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455章 又一个好人倒下了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455章 又一个好人倒下了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455章 又一个好人倒下了

“有意思,真有意思!”

看着邸报,还有往来公文,让苏辙无语的是,章楶竟然是一边喝酒一边处理公文,要是普通公文也就算了,苏辙也不想去和章楶这位前辈去掰扯这些。

但问题是,章楶处理的可是军国大事。

国之大事,在于祀,在于战。

可以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除了祭祀和战争之外,就没有任何称得上重要的事了。任何轻慢这两件事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苏辙这等老成之人,最是见不得这样的事,接连咳嗽了几声,对章楶道:“质夫兄,看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

章楶微微一愣,反应有点憨态,似乎已经到了微醺的程度,这种状态苏辙太熟悉了,他二哥苏轼就经常顶着这种状态写出文采斐然的诗词和文章,但更多的时候,是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傻事。而且在醒来之后,忘得一干二净。

章楶如此性格,怪不得能和他二哥成为莫逆之交。

果然,在苏辙目瞪口呆的注视下,章楶开始说傻话了,至少苏辙是这么认为的:“子由,我真羡慕你,不,羡慕你二哥子瞻找了一个好徒孙,假以时日,必成国之大才。李逵这小家伙年纪不大,但是胆子大的出气,只要给他机会,总能让人吓一大跳。”

苏辙苦笑不已,心说:“这是好事吗?”

可苏轼觉得李逵好,连章楶也认为李逵好,虽然前者在苏辙眼里非常不靠谱,但作为自家二哥,就是不靠谱,也只能是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话。后者,以前苏辙认为很靠谱的啊!怎么也觉得李逵好?

难道就他觉得李逵不成大器吗?

是自己出了问题,还是章楶错了?

别的地方苏辙不会怀疑,但在看人上,章楶是有独到之处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章楶既不是变法派,也不是保守派,谁也不支持。却不管是变法派,还是保守派都需要重用章楶。这才是作为一个顶级人才的自信和底蕴。

但要说李逵是人才,苏辙相信,毕竟能够中进士,甭管是怎么中的,都是人才。但要说是国之大才,苏辙真的没有看出来。

李逵发迹的路数很奇特,雪花盐,勾搭上刘葆晟,然后和贤妃有了联系,最后皇帝将李逵当成自家人。这条路线,绝对是千百年来奸佞路线的捷径。别人走外戚路线,总该是成年之后的事吧?可李逵呢,十四岁就开始在布局了,在苏辙看来,那么小的年纪,就开始琢磨这种事情的人,是烂心烂肺的坏种,一肚子黑水坏水的恶棍。

脑子好用,却心术不正。

仅凭着一点,苏辙就嫌弃李逵。

至于手段和才能,苏辙也没有看出来。

李逵做官时间太短,在朝堂上,能和李逵最聊得来的就是苏颂老爷子了。

苏颂老爷子是老相爷,还是苏辙的前辈,对后辈多有提携之恩。但即便是如此,苏辙也觉得苏颂老爷子的政务水平仅仅比王珪强那么一丁点。王珪的水平就不说了,著名的圣旨宰相,这位最出名的三句话就是:“请圣旨!”

“圣旨已取!”

“宣圣旨!”

就这水平,也能做宰相,在人才济济的大宋,很特立独行。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王珪的宰相之位还坐地挺稳当。

苏颂的政务水平比王珪强那么一丁点,就很说明问题了。唯独苏颂在机械、天文观相方面颇有建树,但这种才能在文臣之中并不会被重视,反而会因为这种才能,会被其他文臣认为不务正业。但李逵和苏颂老爷子很谈得来,而且俩人还共同设计出来了自鸣钟。

虽说皇城中的钟楼还在修建,并没有让大宋的百姓感受到那种洞悉天地的震撼。但落地钟已经通过太史局开始制造,京城权贵也有预订,有些甚至已经拿回家显摆。方便是方便,但李逵的这种才能并不被苏辙认可。

邪魔歪道,倒是不至于。但总给苏辙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加上李逵还搅和了向太后独霸后宫的局面,苏辙对李逵的印象颇为不喜,认定李逵是个善于经营,胆大妄为,还不务正业的文官败类。

苏辙对章楶对李逵的评价不置可否,在他看来,他的这位兄长是看到了李逵的表面,被其迷惑了而已。

路过韩城的时候,吕大防已等候多日。

多次的贬谪和朝廷的催促,让吕大防不得不在辞官和低头之间选择。最终,吕大防还是选择了低头。真要是辞官了,他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面对吕大防,章楶收敛了很多。章楶能够主政西北和西夏的战事,吕大防的提携很重要。要不然,他要是没本事,即便吕大防提携了他,单最终也只能是自取其辱。章楶获得如此殊荣,还是他能力的提现。曾经的上司,现在的落寞之人,章楶收敛了性格中跳脱的部分,至少不想去刺激吕大防。

“恩相,你可见过李逵,近观有何不同?”

