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105章 做本官的学生吧 (求收藏求推荐)

第105章 做本官的学生吧 (求收藏求推荐)

宋景将方才的不快抛到脑后,有点激动:“想不到严大人如此年轻,来见大人,就是想让大人,把这个法子写进强者法则,让天下蚕民效仿。”

“不写。”严成锦摇头。

宋景傻眼了:“为啥?”

“因为已经完本了。”

“…………”

历史上,宋景是个不折不扣的清官,前半生颇为坎坷,好不容易进了仕途,但因为太清直刚莽,得罪了刘瑾,一直被压制不得重用。

到了嘉靖年间,才复出做官,做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大明中期权盛一时的大臣。

也是宋应星家族里,当官当到最高的人。

不过,这个人就是有点呆莽,自己说认识严成锦,他竟怀疑都没怀疑,就跟着自己到府上来了,真是个没见过坏人的小萌新啊。

严成锦心里想着,能将举一反三将强者法则用到实践中,也是个人才。

或许是像老爹一样,是个被做官耽误的复合型人才也说不定。

读书人读了书,只想着做官,为科举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

他们哪里知道,除了做官,也是可以搞搞其他方向的嘛,比如当科学家,当医生,当经建筑师。

这就是解放禁锢思想的重要性。

读书就等于做官,多迂腐?

这个想法不知扼杀了多少像老爹这样,能打仗能写小说的复合型人才。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毕竟这是从古至今,一代传一代的思想禁锢,要想打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宋景愣了一下,有些狐疑:“大人,你为何要这般端详着下官?”

严成锦问:“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宋景郑重地道:“见过严大人后,学生就要回去读书了,争取早日靠得功名,说起来大人比学生年轻许多,却已经可以为朝廷分忧效力,学生实在惭愧。”

大明的未来就靠你了,可不能放你走啊。

“留在京城读如何?”

宋景摇头:“家有妻儿盼望,学生要早些赶回去。”

严成锦直接摊牌了:“迎客松是我爹,我还认识传世先生和青山君,你若留下来,本官给你他们的亲笔签名……题字,题字!送墨宝也行。”

宋景茫然呆滞住了,眨了眨眼睛:“大人说的,可是真话?真的能给学生迎客松、青山君、传世先生的墨宝?”

“本官还能骗你不成?”严成锦一副‘你再不相信,我就生气了’的表情。

宋景嘟哝一句:“大人刚才就骗了学生……”

学精了啊!

竟然变得谨慎了起来,孺子可教也啊!

“你可知道,迎客松的真名叫什么?”严成锦问。

宋景笑道:“学生知道啊,不是叫严恪松吗?”

下一刻,宋景又恍然地望着严成锦:“难不成你就是……”

严成锦正经道:“本官就是迎客松的儿子,并且有且只有一个。”

整个京城都没有几个人知道,迎客松的儿子叫严成锦,更别提奉新雅溪那旮旯的人。

宋景如捣蒜般猛地点头。

签了‘迎客松之子真容不得泄露之保密契约’,又抄了一百遍,发了一百个毒誓,严成锦带着他来到曾府。

曾府的门子通报了一声,将他们带至正厅,墙壁上挂着许多书法墨宝,似乎听王越提起过,曾鉴有癖,喜欢收集墨宝。

曾鉴正在书房看老先生写大字,与三国交付铁具的事,想得他头疼,听说严成锦来了,就快步来到正厅。

“贤侄来了。”曾鉴瞧见,他身后还站着一个愣头愣脑的书生,背着个包袱,便问道:“这位书生是?”

“学生宋景,见过前辈。”宋景不知道,这里是工部左侍郎的府邸。

严成锦把曾鉴请到一边,道:“大人收不收门生?”

曾鉴回头一看这书生憨憨的样子,沉吟几声,有些为难:“世伯从来不收门生的,收门生太累,也不搞结党营私那一套。”

政治抱团在朝廷十分常见,要么是同乡抱团,要么是师生抱团,倒也不难怪曾鉴这么说。

严成锦想了想:“铁具之事,不知工部如何处理?”

