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56章 援军被围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456章 援军被围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456章 援军被围

“木波镇?质夫兄,小弟记得前年环庆路在这个地方有过一场大捷。如今故技重施,会不会党项人会有所提防?”苏辙皱眉道。

章楶轻松道:“子由多心了,木波镇乃西北重镇,在环庆路重要性不比鄜延路的金明寨差,是党项进兵的必经之路。而且城高墙厚,又有重兵把守。党项人难以攻克,如今还在我军手中。最多党项人留下部分军队监视木波镇的情况,只要我大军一到,党项人自然不敌,溃败只是旦夕之间。”

要是章楶动不动就谈战略,谈战术,苏辙或许还听不明白,但要是说一击必杀,这话苏辙听起来就容易多了。如此算来,章楶的赢面很大,成功的可能也很大。但问题是,他来西北明明是准备求援鄜延路的,突然去了环庆路算什么意思?

这让苏辙心里打鼓起来。

举棋不定之间,却有一个悲壮的想法在心头酝酿。

出京之前,苏辙就知道这趟是苦差事,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会苦成这样!

连老交情的章楶都在算计他,这让苏辙有种逼入绝境的凄凉。当然,章楶的想法也没错,站在大宋的立场上,能够一口气吞下西夏七万大军,对于西北,乃至大宋来说,都是绝佳的契机。

可要完成这个计划的代价也很大,一个大学士官阶的文官,赌上官场几十年的一切,用来换取王朝的可怜希望。

按理说,苏辙这样的高官,肯定会退缩。

但在宋朝,虽然退缩的人不会少,比如说邢恕、蔡京这样的人就多半会退缩。但同样,勇于站出来的文官一样也不少。即便像是吕大防这样的保守派高官,真要是到了这个份上,也会站出来,勇于担当。这不是文人的犯傻,而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的责任和气节。

士大夫精神,才是宋朝文臣光芒四射的原因。

后世有句话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其实并不是说华夏文化断层了,而是士大夫精神的消亡。崖山之后,再也没有几十万人为了不愿做亡国奴,跟着王朝一起跳海殉葬的悲壮之举了。

苏轼也好,苏辙也罢,他们都是对士大夫精神有着强烈信念的文人。

面对两难的抉择,苏辙内心也犹豫了起来,问章楶:“质夫兄,那么延安府呢?总得给人准备一些援军吧?什么也不给,即便环庆路大获全胜,单鄜延路伤亡惨重,你我任何面对西北六路百姓,如何面对朝堂的聆讯?”

“这个……”

章楶真不想派遣援军去鄜延路,主要是出于这个援军很不好派。人多了,他就无兵可用,人少了,不济事。可按着他的计划执行,苏辙就是饶不去的坎。毕竟,苏辙才是如今陕西六路的钦差大臣,还是副相。为了让苏辙来西北,李清臣也是豁出去了,给了一个枢密副使的差遣,还是他主动提出的。

原因很简单,大宋对于军队的控制非常严格。即便是宰相,在没有朝堂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能搀和军队的事。即便章惇想要参与大宋的军师战略部署,必须要有皇帝的任命,‘中书侍郎兼尚书右仆射知兵事’的差遣。最后这‘知兵事’落实了,宰相才可以参加讨论军队作战。

但要让苏辙来西北,这个枢密副使的差遣不得不给。有了这个差遣,苏辙才是西北六路的战区统帅。

也就等于说,自从苏辙踏上韩城的地界,他就是大宋西北的军政一把手。甭管章楶在军事上的成就如何高,都得听苏辙的命令。

章楶迟疑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和盘托出:“子由,我手中的人已经不够了,如果进兵木波镇,刘延年的三万人不见得足,如果要分兵增援鄜延路,人少了,不顶用。人多了,环庆路就做不到将七万党项军队困住的目的。而且……”

说到这里,章楶停顿了一下,苏辙追问:“而且什么?质夫,你我一起共事,就不要有任何的担忧,一切都以大局为重。”

“而且为兄建议子由不要去增援鄜延路,一来,没有军队可以用;二来,增援鄜延路的大军即便去了,你我还要去一个人。只要鄜延路的军民死守坚城,比如敷县,肤施,鄜州等城,党项人即便打下了金明寨,最后还得退兵。”章楶的意思不言而喻,让苏辙下令,吕惠卿执行。这样大家都能将发挥西北最大的优势。

