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血的麻糖 > 第三章 局势

带血的麻糖 第三章 局势

作者:宁河晚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14:23

第三章 局势

在包间里,大家打着招呼,好不热闹。在这里,除了林海最受欢迎,林小荷的表现无疑是最可爱的,落落大方,一米六七的个子,身材有些单薄,人如其名,犹如初苞的荷花,婷婷玉立,清丽脱俗。

看着这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氛围,杨安似乎也受到感染。跟着小荷后面打着招呼说着话,虽然没有小荷那么大气,脸上却也有了一些温度,让人感觉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一张清冷、寡淡、无味的书生白脸。

福伯早已留意这些,落座后回想杨安这两天的变化,心中甚是开心和满意。心想回去以后大家也一定都会满意这次安排,或许经过这一次上海的行程,林家终会捂热这块冰冷的石头,让他真正回归这个家庭。福伯想到当年十一岁的杨安随母亲来到林家,因为父亲的死受到刺激,像个小哑巴冷淡得厉害,一直寡言少语。但是,小家伙却还听话,学什么都能沉静、吃苦,上手还快,连书香门第出身的林夫人周氏对此多次大为赞赏。一年前,周氏向杨安母亲提出杨安、林小荷订亲的事情,这才阴差阳错地导致了杨安的出走。福伯作为林家的一员,真心地希望这两个优秀的孩子能够走到一起。

张一浦与赵益清一家颇有缘份,早已熟悉得如一家人。到政府部门工作已经有些年头,早熟的张一浦已是人精,明显地看到杨安与大家温度的差距,微微察觉林小诚夫妻、福伯认真地对待杨安的态度似乎有一点蹊跷,心忖起来:林小诚、林小荷是兄妹,从福伯的小翼一看便是下人,只是很受尊重和信任,和家人一样,那么这个杨安和林家这些人是什么关系呢?

张一浦看着杨安,这个学生将近一米七的个子,身材略显单薄,长了个过于白净的娃娃脸,面相让人看着绝对比实际年龄要小不少,有些孤傲冷淡,接人待物之类的怕是要比同龄人差上不少。张一浦也是穷苦出身的人,也有自己的傲慢,虽然有点看不起这个“书生”模样的小家伙,却也有意无意地“关心”起这杨安与林家的关系来了,不知怎么着就在心中与这个问题暗暗较上了劲。

大家全都落座。坐在最里的赵益清问着女儿今天一天的行程,女儿回答逛了逛四个百货公司、照了相、吃了西餐等等。听着赵剑眉的回答,福伯想,少爷开诊所,诊所不能老是歇业,所以集中一天多玩一玩多买点东西。“老哥,今天走这么多路累么?”听了女儿的介绍,赵益清对身边的福伯问道。

“还好,还好!谢谢关心!六七十岁的人了,跟他们年轻人是没法比了。”福伯觉着赵益清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感激地回应。

赵益清当起了东道主,给大家说起了南京路上“四大百货公司”的故事:“民国四年,广东华侨马应彪来到上海筹建先施。在上海考察后,公司高层吩咐随行人员到各个路口统计行人流量,每经过一人,就往坛子里放一粒豆子,根据调查结果,选定了现在的位置。而民国六年,马应彪的老同乡、老伙伴、老对手郭氏兄弟二人也跟进到了南京路,也用数豆子的老办法选址,结果这亲兄弟在南京路南边,并且就在先施的对面租地建起了永安公司大楼。”

“据说,这两家公司建塔楼时还有些故事,先施听到永安正式上马,便派人暗中‘调查’,当了解到永安的楼层比先施高一层后,就连忙将原来设计的五层改为七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永安这两兄弟同样天天派人打听对方的情况,得知先施加层后,就决定在楼顶建塔楼,这样对设计改动小,成本增加少,工期还快,塔楼塔尖的高度还远远超过对手。他们起名绮云阁,意思就是楼高绮云。先施一得到这个消息,当即决定,来吧,加个塔楼还不简单,你永安叫绮云阁,我就叫摩星楼,你只是挨着云,我却可以擦着天上的星星,看看谁的高。”

