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八十一章 极光

明天子 第八十一章 极光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八十一章 极光

明天子第八十一章极光第八十一章极光

朱祁镇二日之后,就来到了北海。

北海千户所是一座简陋夯土小城,放在中原地区,不过是一个小村庄而已,说是千户所,但是整个北海千户所可战之士不过数百人而已。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不管是从什么地方看来,北海千户所都没有一点点的前途。

北海千户所这个地方,根本没有什么敌人。在夏天的时候,北海附近,也是漠北一片很好的草场。但是不等入冬,就已经大雪纷飞了,连蒙古人也只有在夏天才来这里。

这也是漠北与漠南的不同。

漠南所有蒙古人都开始定居圈养了,这也是青贮法带来的革命。但是漠北却不一样,这也是自然环境的不同,总体上来说,漠南的自然环境要比漠北的自然环境好上太多了,而漠北自然环境,即便是推行了青贮法,也不可能让漠北蒙古人完全摆脱游牧。

龙城都司身负一个重大责任,就是为了这些蒙古部落划分草场,同时划分迁徙的路线。

尽量将所有蒙古部落都掌控在手中。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做到的,龙城都司对蒙古各部的掌控,是以部为单位,与漠南都司几乎将蒙古贵族的下面的牧民都拉光的情况,是无法相比的。

这也是龙城比大宁要重要多的原因。

只是即便有这一点的内患,对于北海千户所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北海地区对蒙古人来说,也不过是一个季节性的草场,并不是关键的地区。

至于北边的黑森林之中,几乎都已经到了冻土区,黑熊倒是不少。还有一些隐藏在这里野人部落,这些野人部落少则十几人,多则数百人,在北海千户所这里就有这些归化的人。这些人就类似于满清初期的生女真。

几乎没有什么文明。

更不要说敌人了。

更不要说什么军功了。

再加上条件艰苦之极,虽然北海在夏天的时候,温度并不算低,但是温暖的天气实在太短了,根本不能种植什么庄稼,只能种一些蔬菜。当然了,这里并非一点都不出产的。靠山吃山,靠湖就吃湖了。

北海这种完全原生态的地方,鱼是非常多的。

更不要说,北海有很多奇特动物,比如说海豹。在别的地方,抓到一两条等人高的大鱼,是非常重要稀奇的事情。但是在这里,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北海千户所虽然每年在入冬之前,都有龙城押送好大一批物资来到这里。其中就有大量的粮食,北海千户所的粮仓之中有一万石粮食。足够这小城中的人吃上一年有余。不过北海千户所的人,都习惯了吃鱼。

即便是在冬季之中,他们也会组织在冰上凿洞,自然会有大鱼噗噗通通的从湖里自己跳出来。

当朱祁镇来到北海千户所之中,北海千户所上下,兴奋非常,根本没有好想到,皇帝会来到这里,于是立即派人去北海之中打渔,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好。真打到一条非常大的鱼。这条鱼如果竖起来,比人都高上不少。

在很多人看来,几乎都成精了。

朱祁镇也不知道是什么鱼,但是从这鱼的一些特征来看,好像是海鱼。

只是鱼是好鱼。

北海当地人的厨艺是相当的差劲。而且什么样的工具配料都没有,来的御厨,只能建议吃鱼脍。也就是生鱼片。

生鱼片并不是日本人专利,而是古人早就吃惯的食物,脍炙人口,这个脍就是知生鱼片。不过朱祁镇还真没有怎么吃过。

一方面是生鱼片之中有寄生虫,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脍吃的就是一个鲜味,而北京附近有什么大江大河,别处运到北京的鱼,即便是活着,也不新鲜了。

朱祁镇享受过鱼脍之后,就在北海岸边眺望。

倒不是朱祁镇不想上船,只是北海之中的船太小。

北海并非内流河。

但是北海的出海口在北极圈之内,与其他河流并不相连的,北海上的船只,都是北海千户所用来打鱼的船,都是北海千户所的木匠建的,北海附近的大木不少。只是这木匠的手艺,却值得怀疑。

虽然在古代中国木匠是很普遍的,几乎每一个村子里面都有几个木匠,甚至但凡是大部分农夫都会一点木匠活。但是真正木匠高手,是不会在北海千户所里面。

这渔船毕竟小也就算了,但是质量也存疑。

怀恩等人力劝朱祁镇不要上船,朱祁镇也没有办法。

不过在,北海南岸纵马一番,朱祁镇也觉得心旷神怡。他对石彪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来这里吗?”