而且在章楶的战略重心放在环庆路,他自然要亲临前线,去鄜延路的人显而易见,只能是苏辙本人了。

在章楶身边也好,就算是躲在京兆府也罢,苏辙的安全是不用但心的。毕竟党项人再人多势众,也不可能将陕西六路一口吞下来。但要是苏辙去了鄜延路的延安府,那里可是前线了,而且兵少将寡,根本就难以保证苏辙的安全。

可苏辙却并没有在意,反而斟酌之后果断道:“质夫兄,环庆路的战事就全赖兄长了。”

章楶闻听,顿时勃然变色,他最怕的情况出现了。如果苏辙果断拒绝他的建议,也不会如此糟糕。可问题是苏辙没有拒绝,那么说明苏辙决心自己带着朝廷的托付亲自去延安府前线。而苏辙同时也同意了章楶决战木波镇的想法。

尤其是,现在章楶即便想要改口,也已经不可能了。

国家大事,怎么能够说改口就改口的道理?

而且苏辙此举不仅能够帮章楶迷惑党项大军,大宋的副相出现在了延安府,其他几路进攻的党项大军就可以松一口气了。但要是苏辙进入延安府之后,大宋还是没有援军派遣去救援金明寨呢?这不是说明大宋已经没有援军了吗?

而留在延安府的苏辙就很可能成为党项人眼中的肥羊。

章楶苦笑不已,他这时候有点为之前自己的异想天开懊恼不已,苏辙和苏轼一样,都不是那种容易听劝的人。章楶自问还没有本事说服苏辙,按照他的部署去做事。一来,苏辙是他老人家上司的上司。官职比他这个直龙图高了不知道多少。

另一方面,苏辙也不会同意章楶出尔反尔,将最利于大宋的计划篡改。

这下子,章楶陷入了两难之中,迟疑了一会儿,一狠心道:“子由,我给你一万人马救援鄜延路。”

“不用。”苏辙断然拒绝道:“质夫兄只有三万人马,给我了一万人马,环庆路和鄜延路都将变成困局。好钢用在刀刃上,刘延年的三万人马质夫兄都带去,出京城之前,陛下给了我五百天子亲兵,有这五百骑说什么也能护着我进入肤施城了。只要进城之后,弟的安危应该不成问题。再者,我会下令河东府和京兆府凑齐五千团练救援延安府,野战或许不足,但是守城说什么也够了。”

也不知道苏辙哪里来的自信,说话间有种掌控一切的信念。

随即,苏辙对章楶躬身道:“西北数百万百姓的安危都在质夫兄的肩上,子由这里摆脱了!”

说完,就开始起草文书,准备发往京兆府和河东府。毕竟,章楶是没有这个权力发这份文书的,也只有苏辙有这个权力。

但这是章楶愿意看到的结果吗?

肯定不是。

章楶一跺脚,恶狠狠道:“团练不过是民兵青壮,不堪重用。子由,随我去环庆路。”

“不去,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苏辙虽是文臣,但朝廷养我几十年,难道我还不能为朝廷冒险一次?”苏辙断然拒绝,随即宽慰道:“再说了,质夫兄也不是说我二兄的徒孙是难得的人才吗?有他在,我的安慰也不成问题。”

“你怎么就这么犟呢?不行,你必须跟我去,即便不去环庆路,在京兆府总可以吧?”章楶见劝不住苏辙,退而求其次,想着让苏辙去了京兆府也算是个办法。至少京兆府防御不成问题,墙高城深,党项人肯定攻不下来。

苏辙再次拒绝:“陛下派我来西北,不是做个贪生怕死的统帅。我朝自古没有怕事的文臣,更少有怕事的文臣。不说我,就是李清臣来了西北,他也和我做出一样的选择。质夫兄,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西北如今我说了算,如果我去了延安府,延安府被围困,质夫也要以歼灭党项大军为首任,不要急着救援,一旦……”

“一旦有所不测,西北六路暂时就由质夫兄掌管,等请示朝廷之后,再做决断。陛下派我来西北,是来安抚西北百姓的,派你来西北是来击败西夏人的,我们各安其职,有何不可?”