“先施、永安这对老伙伴、老对手从建楼时就搭台比武,开业后也一直竞争,这些年他们都挣得盆满钵满。他们究竟谁是螳螂、谁是蝉?谁也不清楚,但他们的商业智慧、商业信誉,却在上海乃至东南亚商界传为佳话。这先施还是第一个招女售货员的,开创了不少商业先河,后来才是新新、大新。”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都惊叹四大百货公司传奇故事,被他们的商业智慧和成功所折服。

这时,赵益清好像想起了什么,对张一浦和儿子问道:“一浦、小远,自7月中下旬以来,上海来了不少北方的难民,有时候还会看到有人举家夜宿街头。政府有没有什么得力的举措。”

张一浦答道:“北平事变爆发,引发了难民潮,大量难民涌入上海,市政府也感受到了极大压力,曾致电江、浙两省,希望他们能劝阻和收容一部分逃难的民众。”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本来密集,难民涌入,人口迅速膨胀,住宅和粮食都是大问题,若再有人持续涌入,粮食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将引发本市民众的恐慌。难民进入上海,居无其所,政府在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供给上也有困难,影响国际观瞻事小,解决民生问题才是大事、才是根本,这是政府最大的担忧。”

听到这些,包间的气氛顿时压抑起来。

看到氛围的变化,张一浦话锋直转继续说道:“市政府从七月以来对此作了很多努力,8月1日,《申报》发布公告启示,受各界委托代收救国捐,9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社会局为统筹当前救济事业,专门组建上海市救济会。目前,上海市政府、本市救济委员会一直在努力工作,全市计划成立收容所达20余处,以后或会好些吧。”

赵益清说到了前日下午发生在虹桥机场的日军挑衅事件,谈到日军被击毙一事,赵益清对机场保安团的行动大为赞赏,同时也露出满脸的担忧。

张一浦明面上是上海市政府的一个小科长,是一般工作人员,实际上也是军统上海站二组副组长,他已经知道国民政府日前将派**德式师八十七师、八十八师进入上海市区预设阵地的消息,因为上级已通知他们做好相关情报保障工作。但是,对于军事机密,自然是缄口不言。

张一浦思忖着当前的困局,脸色凝重起来。对于上海的局势,他也十分担心。7月2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以军事演习士兵失踪为由,向中国方面提出进入虹桥机场检查,被中方拒绝。“七七事变”刚刚发生14天,日军这是要干什么,想在上海引发战火吗,小日本是要华北、上海两线作战吗?8月6日前后,军统方面已发现日本放弃武汉至上海长江沿线的利益,开始紧急撤侨,这本身就很诡异,也是准备开展军事斗争的征兆。最新观察和情报发现,今天(8月11日)中午,日军从佐世保开来的第二舰队所属舰艇16艘驶抵上海,随舰队而来的陆战队2000名随即登陆,这是非常明显的战争信号。根据前期秘密侦察掌握,截止目前在虹口、杨浦驻扎了6个大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加上其他部队至少有4000多人。其军事阵地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龙头,沿吴淞路到提篮桥南侧的黄浦江汇山码头摆出了一条长蛇阵,位于杨浦军工路的日本公大纱厂是其外围的主要军事据点。上海日军正规部队只有四千多人,但是上海日本商团的武装护卫人员数量庞大,难以估计,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退役的日军士兵和日本武士,其战斗力自然不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加之,民国二十年“一.二八”事变后,日军把虹口一带的据点早已用钢筋水泥建得固若金汤,还有日本海军随时可以将大量兵源输送到上海,随时可以用军舰大口径火炮进行火力支援,这在“一.二八”淞沪战争时已是不争的事实。德式师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力是强大,在轻武器方面已接近日军,但是在有火炮、舰炮、坦克、飞机等强火力支援的日军面前,这次战争会有多大胜算,还是难以预判战争的前景。在这个“拳击台”上双方的实力对比很明显,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往往还有很多,这一次国府的战斗决心究竟有多大,即使是一个军统上海站的站长也不能得知,更不用说他一个小小的副组长了。在这一刻,连张一浦都有些茫然了,包间竟然宁静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