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68章 争论兵之道书生意气,悟透世界观道楼奠基

“孔方同学,你说?”陈庆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点名让孔方发言。

“老师,我认为秦子玉同学关于兵之道的观点失之偏颇。咱这里讲的道,是兵法之道,仅限于统一思想的说法,似乎过于笼统了。我认为这里的道是主将之道,需要主将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有着清晰的认知。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兵法之道,其实就是要先做到自知,再琢磨对手的特点。唯有将自己了解透彻了,才有能力把合适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上,也可以说是知人善任,从而在各个方面克制对手。”孔方说道。

“孔方同学,你的意思是说我第一次带兵识人不明?”陈庆之还没有开口解释,赵胜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那是自然,你连手下人的心思都没有了解清楚,更没有进行有效的磨合。就那样直接拉上战场,纯粹是自取其辱。那些人可以全身而退,足以证明了其战斗力所在的层次。而你却没有打赢,足以让大家认定你仅仅是纸上谈兵的二世祖而已。保持沉默,听从命令,并不代表大家尊重你,支持你。其实就是用敷衍了事的略排挤你这个人,希望你知难而退。”孔方回答说。

“你说的好有道理的样子,只可惜我根本就听不懂,那你认为兵法首重的道是什么?”赵胜问道。

“道即道理,也就是师出有名。出兵的理由不仅可以用来彰显正义,还可以说服自己人,让大家积极战斗,勇于牺牲。就这样让大家把自己摆在正义的一方,从而理直气壮的朝着对手挥刀。”孔方回答说。

孔方的见解很有道理,秦子玉很快就明白了仁者无敌并不是空穴来风。师出有名,代表着一种心理优势,从而化解斩杀敌人的恐惧,把战斗力完美呈现。

唯有无所畏惧,才能发挥一支军队全部的战斗力。虽说兵精将勇才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却也不能忽视师出有名的影响力。唯有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化干戈为玉帛,从而共谋发展。

孔方之仁,不仅把自己摆在了正义之师的位置上,还折服了敌我双方。他能够住进甲02宿舍,果然非同凡响。以仁为道,实力深不可测。

师出有名,伐敌是为仁。手下之兵对敌就有心理优势,出手自然就是特别的果断。

“孔方同学,对敌人的仁慈,是否会影响自己人的安全,倘若出了问题,又该如何评判呢?”秦子玉问道。

“得失之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纵虎归山虽说危险,却也可以消减敌人的斗志,打乱对方的节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孔方回答说。

孔方认为,大义名份至关重要,拥有大义名份,其实就是掌握了主动开战的权限,敌对方就只能被动挨打了。

正义之争牵连甚广,很容易就造成了误伤,想要扳回局势,就得付出更多的牺牲。

“孔方同学,你的观点很不错,道即大义名份的说法也很新颖。只不过我认为道就是道路,或者说是军事进攻路线更为准确。兵法之首的道,其实可以理解为找到敌人的位置,制定路线,从而一举破敌。”陈庆之说道。

按照陈庆之的讲解,兵法之道就是单纯的道路。主动进攻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准敌人的位置。,第二步就是确定进军的路线,制定好作战计划。

接下来的天,其实就是天时,还有就是天气。确定好行军路线之后,接下来大军开拔,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行军的速度。

天时,也就是时间,由于时间段的各不相同,需要注意的细节也有差别。无论是行军,还是扎营,都需要因时制宜。否则就会手忙脚乱,甚至是影响发挥。

善用天时,是为将者的必备素质。从借势到准备开打,都无法摆脱天气的影响。

在谈到天时方面,由于可借助的东西太少,故而很多人都没有能力借力,于是就认定天时难以驾驭,不再花时间精雕细琢。

然而真正的大将,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向天时借力。良弓劲弩惧潮,雨天进攻可限制其发挥。双方斗智,一方扬长避短,另一方则需要变短为长。就拿良弓劲弩惧潮的特点来说,作为受限制的一方,其实可以有多种办法掩盖缺点。既可以更换武器装备,亦可增加防潮措施,从而削弱潮湿对弓弩的影响。