石彪说道:“臣不知。”

朱祁镇笑道:“父皇去的早,朕几乎是措不及防,就位居九五。当是时也,大明西至哈密,东至辽东,南到南海,北不过是九边而已,朕奋力五十年,大明在朕手中,几乎扩大了一倍的土地。西至伊犁,东至长崎,甚至东南最远之处,已经在爪哇之东,北至此地,西南新定缅甸。是大明前所未有之盛。只是朕都看不了了,也不可能看到了。”

南洋地区情况复杂,再加上海上风险,群臣都不可能允许,至于去伊犁?更不可能。

朱祁镇根本不能对伊王有特别的关注,他去伊犁,对伊王本身并不好。

而北海就是朱祁镇唯一能去的地方了。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况且,此地从来是中原王朝之大患,臣自觉登基以来第一大功,就是北征草原,列郡漠北。此乃朕第一大功,朕总要来看看吧。”

很多人说,人老了,会有这样那样的特征。

比如不关注具体事务,反而关注于身后名声,历史地位,后人评价等等。

朱祁镇也是如此。

朱祁镇也知道,他在内政上的很多措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甚至他去世之后,恐怕要好一阵子争斗,朱祁镇的身后名,恐怕有何多争议。只有当关于这些利益相关方,一一跟随朱祁镇走进历史,成为历史的一个剪影,朱祁镇的身后名大抵才有一个盖棺论定的评价。

朱祁镇估计,他最没有争议的功绩,就是开疆扩土了。

所以他心中一直有这执念,想要来这里,大明最北方看看。

石彪说道:“陛下之功,列代先帝大有不及,如果宣宗皇帝地下有知的话,也足以慰藉平生了。”

朱祁镇轻轻一笑,也没有多说什么。

游览北海之后,朱祁镇顺便令跟随的翰林写碑文一篇,刻在北海之畔。也算是为后世子孙,有史以来留一个证据,却不知道后世有没有不肖子孙,将这里给丢了。

当天夜里,似乎是为了来迎接朱祁镇。

北方的天空之中,五彩斑斓,似乎有一支巨大的手,将无数的颜色洒在天空之中,来回涂抹,将整个天空都渲染得无比绚烂。

朱祁镇都看待了。

说实话,朱祁镇两辈子也是第一次看见极光。他虽然知道,这极光不过是地球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射线,与地球大气层摩擦的结果。但是依然被这种大自然的瑰丽所震撼。

一时间,在大自然的奇迹之前,朱祁镇一时间都默然了。

想来,他不来到这个时代,这大地山河,北海极光依然在,他来到这个世界,这大地山河,北海极光依然在。

纵然没有他,中华民族经历多少年磨砺,终究能站立在世界之巅。

纵然有了他,地球是太空之中一颗砂砾而已。

人,总是高看自己,人类也喜欢抬高自己。

其实,人改变不了什么,人类也改变不了什么。

朱祁镇虽然做了很多事情,或许在很多事情在人类的历史上都可以打写特写,但是在宇宙星空面前,有什么好说的?

朱祁镇只觉的心头一松,或许是自己的开解自己。

他虽然决定将位置传给太子,自己退下来,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对权力有深深的不舍。

毕竟掌控数十年的生杀大权,说放下就放下,谈何容易?即便朱祁镇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正确并不代表情愿。

此刻他心中却有一丝丝的释然了。

戴上王冠,如果要承其重,但是摘下王冠,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朱祁镇在极光之下,轻轻一笑,心中的块垒,也同这极光融在夜空之中。

左右大臣见此,纷纷恭喜道:“陛下圣德,天降异像,请立碑以记。”

朱祁镇轻轻一笑,也知道,这是无稽之谈,但,这样的事情偶尔一用,也能鼓舞人心士气。说道:“准。”

于是乎,在《高宗皇帝本纪》之中,就有这一段话:“正统五十二年,高宗北巡,出东北,过龙城,到北海,当夜,见五色之光,旋于天穹,见于北辰之见,或云:高宗治政五十年,兵威镇于**之内,斗米十钱,内外库积累银四千万石,粮六千万石,虽汉之文景,唐之贞观,亦不胜也,天地有感,降此瑞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