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69章 兵仁之争须有序,布道天下始于行

秦子玉吸收了兵法之道领悟出了人即中心的道义。他为了支撑起自己的信念,决定以兵道为骨干搭建体系。

由于九号矿区的带兵经验与兵学院的理论完美融合,使得秦子玉的带兵本领有了系统架构,剔除糟粕之后,剩下的就是精华了。

框梁既立,剩下的就是不断的海纳百川,充实自己的体系。

秦子玉不断吸收老师和同学的理论精华,用于巩固自身的带兵理念,丰满自己的框架建筑。他似乎看到了元鼎虚影,上面还有古老的文字。他的所有元果,都在元鼎的四周若隐若现。

秦子玉吸收完老师陈庆之传授的兵道精华之后并没有停止修炼,而是提炼同班同学的理论,从而取长补短。

从赵胜的身上,他学到了家的传承,学到了为我所用即可,无需心悦诚服的理论。自己没有人格魅力没有关系,只要家族强大,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挥洒本钱,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从头再来。

因为输得起,所以敢打敢拼;因为不缺再来一次的机会,所以敢大胆试错;因为有靠山,所以不会一犯错误就万劫不复。机会多多,那就疯狂试错。

从赵胜的身上,秦子玉学到了吞并八荒的胆气,无所畏惧的勇气,永不言败的傲气以及勇往直前的志气。即便是没有后台又怎样,跌倒了,只要一息尚存,都可以重新开始。只要没有输光,那就继续打拼。

对于孔方的仁道理论,秦子玉茅塞顿开。他认为世间所有的人,必须要优先考虑自己人。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考虑其他人。绝对不是为了照顾外人的利益而委屈自己。这是立场,绝对不能松动,更不能歪。

照顾了外人,他们也不一定感恩。反倒是自己人受了委屈,有一定的概率分道扬镳,以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所以爱憎分明,不以人世间的公义为准。把善良给予敌人,哪怕对方是公认的君子,也是对自己人的残忍,也会损伤自己的利益。

从孔方的身上,秦子玉学到了立场决定态度。这是仁道的根本,也是团结自己人的最佳策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样的立场虽说过于偏执,却也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恐惧,从而改变立场变成自己人。

倘若委屈自己人讨好外人,无异于告诉外人可以肆无忌惮的跟自己人作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是让自己人离心离德,变成一盘散沙。

一直以来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意思是说你不肯支持我,我也不会给你争取利益。即便是有能力给,也不会给。毕竟资敌的后果很严重,谁也不愿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子玉学到了,怪不得即便是那些声名狼藉的人,只要达到一定的境界,都可以与美名远扬的人并驾齐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带给了一些人利益,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从而组织起了一个群体,自己的理念也有了立足之地。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追随者来说就是仁道。

立场不同,利益诉求也就不相同,大仁大义是仁道,小恩小惠也是仁道。

这并没有脱离仁道的范畴,只不过他们是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满足了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这种仁道虽说狭隘,却也不失本心,不伤本质。

英雄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兼顾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这是大仁大义。

小人之所以长戚戚,是因为他们只愿意照顾少数人的利益,是小道。可是少数人依旧是人,依旧有资格谋取利益,故而小道也是道,走的人虽少,也有机会走通,从而以殊途同归的姿态与大道并肩。

秦子玉总算是明白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没有办法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故而带兵的人,需要做到爱兵如子,才能增加队伍的凝聚力。唯有走到一定的位置,才能兼顾旁人的利益。倘若主次不分,就会自食恶果。

秦子玉终于明白了,仁道不允许有亲疏之别,人却必须要有亲疏之别,才能坚定立场和信念。善待自己人,是一个人的基本属性。

秦子玉终于懂了,原来大义灭亲,并不是普通人向往的伤害亲人,而是让亲人恰到好处的脱离公众视野。那个犯了错误的形象必须要严惩不贷,给世人一个交代,却没有人会不依不饶的要求验明正身。

