕根本不够格。首先于冕不是进士出身,为官履历,也没有什么光彩的地方,只是太子放在京师势力的主持人而已。于冕这个人能力如何?朱祁镇也不是太清楚的。

虽然朱祁镇对于谦什么怀念,但是在国家大事上,却不敢开玩笑。

只能说,于冕赶到了一个好时节。

如果没有太子这一件事情,于冕估计一辈子只能混一个尚书衔致仕而已。

但是而今朱祁镇需要给根基浅薄的太孙一些Ie帮手。而在太子的班底之中,有资历进入内阁的人并不少,最典型的是刘大夏,不过刘大夏已经被处于极刑了。选来选去,朱祁镇能选的也只有太孙的老师了。

而且朱祁镇选于冕还是有另外几个原因。

首先,于谦怎么说还留下不少余荫,很多大臣都得过于谦的好处,或者干脆就是于谦带出来的,选于冕的阻力很小。

其次,朱祁镇要为天下吏员找一个代言人。

而今朱祁镇改革之中,天下吏员出身的官员,能身居高位的并没有几个,也就于冕,与治理淮河的陈翼。但大明官员才一万多接近两万人,但是大明的吏员却是这个数字十倍以上,大明各地的吏员总和,已经有接近六十多万人了。

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也是朱祁镇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朱祁镇用于冕将这一股势力与太孙绑在一起,成为太孙的基本盘之一。

就不担心将来太孙废除新法了。

与太子不同,太子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根基深厚,夹带里的人才数不胜数。但是太孙才二十出头,太子又是不光彩的方式死去的,对于太子的势力,太孙非但不能接受,还要努力的划清界限。

一来要表明,自己万万没有参与大逆不道之谋中。

二来就是要想很多人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因为太子之事,而报复有功之臣。

太孙之势单力孤也就看见一斑了。

朱祁镇将内阁之中的地方派系全部外放,留在内阁的都是改革派。就是要让太孙手中的政治资源,全部是这一方面的,这就是注定太孙将来也不可能轻易改弦易辙。

可以说从军方到政坛,朱祁镇都要好好的梳理一番,好让太孙接手。

除此之外,朱祁镇虽然一点一点的将手中权力过渡给太孙,却不能操之过急。

如果接班的是太子,朱祁镇让他们熟悉一两年,就可以放手了。太子有这个能力,但是太孙却不一样,太孙的能力比起太子来说差太多了,朱祁镇对太孙的能力,并不是太满意的,但是事已如此。

又有什么办法啊?

只能一点一点的培养。

不过,朱祁镇对太孙的培养,与太子又是另外一个模式。

太子是放在外面,野蛮生长。培养出独挡一面的能力。但是而今对于太孙却没有这个时间了,朱祁镇只能让他尽快的接触政务,让他代替了怀恩的角色,每天先在内阁协助内阁大臣们处理政务,他自己也分管一些。

而且他分管的部分,也在在一直调整的,从六部,都察院,枢密院,等等大明十几个部分,都要管上一年或者好几个月。做完这些之后,又回到朱祁镇身边,协助朱祁镇处理关于大明的重大事务。

而今朱祁镇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正统五十二年之后的重大事件,无非是几个而已,一个是淮河水利推进,北方铁路网建设。南洋移民计划,还有就是对大明上上下下的反贪污清查。

之所以这么做,固然有朱祁镇这些年来,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放宽了一些标准,只要能办事的人,愿意为朱祁镇办事的人,即便是有一些小问题,也不用这怎么计较。

比起三杨秉政的时候,而今的确有一些泥沙具下。

之前没有时间清理,唯恐引发政治上的混乱,有些人在这些事情之上,借题发挥。而今却没有这个想法了。

在大明上下大体保持稳定,搁置了所有有争议的议题之后。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其次是在朱祁镇看来,太孙登基的不稳定因素,都在这种清查之中,一个一个单独的清理。当然了,这种清理就温和多,最多不过是罢官闲居。

或许将来太孙登基之后,还有起复的时候。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事情,也是难以为继的。

因为朱祁镇的身体。

在六十岁之后,朱祁镇的身体似乎到了一个临界点,而在正统五十二年之后,更是越来越坏。朱祁镇的精力减弱的同时,也慢慢在政治上变得越来越保守。

而太孙承担的份额也就越来越大。

谁也不能胜过时间本身。

在正统五十五年之后,朱祁镇已经筹划内禅之事。

只是太孙却没有能力接班。

毕竟,朱祁镇留下的班子,一个个都是精明强干之极,固然对朱祁镇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太孙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虎狼之臣。

虽然不至于谋朝篡位。但是如果太孙能力不强,架空太孙也是分分钟钟的事情。

太孙虽然接管大权,却需要朱祁镇这个定海神针,在关键时候,为太孙撑腰。

好让太孙能够掌控政治上的主动权。

有些人即便不管事,仅仅是活着,就是政治上的核武器。

朱祁镇即便不管事了,依旧是这样的。

不过,朱祁镇也明白,而今太孙并没有掌控朝廷,才对朱祁镇如此依赖。将来有一天,太孙掌控了朝廷大政,那个时候他这个皇爷爷也就讨人厌了。

朱祁镇在正统五十五年之后,在西山之上,开始大兴土木,建立一个别院,号称西山别院。花费百万两上下。在正统五十七年,移居西山别院。

也宣布朱祁镇在政治上彻底放权。整个天下虽然还没有改年号,但是从朱祁镇时代,走进了太孙的时代。

朱祁镇只是在西山之上,看看风月,读读闲书,除非有大事,对与朝廷之事,不再出一策。安享晚年而已。

于是内禅之事,也就正式的提上了议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