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京中闻捷报

明天子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京中闻捷报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京中闻捷报

第一百二十六章京中闻捷报

一来是大战之后,士卒需要修整一段时间,才能继续作战,还有整个满刺加的领地需要细细梳理。

并不说,要将满刺加一口吞下。但也不能让满刺加国内,有反对者存在。

总不能,在打亚齐或者爪哇的时候。后院起火,可就大大不妙了。

二来,也是这一战消耗的物资太多了。

一开始,因为宁王之战。从后方运来的物资就不是太多的。堪堪够用而已。再有就是火炮在这些战斗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如此一来,火药的消耗,更是加倍的消耗。

这让南征军原本的库存不够了。

只能先缓一缓。

太子的想法是南征各军的统一意见,在京师有一个人说出了同样的论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威国公王越。

南洋距离北京,是有一点远。而且正是北风正盛的时候。从南洋往北京报信,需要一路逆风。船行不快。

于是,在太子灭了满刺加的同时,南洋海战大捷的消息才算是传到京师了。

朱祁镇看了捷报,不由大喜过望。

一喜,是太子有此军功,在军中也算是有班底了。战争是最锻炼人的。太子经过如此摔打,更让朱祁镇满意了。

二喜,却是此战之后,南洋大局已经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了。

三喜,却是汪直在战斗提出的所谓一字长蛇阵,不就是战列线吗?

这说明大明军事战略走在正确的道路之上。还有就是大明水战将领也一个个脱颖而出。

唯一让朱祁镇有一点点的担心的,却是汪直的身份。

汪直的身份说起来,乃是外戚。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

太皇太后在位的时候,将自己哥哥弟弟都闲居了。

太祖太宗确定下对外戚准则,也就娶小户人家为后。就彻底贯彻下来的。

朱祁镇有一个庄妃就有一些麻烦了,而今太子的侧妃有一个能打仗的弟弟,未来也是一个隐患。

毕竟,大明不是大汉,即便是卫青霍去病之才,一旦与外戚沾上关系,也不能重用。

不过,朱祁镇随即将这个想法都放在一边了。

在他想来,太子是能处理好这一件事情的。

太子如果如何用人都不知道,就白瞎了这么多年在外历练了。

再者,作为皇帝最大的能力,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他现在给太子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但时间一到,朱祁镇挂了之后,太子还是有面临各种问题的。

朱祁镇放下这一件事情,想了想,立即传召威国公王越。商议封赏问题。

兵法最强调,赏不逾时。

虽然南洋与北京太远。此刻决定的封赏,到了南洋又是一个月之后了。但也是越快越好。

威国公王越很快就到了。

朱祁镇先将捷报给了他。

威国公王越看过之后,立即行礼说道:“臣恭贺陛下。南洋在陛下指掌之中了。”

朱祁镇说道:“无须如此,这事情虽然是好事情,但也有很多事情要收尾的。此战各级将领当怎么封赏?”

真正的下级将领的封赏,朱祁镇就不用多操心,都是太子报上来,然后兵部与枢密院联手下去,核实一下,如果属实,就按照规定封赏便是了。

其中自有条例。

朱祁镇要考虑的都是大将。

如这一战的主将,英国公张懋。南宁侯毛锐,航海侯王英,平江伯陈锐,乃至表现出色的汪直。

威国公王越沉吟片刻,说道:“英国公世受皇恩,与国同休,陛下赐予田地,赏赐金银。赠以高官即可。可以荫英国公一子为伯。只是以保全之道,英国公不适合再继续南下领兵了。”

朱祁镇听了之后,心中顿时一动。

这是再给英国公张懋上眼药啊。

说起来,王越说的很多,不能将英国公家族陷入赏无可赏的地步。

但是,朱祁镇并不是很在乎。

朱祁镇是一个多疑的人,但是有一些人他还是有基本的信任的,其中几个国公家族就是其一。

为什么朱祁镇这么多年让黔国公镇守云南,虽然其中有一段时间也让其他人镇守,但是后来还是让黔国公沐家的人去了。

固然是黔宁王沐英的遗泽所在。但也是朱祁镇渐渐明白了。

古人是重家族过于个人的。

这种开国勋贵,靖难勋贵一般来说都是皇帝基本盘,是不可能背叛皇室的家族之一。

这种家族可以与新晋勋贵划分开来,称之为世勋。

这些世勋传承下来的人才,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忠心却是可以相信的。这就是家族的传承,与家族利益与大明死死绑定在一起了。

就好像英国公张家。河间王张玉,在河间之战,闻太宗失陷南军阵中,就杀入南军阵中寻找,未果。不得已返回本阵,闻太宗依然没有回来,再次杀入。不久太宗回来了,但是张玉深陷南军阵中,力竭而死。

张辅更不用说了,虽然晚年略有瑕疵,但是也是一片老臣之心,绝无二意,更不要年轻时候,南征北战,威震天下,是大明的定海神针。

英国公世子张忠,虽然英年早逝,但也为朱祁镇留下了封建策的文章。

这样家族如果还会造反,那更多的时候是皇帝的问题,如果连这样的家族都给逼反。这皇帝也坐不稳天下。

所以,威国公王越这番话,却是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想压一压张懋。

世界很多时候都是不公平的。

威国公王越为了进入内阁的资格,南北打了多少战事。才有了一个国公的头衔,才能进入内阁之中,成为武臣之首。

但是张懋?

他比威国公王越小十几岁,却天然有这个资格。

只要通过一场战事证明自己。他立刻就有了冲击内阁的本钱。

张辅给他留下的人脉威望,从来不少。

王越所言的保全,就是压制。

这也是勋贵之间的矛盾。要知道正统勋贵就是踩着靖难勋贵的头上上位的。纵然杨,石,郭三将已经不在了。

但是王越看似武学出身,但也是郭登的旧将,说起来就是正统勋贵一脉的。

英国公这三个字,就是靖难勋贵的招牌。

成国公已经靠着持续数年的伊犁围城战,重回京师。如果让英国公张懋在成长起来,正统勋贵的权柄,就掌控不了多长时间了。

而且,张懋与朱仪还是不一样的。

朱仪年纪大,上次跟随朱祁镇南巡之后,就在枢密院挂了一个闲职,在家休养,说起来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了。

天命到了。

但是英国公张懋却还年轻,与太子同龄,又是太子的左膀右臂。

威国公王越也知道,可以肯定太子登基之日,就是张懋重用之时。但是权力就是这样,别人多一分,就代表有人少了一分。

虽然明知道是这个趋势。

王越该下绊子的时候,也绝对不会留情的。

朱祁镇虽然明白王越的心思,却也没有多说一句话。示意王越继续说下去。

“航海侯王英,南宁侯毛锐,平江伯陈锐。各有其能,虽然不是主将,但也是有功之臣,不过。在封赏他们的时候,当有一个总原则。”

朱祁镇说道:“什么原则?”

王越说道:“南不及北,贼不及虏,海不及陆。”

这其实不是王越提出的原则,而是兵部与枢密院一直奉行的潜规则。只是王越此刻明确的对朱祁镇说了出来而已。

南不及北,就说南方的敌人不如北方的敌人。贼不及虏,就是内部的反贼,不如外部的敌人。

海不及陆,就是海上的敌人不如陆地上的敌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