至于所谓的验明正身,其实就是告诉一世人,事情已经有了结果,就没有必要继续关注了。谁若是继续纠缠,就该考虑后果了。

秦子玉终于懂了,原来世间伪君子层出不穷,皆是因为他们可以维护仁道,却不愿意真正牺牲自己的利益和亲人的利益。对大多数人要有仁道,对亲人也得讲仁道。伪君子信奉仁道,却不会为仁道献身,这就是本质区别。

秦子玉终于懂了,屁股决定脑袋。他可以以身作则的弘扬仁道,却不会为了仁道就损害自己人的利益。在能力不足之时,只能优先保证自己人的利益。倘若能力够了,也只需要把更多的人变成自己人,从而扩大照顾的群体。

当照顾的人达到一定的比例,就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了。不是自己人,就不能认可其利益诉求。至于那些人的利益,自然有与之志同道合者去争取和维护,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秦子玉深知,人世间从来都没有兼顾所有人利益的策略,这就需要每个参与者仅从自身的群体角度表达利益诉求,绝非站在乞丐的立场上,却担忧富贵之家。

利益分配,其实是多个利益集团的互相妥协和让步,最终形成一个平衡,从而衍生出对应的秩序。

人世间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屁股坐在了某个位置上,心却没有跟上。

秦子玉觉得自己很幸运,当初他为了平南城的利益坚决斗争,最终成功的消灭了白家。手段虽说不够光明正大,却不会后悔。即便是有白家人罪不至死,大势之下也只能灰飞烟灭。

秦子玉终于悟了,原来所谓的修道入世,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扎根于大多数人中间,使自己成为引领主流声音的角色,从而成就大道。

有人说过:人世间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那就是路。一开始仅仅是小路,往来的人们不断的拓展平整,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条通天大道。

条条大路通帝都,是因为大多数人向往帝都,经过的人顺手修了一下路,结果就是路越走越宽,走的人方便了,自然会选择走捷径。

这个时候路已经通天了,经过的人就没有心思继续修路了。长此以往,大路越走越难走,才会有人想着修补,可大多数人只想快速通过,对那些想停下修路的人横眉冷对。

毕竟堵塞交通,会伤害路人的利益。有大毅力者不屑蝇营狗苟,干脆另辟蹊径,只要有人走,即便是通行能力差强人意,也可以慢慢的走通,逐步的扩大。

“原来兵道虽大,依旧有着拓展的空间,学无止境,拓展无极限。只是人世间俊杰,大多数人只是快马加鞭的赶路,根本就没有心思停下来修路。万族学院的存在,就是为了组织精英拓展道路。虽说大道三千的格局已定,可是具体的每一条道路,都有着无限的拓展空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办法超越前人,唯有天赋异禀之人,才有机会修补一下。至于拓展道路,非大机缘大毅力者不可为之。”秦子玉沉吟道。

秦子玉悟了,似乎看到了兵道的拓展方向。仁道对兵道,有着明显的排斥。

毕竟仁道讲究与人为善,以德服人,尊重生命且通过谈判对话解决问题。兵道直接是武力镇压,先把人控制到了谈判桌前,再签订城下之盟。

秦子玉觉得单纯的仁道或兵道,都不足以解决问题。唯有先以兵道掌握主动权,再用仁道化解其抗拒之心,从而变成自己人。

兵道有规则约束,才是大仁大义。

从来都没有绝对的自由,规则秩序的存在,才能有效的保障自由。

秦子玉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兵道历来就有投降不杀,禁止杀降的不成文规则,却不反对镇压诈降。这也证明了仁道其实也是有底线的。

兵道的以力服人,融合仁道的以人为本,最终给了俘虏基本的生存保障。

秦子玉隐隐约约的有了明悟,自身的兵道也有了一颗种子。

先天元气树上,兵元果逐渐的凝实,与德元果并驾齐驱。

秦子玉的入品底蕴又增加了几分,战斗力更是迈上了好几个台阶。

这一场修炼,对秦子玉来说其实是炼心之旅。作为热血少年,他当然想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布道天下。可是天下芸芸众生,皆是独立的个体,皆有道。他想取人之道而代之,以一己之道通行天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为了落到实处,秦子玉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先用自己的道潜移默化的影响几个书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