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104章 京城套路太深,我要回农村 求收

第104章 京城套路太深,我要回农村 (求收藏求推荐)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斟酌一番,道:“这有何难,增加铁具锻造即可。”

曾鉴白了他一眼:“本官岂不知增加铁具的锻造可以,但扩大官冶的规模,都是靡费啊,陛下还不把本官骂死!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严成锦道:“小侄说的是,改良铁冶的工艺,产出更多的铁具。”

算算时间,现在也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时候了。

不只是兴起,接踵而来的,连同科技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大明现在还不起步,如何乘胜追击,如何把西方骑在屁股下。

且不说要欺负谁,总不能被人欺负吧?

虽然有迎客松、青山君、传世先生这些大号搅动着大明文坛,嗯……王阳明这号也快上线了。

严成锦自认在这块拿捏得死死的,但科技也得起飞啊。

若是要追溯从哪里开始落后的,恐怕还要从明朝说起。

说起来,大明的经济无比繁荣,但却不懂得将繁荣的经济,转化为强大的国力,这也是大明衰亡的原因之一。

不过,西方文艺复兴,东方阳明心学,现在起飞也来得及。

曾鉴却是愣住了,改良大明的冶铁工艺技术?

他从来没想这个问题啊。

“正是因为太明产的铁太多才往外卖,改良作甚?”曾鉴道。

“…………”严成锦。

“不用工部的大人劳累,只要从匠人里头挑几个师傅出来,研究研究就好。”

工部只要下一道命令,牵个头,把冶铁量搞起来,就是加快白银流进大明的速度啊。

曾鉴叹了一口气,始终觉得这个法子不脚踏实地,如今的冶铁技术已经是最大极限,想要提高,谈何容易?

终究是点头道:“无妨,贤侄有心了,暹罗的铁量,就先从坊间民冶采办吧。”

严成锦也料到了他不听从,这就是好比告诉他,人能飞到天上去一样。

不过这样也好,刺激民冶炼铁的规模。

回到值房里,

严成锦把弹劾王守仁的奏疏练习了几遍,到了下值时间,便坐上轿子回家。

在街道上,不时有人对着轿子行礼,严成锦起初还以为,是冲老爹的名气。

后来派何能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这轿子太破,一看就知道是为民请命的清官……

老爹的名气太大,压根没人注意自己。

“这位大伯,你可知道严成锦大人的府邸在哪儿?”

“不知,未听说京城有这位大人。”

路过“出口成章”茶楼拐角的时候,严成锦忽然听到,有人提了自己的名字,竟是专程找自己的。

严成锦撩开帘子一看,问路的是个书生,手里拿着《畜牧业之强者法则》手册。

难不成《畜牧业之强者法则》出了问题?

轿子里有几套备用衣服,严成锦早已从朝服换成了普通的书生衣着,相貌堂堂地站在书生旁边。

“请问这位兄台,不知找严成锦大人何事?”

那书生作了一揖,问:“敢问兄台,可知道严成锦大人的府邸?”

我就是严成锦啊,你说我知不知道?

“在下也不知。”严成锦故作深思。

那书生一脸急切:“打扰了,在下找严成锦大人有急事,不得耽搁片刻,有缘再会。”

严成锦更加不能放他走了:“高某虽然不知,但高某对京城地界熟悉,寻个人不是难事,能帮兄台的忙。”

书生一听露出喜色:“谢过高兄!”

严成锦把他忽悠回自己府上,主要是周边有锦衣卫关照,再叫上十五个家丁,仔细想想,应该没啥问题了。

那书生跟着严成锦进了无人的小巷,本来怀疑,如今又到了一座无名府邸前,更加疑惑了。

“高兄,这是哪儿?”

“这是我家府,在京城寻人也要花点功夫,稍后我自会派出家丁。”

进了严府后,严府对着那书生道:“兄台自何地而来?”

“哦,还未自报家门,真是失礼,在下宋景,自江西奉新雅溪乡而来,此次进京,是找严成锦大人有事。”那书生彬彬有礼。

“敢问是何事?”

“不便透露,高兄见谅!”

严成锦使了个眼神,何能带着十几个家丁,把那书生包围起来,那书生茶杯都掉到地上,这才意识到进了贼窝:“高兄,这是何故?”

“你这般支支吾吾,可是想行不能见光之事?我与成锦兄相熟,据我所知,他不认识你,你今日不说,我就…………不让成锦兄见你。”

宋景眼前一亮,此人竟然和严成锦大人相熟,实在让他惊喜,激动道:“此事十分重要,但既然高兄与大人相熟,告诉你也无妨。

在下看了严大人的强者法则,想了许多,将家中的蚕卵用盐卤水浸过一遍,制造恶劣生存条件,发现幸存下来的蚕卵,所孵出的蚕,不仅耐寒,而且吐丝更多!

这强者法则不仅在牛上能用,在蚕上也能用啊!”

严成锦懵了,我没教你这么玩啊。

好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竟还能举一反三?

刚才说他叫宋景来着?

严成锦忽然皱着眉头:“你爹是?”

“家父宋迪嘉,不知兄台为何关心起家父来?”宋景疑惑了,难道在下刚才说的不是一个很震撼的消息吗,为啥你一点都不吃惊?

严成锦可以确定了,这书生就是宋应星的曾祖,宋景!

关于宋应星,严成锦记得两个人,一个是他的高祖父宋迪嘉,一个是他的曾祖父宋景。

前者是因为名字实在忘不掉,毕竟凹凸曼的名头太响亮。

后者是因为宋景在大明当过官,并且官至尚书。

宋应星的祖先在元代以前本性熊,后来为了躲避兵火,便跟了妻子宋氏姓,迁居到奉新雅溪一带,家境不好,以务农和养蚕为生。

眼前这家伙不正是养蚕的吗?

天工开物中,也有宋应星在蚕卵中发现物竞天择的记载。

见他半日不做声,宋景却急红了脸:“你说认识严成锦大人,莫不是欺骗在下?”

“当然是骗你。”

宋景竟无语凝噎,他出门时,发妻几番嘱咐,相公未曾出过远门,一定要提防生人,没想到情急之下,中了奸人的奸计。

早知听夫人的劝就好了。

宋景老实地把包袱里的钱袋取出来:“在下把银两都给你,可否放在下离开?”

严成锦看着那几个铜板,一脸懵然,你确定这是银两?

宋景尴尬了:“……路途遥远,在下花去了一些,实在是所剩无几,还请兄台不要嫌弃,放在下离去。”

严成锦指了指正厅牌匾上巨大“严”字,道:“你找本官,就是为了蚕卵的事?”

宋景呆住了,许久没回过神来。

这就是他要找的严成锦大人?!

他忽然有一种“京城套路太深,我要回农村”的感觉……

Ps:想剧情翻史料,再精简提炼,尽最大可能做到最好,就是为了理直气壮求求推荐啊,喜欢的书友们,还请给个和推荐,谢谢大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