章楶被说的哑口无言,他明白即便自己现在说出带着刘延年的三万大军增援延安,也会被苏辙断然拒绝。

更要命的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如今的西北还真是苏辙说了算。

章楶和苏辙在进入西北才两天,就分道扬镳。

苏辙带着亲卫骑兵,火速穿过了同州去了延安府。

而章楶需要整顿大军,准备偷偷绕道去木波镇。

延安府,肤施府衙。

吕惠卿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朝廷的消息。

然后他双目痴呆地看到了朝廷派遣来的大军,整整五百骑兵,领头的倒是官面很大,副相,枢密副使,端明殿大学士,还是老熟人苏辙。其实吕惠卿对苏辙并不太熟,苏辙发迹的时候,吕惠卿已经被贬谪了。而苏辙在此之前,不过是个小官而已,文章写的好,但这不足以让吕惠卿另眼相看。

甚至二苏兄弟俩虽说中进士在嘉佑二年,但问题是他们俩兄弟中了进士之后不久,老苏苏洵病故,接着生母病故,俩人在做官初期丁忧了六年时间。加上太学里的一段时间,二苏的政治生涯是从神宗时期开始的。

等到他们开始在官场晋升到通判和太守的官职,那时候的吕惠卿,早就是变法派二把手,后来甚至篡了一把老王的宰相之位。

当年的吕惠卿位高权重,怎么可能去关注两个五品的官员呢?

时过境迁,如今的吕惠卿垂垂老矣,苏辙也是两鬓斑白的老臣,他们这一次在肤施见面,却是一次让两人都颇为感慨的见面。

吕惠卿和苏家没仇,也没有机会打压苏家兄弟。所以,这次见面的还算比较融洽。唯一让吕惠卿不满的是,苏辙竟然没有带来援军。

这让等到半个月援军的吕惠卿大为失望。

可当他听到了苏辙将章楶的计划和盘托出,西北战局的重点大宋放在了环庆路之后,吕惠卿并没有像一个被抛弃的女子,大吵大闹,呼天喊地。而是冷静的看了一眼苏辙,冷冷道:“子由,你不该来。”

苏辙愣住了,章楶看不起他也就算了,凭什么吕惠卿也看不起他?

随即,苏辙压下心头的不快,反而轻松道:“朝廷需要重臣担负责任,辙不才,愿意做这个为大宋慷慨赴死之人!”

说话间,苏辙并不高大的身躯突然间伟岸了起来,这让吕惠卿微微蹙眉,语气很是不善道:“子由,难道你以为老夫是那种贪生怕死之人不成?”

郝随在边上,说实在的,他这个监军当地憋屈啊!吕惠卿不听他的,那是吕惠卿有这个资本,当年吕惠卿可是宰相,而郝随在二十年前还是宫中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黄门,管着一群如同鹌鹑般的宫廷杂役。

即便在皇城之中,郝随见到吕惠卿跪在地上巴结对方,吕惠卿也不会多看郝随一眼。

一个吕惠卿已经足够他难了,没想到还来了个苏辙。

相比吕惠卿,苏辙算是后起之秀,但元祐年苏辙就已经是朝廷重臣了,郝随那时候还在宫里做低级官宦,面对苏辙,还是心头发虚。

就如同一个人走在独木桥上,前面来了一头老虎,后面来了一头狼,加上李逵这个谁也不听劝的主,就像是潜伏在水下的鳄鱼,郝随有种大宋第一憋屈监军的哀叹。

“郝随,带老夫查验首级,军功。”

“郝随,如今金明寨的情况如何?”

“郝随,李逵人呢?出城去了,你怎么不去?”

……

郝随如同陀螺般被苏辙无情抽打,可是却还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应对,面对苏辙雷厉风行的号施令,他战战兢兢的回复道:“相爷,您老有所不知,李逵已经带着五千步卒去增援金明寨了。”

“金明寨可否安然无忧了?”苏辙眼前一亮,这几天他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心情顿时轻松起来。

可郝随的一句话却让苏辙的心坠入了谷底,郝随也不想让苏辙发飙,可是没办法,事已至此,他也无能为力:“相爷,李逵带着援军在金明寨南三十里处被围了。”

“什么!”

苏辙顿时惊吓的跳起来,拽着郝随的衣襟怒道:“为何不早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