章楶客套之后,就直接了当的问吕大防,对李逵的印象。

这个问题,吕大防颇有感触,说起来,郝随、李逵、高俅进入西北之后,第一个被他们惊吓的就是吕大防。他要不是祖祠就在蓝田县,说不定那天也跟着郝随一起逃跑了。哪里有行军的禁军,将自己弄成匪军模样的主将。可李逵就这么干了,不仅怎么干了,士兵还没有敢造反的,尤其是李逵并不是这支军队的主将,实际上的主将是高俅。但奇怪的是,高俅管教士卒,士卒破有怨言,但李逵一个眼神,,所有人的怨气都烟消云散了。这让吕大防对李逵非常好奇。

但也仅仅是好奇,毕竟吕大防的倒霉事很多,也没功夫去关心李逵。

章楶这一问,让吕大防又一次陷入了当初的回忆之中,李逵的性格不好说,他也看不透,但是控制军队的能力,让他惊叹:“吕某虽不知兵事,但见到李逵,让人有种紧张。就像是山林间的老虎下山,虽不动利爪獠牙,却有种旦夕之间撕裂牛羊的能力。按理说,殿前直的士卒将校,都是心高气傲之辈,非将门显贵子弟,根本无从管教。但这些人在李逵手里,一个个都服服帖帖的,宛如绵羊。可在李逵面前是绵羊,但吕某能够感觉出来,只要李逵命令一下,这群平日里的绵羊就会变成猛虎。这是吕某不解之处。”

“有点意思,不过恩相看到的应该是以力降人之法。”章楶想了想,给出一个评价。

吕大防低头沉思,像是自言自语道:“以力降人?可有什么讲究?”

“军中管束士卒不外乎三种,以利诱人,以德服人,还有以力降人,这三种为将为帅之道。”

“当年的韩信用的是以利诱人之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利聚众,可瞬间成山峦大河。可这种威望,聚集起来快,散去的时候同样快。这也是为什么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却最后落得个俯首未央宫的结局。”

“再者是以德服人,刘玄德用仁义收买人心,就是这个道理;仁义之说,在乎人心,在乎民心,更是王霸之基。刘玄德在邀买人心这一途上,高出旁人无数。这也是刘备屡败屡战,这是为什么却总有百姓将士投靠的原因。”

“最后就是以力降人,勇猛无敌,西楚霸王之霸业,就是以此为基业,霸王不败,铁军不退。李逵的办法就是以力降人,军队里的军汉也好,将门也罢,对于武力的痴迷和崇拜,近乎是绝对的。另外,李逵身上还有其他将门子弟没有的光环,他竟然还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出身,比老夫稍微差一点,但也差不了多少了……哈哈……”

章楶说着说着就被自己的说词给说乐了,当然,他的这种看法也绝对正确。李逵降伏高俅麾下的士卒,其实就是杀了一头老虎,而且还是徒手。

就这次出手,让那帮京城来的京营士卒一个个都吓尿了,平日里连李逵的目光都不敢看,更不要说和李逵唱反调了。反正在李逵麾下的这群人,李逵说什么都信。即便李逵说鸭子踢死了骡子,所有人都会争先恐后的表示,自己亲眼所见。

章楶的话不得不说对吕大防和苏辙的震撼巨大,尤其是苏辙,他其实对李逵并不了解。只是源于偏见,刻意地避让了李逵的所有消息。

从章楶口中听来,让苏辙心中狐疑起来:“难道自己看错了李逵?”

他看李逵是奸佞,也认定了李逵是奸佞。而且李逵做的所有事都是奸佞所为,不做解释。

反倒是吕大防,有所明悟起来。他是近距离观察过李逵,也见过李逵练兵的大佬,别看吕大防不善于用兵,但毕竟是做过宰相的人,眼光和判断还在。尤其他在任上,还挖掘了章楶这么个大才,自然有独到的见识。

吕大防将最近整理出来的一些公文,鄜延路求救的抄件,还有从各地传来的西夏进军的方向都给了章楶。

这才托付道:“有劳质夫兄了,在下如今也该走当年子厚走过的路了。”