“从坊间收了大批铁具,库存的加上新炼制的,勉强能凑齐。”曾鉴道。

朝廷用粮食换民冶的铁具,然后再把铁具交给暹罗等国,其中粮食价格波动,和铁具价格波动,不是朝廷亏损,就是商贾亏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推荐此人给大人做门生,实在是因为他太特别了一些,大人可知道,他让桑蚕吐丝多了一倍?”

曾鉴惊喜若狂:“贤侄说的可是真的?!”

严成锦把强者法则能用在蚕丝上,让蚕吐出来更多丝说了出来。

其实大寒也冻死了许多桑蚕,只是桑蚕的地位不如耕农那样重要,才没被放在第一位,江南织造局冻死了多少桑蚕,工部再清楚不过。

这就是一个新科学理论的价值所在,一个看似简单的理论,却能掀起各个方面的发展。

严成锦看向宋景:“此人弄出来的,大人不如自己问他,天黑了,下官要回家了,晚了路上不安全。”

曾鉴心潮澎湃,大步来到宋景身前,殷切地看向他:“可是真的?”

“大人一看便知。”宋景拿出竹筒,倒出几只肥得不像样的蚕虫。

比普通蚕虫将近大了一倍!

曾鉴满脸不可思议地抓起来一只,他也见过蚕,但没见过这么大的。

一匹丝绸在本土上不过卖几两银子,到了海外,却能卖到十几两银子,连生丝也很好卖,只是每年产的蚕丝不多。

工部要立大功啊!

曾鉴哈哈大笑出来,看以后哪个言官还敢说工部只花银子,不挣银子,本官一巴掌呼死他!

“你可知道,带你来见本官是为何?”

宋景犯嘀咕一声,有些戒备:“严大人说,只要给您当学生,就会给晚生迎客松、青山君、传世先生的墨宝和题字。”

“嗯,做本官的学生吧。”

宋景看了眼他,此人好歹也是个官,便做了一揖:“学生拜见恩师!”

曾鉴满心欢喜地让宋景在府上住下后,便带着那几只蚕进宫了。

夜深,奉天殿里。

弘治皇帝和内阁三位重臣,还在商议六部官员任命的事。

工部尚书徐琼请求致仕,刑部尚书白昂也请求致仕。

一个掌管着大明的土木之工,一个掌管着大明的刑法之正,选拔候选人,乃是重中之重。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工部尚书该选举谁为好?”

刘健想了想:“工部左侍郎曾鉴为官清正,素有功绩,他当选工部尚书也是众望所在,为何陛下还要择选他人?”

弘治皇帝叹了口气,摇头道:“朕原先意定之人,也是曾卿家,可曾卿家如今成了外戚,朕再提拔他为尚书,岂不是为亲是用?选其女为太子妃已是有反祖制,再升尚书,怕是百官也不同意。”

刘健点点头。

萧敬又对着弘治皇帝道:“陛下,曾大人说,有要事禀报。”

刘健和李东阳相视一眼,说曾鉴,曾鉴到。

弘治皇帝点头:“宣!”

曾鉴徐步走进大殿,手里拿着一个竹筒,行礼后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虽然快要当皇亲国戚了。

但他礼数还是毕恭毕敬,不如张家兄弟那般散漫。

曾鉴把宋景改良的蚕种,全倒了出来,慷慨激昂大喝:“陛下,祥……瑞啊!”

Ps:感谢字不寒书友的再次打赏,回应一些书友的疑惑,说这本书没有大纲,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这本书肯定是有大纲的,以一笑的笔力,没有大纲,写到这里早就……(那个字说出来不吉利,就不说了,书友们懂就好),这其实也是网文作者比较尴尬的地方,有些有明确大纲的,被读者说成“光看开头,就猜到了结局”,吓得作者赶紧改大纲。一笑花了很多心思去做大纲,好不容易读者可能没看出来,又变成了没有大纲……呃,这个………忽然想起薛zhi谦的一首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