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花重大明 > 第231章 高煦进京

花重大明 第231章 高煦进京

作者:乱花西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43:02

第231章 高煦进京

朱高炽为人宽容豁达,认为每个人做事总有他们的原因。尤其是皇爷爷,作为神勇的开国君王,他的决定自然经过了千思万虑。

“皇爷爷是不是糊涂了?有哪个人会不让自己的儿孙去送葬?”

朱高煦无所顾忌把怒气撒出来,在大哥面前,他从不需要拐弯抹角。

“二弟,别……别这么说!”朱高炽涨红了脸,一肚子的学问在朱高煦面前就像失了声的夜莺。

“我又没说错!如果不是皇爷爷糊涂了,那么这份遗诏就是假的!”

朱高煦得寸进尺,仗着现在只有懦弱的大哥和不经事的三弟,毫无惧色说出最大逆不道的话,其中的任何一个字要是被朱棣听到都会惹来大祸。

“你……”朱高炽站起身来,走到朱高煦身旁,咬了咬嘴唇。

“二弟,不要再说这样不敬的话了!”

他用了他所能达到的最愤怒的口吻,说出了能从他口中说出的最重的话。

朱高燧躲到朱高煦的身后。他怕的不是大哥,而是父王。

朱高煦盯着朱高炽,目光丝毫没有躲闪:“大哥,你书读得比我多,你告诉我,历代君王有哪一个会下这样的遗诏?”

朱高炽避开朱高煦的双目:“不要再说这些了,父王比我们更难过。他让我们待在府里,我们就好好听话!”

“大哥,我来找你,就是让你劝劝父王。”朱高煦说道。

朱高炽错愕地看着朱高煦,直到现在才明白,朱高煦并非只是发发牢骚这么简单。

“我们必须进京奔丧,否则以后必然会落得个不孝子孙的罪名!”朱高煦咄咄逼人。

朱高炽把心一狠,决定用父王制止朱高煦干出蠢事。

“你怎么不去劝父王?你明知他会动怒,你却叫我去?父王作出的决定何时轮到我等去劝他,你别痴心妄想!好好待在府里,哪也别去!”

朱高煦愣了一下,不曾料想一向谦让温和的大哥居然扔掉了与生俱来的怯懦,他的咄咄逼人第一次没有换来大哥的退让。。

“哼!”朱高煦的眼睛里射出报复的火焰,怒不可遏转身走出书房,朱高燧紧跟其后。

朱元璋驾崩六天后,朱允炆颁下即位诏书:“夙夜祗惧,思所以克相上帝,以无忝皇祖之大命,永为宽猛之谊,诞布维新之政。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德维善政,政在养民,当遵先圣之言,斯致雍照之盛,百弼卿士,体朕之怀。”①

年号“建文”,朱允炆成为大明的第二代君王,他希望开启崭新的文治时代。

有的时候一个人几年的成长都不如一天来的快。

朱允炆颤颤巍巍的伸出手去接过皇爷爷留给他的清明盛世,然而,当他变成建文帝的时候,他立即抛弃了那个幼稚、胆怯、无能的朱允炆。

不因为什么,只因为他坐在了皇爷爷的龙椅上,变成了和皇爷爷一样天下无双的真龙天子。

齐泰受到遗诏的启发之后,推进了自己惯有的进一步思考。

削藩!这是他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防范藩王,仅仅阻止他们进京还远远不够,必须削减他们的兵力、权力,甚至是剥夺王位。

有了这个设想后,齐泰又一次在黄昏的残阳中进了宫。

朱允炆听说齐泰要议削藩之事,急召黄子澄、方孝孺和梅殷进宫。

他不再抗拒,坦然自若地对待大臣的建议,如果是好的建议,他会把它放在社稷之下,让它成为一块基石。

“皇上,藩王割据一方,手握重兵,权力过大。叶伯巨当年上书先皇,提出朝廷‘弱干强支’的现状并非没有道理。臣认为,应当尽早削藩,制人而不制于人。”

齐泰直截了当提出自己的观点。

“皇上登基不久,削藩大伤亲亲之恩。况且,王爷们对遗诏一事尚有怨恨和猜疑,现在马上就削藩,恐怕会逼得他们造反。”

黄子澄面有忧色,他日日夜夜为了“顾命大臣”这个名号拼尽全力,不敢有一丝松懈。

削藩的念头曾经出现在他就寝之前,但彻夜反复斟酌之后最终还是觉得过于冒进。

方孝孺也摇了摇头:“臣也觉得削藩之事不可太急。对于想造反的王爷来说,削藩正好给了他们造反的借口。若王爷们联合起来对付皇上,恐怕……”

“若王爷想造反,不用给他们借口,他们也会造反。只要他们准备好了,他们就会造反。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给他们时间准备,尽早削藩,削弱他们的实力!”齐泰态度坚决。

朱允炆紧锁眉头,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

面对这些原先会令他恐惧不安和排斥不已的谏言,他积极参与商讨,希望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许会被老师们否定,但这是他在一场又一场战斗中慢慢成为主帅的必经之路。

“贾谊在中言道:‘欲天下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朕以为将藩王分权,把他们的权利分到更多人手中。十个人才拥有一个人的权利,那么他们的威胁是不是就小了很多。相较削藩而言,这种方法更温和,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不容易引起骚动。”

齐泰露出了一个笑脸,感觉欣慰不已。

他相信朱允炆会是一个好皇帝,他觉得自己的殚精竭虑和寝食难安全都有了回报。

“皇上说的不错,汉文帝采用了贾谊的策略,将大的诸侯国分成小的诸侯国,换来了安宁。可是,那只是片刻的安宁。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终究还是在汉景帝手上激化。汉景帝无奈,只好采取了晁错的削藩策略。诸侯国存在一日,朝廷就不可能不受威胁。历来王权与皇权总是相持不下。朝廷只有收回所有封地,废除王权,才能长治久安。”

“这……可是,汉景帝采取了晁错削藩的策略,不就引起了七国之乱吗?”

朱允炆不安的拨动着手指,他知道接下来齐泰要说什么,他觉得自己做不到。

注:①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