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四十一章 南洋都司

明天子 第四十一章 南洋都司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四十一章 南洋都司

第四十一章南洋都司

在南洋最不少缺少的就是雨水。

不管北方是什么天气,但是对于嘉定来说,只有雨水大与雨水小的区别,还有就是永远过不完的夏季。

而嘉定,就是太子朱见濬所定下的南洋都司治所所在。

这里不是别的地方,就是湄公河三角洲所在地。

在后世称过西贡,后来又该为胡志明市。

这里天气湿热炎热,可以说是一片莽荒之地。本来就是一个小渔村,是刘大夏向太子推荐了这里。

因为这里水土太好了,或许在土人眼中,是一片荒芜之地,但是在刘大夏看来,简直是一块天赐宝地,一年可以三熟四熟,十二个月几乎雨水不断。

但是在江南出身的刘大夏眼中,根本就是又一江南。

要知道,在秦汉时代的江南,或许就是这样的模样。

但是千年过去了,江南的富饶甲于天下。可见只要下力气整治,这里是可以变成鱼米之乡。

也正是如此,刘大夏向太子进言。

太子亲自来考察之后,圈定了这里。

带了数万军队,与大量安南百姓,还有当地招募的其他各族百姓,有十几万之众,就在这里扎下根来。

命名嘉定。

大明朝新建的南洋都司,包括嘉定府,也就是整个湄公河三角洲,还有南海卫,就是万生石塘屿。还有旧港宣慰司。

当然了,对南洋诸国都有管辖权。

当然了。

太子之所以这么容易,在这里建立城池,并将以嘉定为中心,这一大片土地并入南洋都司之中。

不仅仅是因为大明灭安南的天威,还有这一片土地都处于尚未开发的地方,大多数地方都是沼泽泥塘,大量热带雨林,还有鳄鱼毒蛇出没。都没有多少人居住。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带地域的区域霸主,也就是吴哥王朝,在宣德年间轰然崩溃,为暹罗攻破都城吴哥,不得不迁都金边,就成为了后世的柬埔寨前身。

这个时代的柬埔寨称为真腊。

虽然已经过了近五十年了,但是真腊依然没有重振的样子。甚至一直没有重振。

历史上安南阮氏从柬埔寨手中夺得了这一片土地,也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柬埔寨也是什么也不敢做。

而今的真腊更是希望大明政治上的保护,自然不敢与大明作对。

这才痛痛快快的将这一块土地交了出来。

太子之所以开发嘉定,并非为了开荒的。而是完成征服南洋伟大构想。

因为太子很早就知

道,这一件事情,是他的父皇给他的考题。

在安南慢慢平定的事情,太子其实也想过很多办法想要回到京师。

毕竟京师才是大明的政治中心。

作为大明未来的继承人,岂能不想回去?

不管在外立下再大的军功,对太子也没有什么卵用。

这一点古人早就有很精辟的论述了。

古人一般不用太子当将军,因为即便胜利,对太子来说,也是锦上添花,但是一旦失败,就会大大损伤太子的威望。

甚至动摇储君之位。

但是太子想过很多办法,都无法动摇朱祁镇的想法,只能照着做了。

不过基于刚刚的原因,太子宁可稳一点,也不愿意冒险。

故而,他迁移治所,遥控南洋爪哇战事。

因为有大明为后顿,以占城,真腊,暹罗等大大小小的婆罗门教与佛教为主的国家,纷纷支持满者伯夷,对抗淡目国。

这反而引起了回回教的反弹。

于是这一场大战,断断续续打了好些年,还没有终结的意思。而且扩大化了。早已不是满者伯夷与淡目国爪哇岛上,新旧霸主的事情了。

佛教与婆罗门教之间是藕断丝连的关系。经过大明的撮合,自然能走到一起。

只是印度教总就不行的。

如果行的话,也不会在印度本土上,都被别人压着打了。

没有大明的支持,早就崩盘了。

很多时候,太子不得不指使一些汉人力量参与进去爪哇之战。刚刚开始回回教还不清楚,时间一长,谁也不是傻子。

回回教与大明的对抗,也不仅仅是爪哇岛上了。

虽然爪哇岛乃是南洋的中心。但是南洋不仅仅是爪哇岛,还有其他地方,比如旧港都司在施长安之前,施长安的姑姑与姑父,就投奔了回回教。

双方的对抗不仅仅是战争之上,还有文化之上,这也就失望为什么陆家一到旧港,会被如此礼遇的原因。

当然了,太子对于领军南下作战,还是有一些疑虑的。这才没有站上前台,而回回教这边,他们霸占这南洋到阿拉伯的航线。但是他们同样需要的大明的货源,还有畏惧大明的强大,也不愿意撕破脸。

毕竟,他们这些回回教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内部也有矛盾。

只是这种对抗,让太子有些不好掌控局势,他又不想去南洋,虽然大明在南洋有两块飞地,但是这两块飞地都有地头蛇。

南洋卫更不用说了,在大海之中一个小岛,根本不能屯驻大军。

能去的只有旧港

但是旧港施家兵强马壮,作为大明插在南洋的一根钉子,得到了朱祁镇的关注,以优先级非常高的得到了大明各种武器与资源。

施家兵马数万,商船更是数百艘,又是南洋汉人之首。背后又有皇帝的光环。

太子去了,强龙与地头蛇之间,恐怕也不会愉快。

这才有太子思来想去,派刘大夏勘察南洋各地,寻一个立基之地。最后就是这里了。

不过太子忙于南洋事务,对嘉定城之中的大小事务,都是有刘大夏处置的,而刘大夏也正式成为太子庶子。并主持南洋都司政事。

刘大夏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事情,用了三年的时间,开出数万顷水田,可以让大军粮食自给自足。

并且招募了不少当地百姓,编户齐民。

让嘉定城也越发繁华起来了。

只是这一日,刘大夏正在处置政务,却听人来报,太子有请。

刘大夏立即放下手中的公务,去了太子府。

太子一身薄纱,依然大汗淋漓,只是他面色严肃,似乎没有感受到这里的炎热,故而所有被召来的大臣们,都一个个虽然穿得很是单薄,但也不敢有一丝失礼。

被太子召来的人并不是太多。

只有刘大夏,张懋,等几个人而已。

太子说道:“汪直你去外面守住着。”

“是。”汪直答应一身。

汪直而今已经是太子信重的小将了。

甚至在爪哇战场之上也是历练了好几次。

太子说道:“陆麟死了。死在乱军之中。”随即将手中一张纸传递下去。

此言一出,刘大夏心中一动。

陆麟就是太子的人。

而且是刘大夏引荐的。但是即便陆麟是太子的人。也不仅仅是太子的人。每一个人都有很多重的身份。

他的所做所为,太子并没有什么指使。

太子之所以收纳陆麟,一来是因为陆家在旧港的特殊地位,二来的是江南的地位太重要了。

太子要在江南安插几个人手,也是非常正常的。

就好像西域也是太子的人。

太子早就成为朝野之间的一位大佬。

但是江南与南洋之间,距离太远了。很多事情,太子知道也是相当有限的,只知道陆麟死了。

死了的很蹊跷。忍不住让人有过多联想。

而政治上,很多少时候,不是太讲证据,很多事情都是自由心证。这也是为什么太子将几个心腹大臣叫过商议的原因。

几个都看了过去。心中也有一些疑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