接着便是地利,由于战争器械的缘故,从而导致了行军路线的非隐蔽性和可预判性,很多时候都需要面对行军路线暴露的问题。所谓的唯一通道,以及兵家必争之地,都意味着也利很容易受人掌控。在特定的区域,地利优势可以无限放大。

其实无论师出有名,还是天时地利,都需要人来主宰。故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的就是人对两者的掌控以及驾驭,将作为人和的核心要素,其自身的能力直接代表着一方势力的未来发展。

将掌握了天时地利,还得需要在人和方面有所建树。

兵法第五事,就是法,军队架构以及练兵之法。练兵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令行禁止;其二,战力超绝。

将的统兵之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影响其他人,这是大多数勇将的选择;二是居中调度,依令而行,法度森严,赏罚分明,这便是智将了。

关于将的基本素质,无论是勇将、还是智将,都必须要兼具信、仁和严三个特点。

信即信义,既是信任,也是取信于人。言而有信,才有人愿意支持。

仁即仁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跟普通士兵建立亲密关系,从而做到爱兵如子。

严既是严格遵守律令,也是严格训练。

“孔方同学,你认为仁可以为将吗?”陈庆之问道。

“不可,慈不掌兵。为将者,必须要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利益。既然注定会付出代价,就不可避免的会有牺牲。一念之仁,或许会引发滔天祸事。”孔方回答说。

“秦子玉同学,你觉得呢?”陈庆之问道。

“老师,仁自然可以团结人,只要有人就会有冲突。仁者为将,可以让大家少了很多麻烦。”秦子玉回答说。

对于兵法五事:首先是师出有名,找到发展队伍的依据;其次是善用天时,将自身的优势保留更长的时间;其三是地利,借用地形大做文章;其四是将,将有信、执法严;仁相辅,产为本;其五是法。

当站稳脚跟之际,便是翻脸之时。想要拥有一战之力,练兵统兵之法必不可少。平时多洗汗,战时少流血。

五事各有出入,需要校之以计,从而拖不垮,打不烂。

陈庆之又陆陆续续的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均得到了令他耳目一新的答案。

秦子玉经过归纳整理,总算是把自己的兵法架构搭建起来了。

孔方以仁为本,敢于挑战苍天的权威。

陈庆之带兵,是以军令为准绳,再辅以层次分明的指挥系统。

秦子玉带兵,既有身先士卒,亦有智慧比拼,倒也是智勇双全。

孔方带兵,以仁为本,横扫千军。

赵胜带兵,以威成势。

各种带兵理念的交流碰撞,倒是摸索到了兵法理论的雏形。

陈庆之并没有对几个学生的带兵理论进行指责,而是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概念。

“同学们,兵法之道,其实也是道的一种,修炼到一定层次的人,就必须要辩证批判道的观点。大家畅所欲言,把心目中关于道的理解公之于众。”陈庆之吩咐说。

“老师,我的道就是仁,仁者爱人的仁,爱自己,爱他人,甚至是爱敌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天下间将会减少九成以上的矛盾冲突。”孔方发言说。

“老师,我的道就是自己。以自己为中心,用眼睛和心灵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便是有教无类。信我之人,觉得我做得对,就会学习模仿,最终有所得;误会我的人,觉得我做错了,就会努力的改掉坏毛病,从而琢磨出来新的道理。无论是友善,还是邪恶,皆有所得,便是布道天下。我用我自己的道,去影响周围的人。”秦子玉说道。

“老师,我的道就是家,不管家里人怎么对我,都无法抹杀我对家的眷恋和守护之情。”赵胜说道。

“你们都不错,能够选择在兵学院领悟道的雏形,倒也没有辜负之前的战场历练。希望这万族学院的第一堂课,让你们收获满满!”陈庆之赞道。

秦子玉的第一节课就结束了,他已经开始建设自己的道了。以自己为中心,以经历和学识为砖瓦,以同学之间的博弈为粘合剂构建道的大楼。

道楼的基础已经诞生了,接下来就是收集材料,持续建设。

离开兵学院之后,秦子玉直接回到了甲03宿舍开始闭关,吸收消化课堂上领悟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