苏辙迟疑了一会儿,缓缓开口道:“微仲兄,依弟看陛下似乎还有将你召入朝堂的想法,只不过暂时因为变法派刚来朝堂,为了稳定子厚等人,这才同意了贬谪兄长。兄长不妨早做打算,如今内忧外患,子厚似乎也控制不了。”

章惇确实已经对朝堂部分失控了。

绝对支持章惇的是蔡卞,但他孤掌难鸣。墙头草曾布似乎对李清臣很不满,而李清臣和章惇又有了隔阂,长此以往,朝堂上争论必然无休无止,赵煦出于稳定之计,恐怕还得用保守派。

吕大防还以为苏辙是宽慰他,长叹道:“子由,不用宽慰为兄了。为兄确实有过错处,当年对西夏退让,河湟再失,导致西北如今的乱局。当年要是为兄不支持君实,恐怕也不会成如今这个样子。”

面对吕大防的愧疚,苏辙无言以对。

当年谁错谁对,真的很难说。宣仁太后是个女人,并不是天下所有的女人都像西夏梁太后那样疯狂,一个女人霸占朝堂几十年,还屡次发动对大宋的进攻,简直匪夷所思。可对于高太后来说,要发动一场场战争才能让她稳定朝堂的话,恐怕宣仁太后也无法面对巨大的压力。

阔别之后,吕大防在韩城住了一天,就离开了西北,开始了他的贬谪之路。

苏辙原以为章楶在研究过双方交战的情况之后,会立刻启程去鄜延路,甚至直接抵达延安府,接替吕惠卿在延安府的指挥。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章楶伸了懒腰之后,对苏辙道:“子由,你想去延安府吗?”

“我……”

苏辙不会打仗不是他的错,他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战争。但是他也是绝顶聪明的人,从章楶的话外音里就听出,章楶要闹妖。

不要啊!

要说苏氏兄弟,两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苏轼性格跳脱,不喜欢一尘不变的东西,他喜欢惊喜。但苏辙性格稳重,接受不了不可预测的未知,难以接受不可预见的变数。听到章楶这话,心猛地咯噔一下往下坠,颤声道:“质夫兄,之前我们已经说好了,等到刘延年一来,马上救援延安府的啊!”

“有吗?”章楶迷迷瞪瞪的语气似乎又要赖账,可看到苏辙气地眼泪都快下来了,顿时变脸大笑:“对,没错,为兄是说过这话。但为兄这一琢磨吧,你猜怎么着,为兄竟然看到了鄜延路能够守住党项人进攻的可能。在为兄看来,鄜延路,不,应该是郝随和李逵上报的战绩一点问题都没有。那么你猜,我们之间谁出了问题?”

“质夫兄,都这时候了,你就别让我猜了。”苏辙紧走几步,拦着章楶不让走,非要章楶按照原先商量的救援办法来。

也就是刘延年的三万大军,直接拉去鄜延路,解延安府之围。

可章楶这时候根本就不想怎么干,他少有的正色起来,将几份重要的邸报挑出来对苏辙解释道:“子由,如今榆林,庆州,延安府,都受到了党项人的大军进攻。榆林兵多将广,党项人一时半伙儿难以讨到便宜。延安府如今有五万党项大军,即便让刘延年带着人马去,也不过和党项人势均力敌。但是你看庆州方向,这是个机会啊!”

苏辙瞪大着眼珠子,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机会在哪里。

章楶莞尔一笑,他当然知道苏辙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但他明白就足够了,指着舆图上一个点对苏辙道:“子由,你看这里。庆州的部署都是老夫在西北的时候的原样,应对党项人寻常的劫掠绰绰有余,如今党项人劫掠不足,就没有军粮,我们只要将刘延年的军队偷偷绕过去,将这条后路给断掉,在庆州的党项七万大军,就是我大宋的瓮中之鳖了。”

“真哒!”

听到可以一举歼灭党项人的七万大军,苏辙也不淡定了,这等于一下子砍断了党项人的左膀右臂。党项人本来就人少,一旦没有了这七万大军,西夏国内就要乱了。可他还不明白为何章楶还要给他解释这么详细,忽然,一股不详的预感从心头涌上来,问:“质夫兄,不会这么简单吧!”

“那是!”章楶裂嘴笑道:“还请子由帮忙,给吕惠卿下一道命令,死守三月!”

“我——”

苏辙顿时有种胸口被大锤猛锤了一通的窒息,他真相站起来一巴掌抽死章楶这家伙,这个命令下了,苏辙可是要承担所有的重责!

苏辙看向章楶的眼神从老大哥,到老好人,最后变成坏蛋……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