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血的麻糖 > 第二章 初临上海

带血的麻糖 第二章 初临上海

作者:宁河晚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14:23

第二章 初临上海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良好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逐渐突显,世界列强纷起觊觎之心,自公元一八四二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世界列强先后在上海设立租界。巨大的商业利益,犹如磁铁不断吸附世界各国的投资,带动上海快速建设与发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发展成为各国对华倾销、商贸中转与交流的枢纽,成为亚太地区最繁华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上海也因此成为亚洲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

“七七事变”的爆发,引发了国内的难民潮。平津、大沽、烟台、青岛一带的外侨和我国难民纷纷南下躲避战火。上海,世界列强林立,利益交织,外侨和不少南下的我国难民把这里的世界列强当作了保护伞,纷纷涌入上海,给大上海的街市带来更多的人流,更增添了一分“繁华”。

“七七事变”后,为拱卫国都南京的安全,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早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中下旬开始加强长江口、上海方向防卫,计划陆军集中精锐力量准备歼灭驻扎上海虹口的3000名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国海军沉船堵塞江阴配合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以清除后方隐患,确保后方安全。因军事计划泄密,日军长江舰队逃出长江口。国民政府拟集中军事力量在上海开辟战场,也有吸引分散日军军力,力图防范日军从华北一路南下的意图。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九日下午5时许,日军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一等水兵斋藤要藏驾着军车沿虹桥路由东向西急窜,直冲虹桥飞机场大门进行挑衅。上海保安团第一团警告无效,遂开枪射击来车,先后将二人击毙。至此,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上海。

就在这一天,在福伯的带领下,17岁的杨安和16岁的林小荷来到上海大哥林小诚家里。这次行程是杨安离家出走一年多被找回后,林老爷专门安排他们到上海散心,算是对杨安的一个安慰,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到上海长长见识。

林小诚自幼随父亲学习中医,后来到德国留学学习西医,认识了赵剑眉,二人结为夫妻,并在上海开了一家林氏诊所。这是个带着小院的住宅,二楼住人,一楼是诊所,开业几年下来诊所已小有名气。赵剑眉的母亲早年过世,父亲赵益清是个风趣的大学教授,没事的时候,都会来诊所。

林小诚夫妇二人带着儿子林海站在月台等待着火车到来,林小诚穿着一身笔挺的洋装,皮鞋一尘不染,一幅干练的样子。赵剑眉身着白底浅绿色碎花短袖旗袍,大波浪式乌黑的头发,让这个典型的上海女人多了几分俏丽,清新温婉又不失端庄。

一下火车,福伯一行很快看到站台上的林小诚一家人,一边走一边挥手大声喊着“少爷、少奶奶”。林小诚夫妻二人带着儿子迎了上来,亲切打着招呼:“福伯,一路辛苦了。”林小诚接过了福伯手中的藤条行李箱。林海一点都不认生,可爱地喊着“叔叔、姑姑”。林小荷如小鹿般地跃上前去,喊着“小海子”又弯腰摸了摸小家伙可爱的脸,喊了声“大哥”,又一下子挽着赵剑眉的胳膊,亲热地喊着:“剑眉姐、剑眉姐,越来越漂亮了”。杨安背着一个小的藤条行李箱,并没有忘记母亲的交代,一手把着小藤条箱的背带,怯怯地跟着小荷喊“大哥、剑眉姐”打着招呼,林小诚笑着对杨安说道:“小安,长高了,长帅气了”。杨安淡淡地笑了笑。

三四岁的小侄儿林海自来熟,从一见面就开心地粘着杨安、林小荷,童趣很快融化了杨安的冷淡与拘谨,杨安脸上漾起轻快的笑容,小家伙一会要牵着、一会要抱着、一会要顶着,杨安时不时地与小家伙说着话。看到杨安的变化,林小诚、林小荷兄妹和福伯会心地笑了。

来到上海的第三天,林氏诊所歇业。上午,林小诚、赵剑眉打算带福伯、杨安、林小荷逛一逛百货公司。坐在电轨车上,杨安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南京路两侧的风景,连路上匆忙的人流也不放过。

从电车上下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体量庞大、雄伟壮观的高层建筑,杨安抱着小林海,仰视着这个庞然大物,心中震惊不已。杨安心中正在默默地数着有多少层,剑眉姐和小荷已经看到了杨安停留的脚步,剑眉姐介绍道:“这栋大楼有十层高,应该是南京路乃至上海最大的单体建筑,大新公司建它就用了七八年。去年元月才开业,是继先施、永安、新新公司之后又一个大型百货公司,它们都在南京路上这一段不到一里路的街市。这楼里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气,很现代的。”杨安看着大楼一楼全是巨大的玻璃橱窗,橱窗里展示着商品做商业宣传。

杨安在扬州、汉口生活过,即使如此,看到这大楼,心中恍若隔世,竟然有些神思不属。小海子一双小手揪扯着杨安的耳朵喊道:“小安叔叔,小安叔叔,走了走了。”杨安这才收回思绪,跟着进了大新公司。赵剑眉带杨安、小荷专门乘坐了自动扶梯。之后又去了新新公司,在新新的六楼,杨安和小荷扶着玻璃墙,看着里面的“玻璃电台”,看着年轻漂亮的女播音员现场播着广告,他们觉着这些都好新鲜。最后还是在剑眉姐提醒下,这两个学生才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在永安的西餐厅吃完午餐出来,杨安脚上的千层底布鞋也换成了系带的皮鞋,手里还提着新买的夏衣,最让杨安高兴的是剑眉姐给自己和小荷各买了一个可背可提的大帆布书包,既轻便大气又可以装很多东西。

在人流中行走,杨安看到先施公司壮观而又精致的外观问道:“剑眉姐,先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剑眉答道:“它的名字来源于《四书》中的‘先施以诚’。”

“先施以诚?”杨安嘴里念叨着,似懂非懂。

“剑眉姐好有学问。先施以诚意思就是做事首先待人以诚,对吧,剑眉姐。”林小荷抢着说道。

剑眉淡淡地一笑,轻声道:“对,是这个意思,先施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百货,年龄比你们还要大。这个公司有七层,建成于民国六年,建筑外貌是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算是南京路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据说,永安的大楼也是参照它的风格设计建造的,也是欧洲文艺复兴风格。”

听到这里,杨安若有所思,又转头看了看南京路南侧的永安公司大楼,两栋楼还真是有点像“姊妹楼”,都有粗壮的腰线,楼顶都有塔楼,先施的塔楼渐高渐细是由方到圆的,永安的塔楼也是渐高渐细、却是方形的,高度还都差不多。杨安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两栋楼外形线条多少与汉口俄租界、五国租界有些相似。回想对比大新的大楼,杨安觉着大新的外形线条简洁,好似一个白面书生,更多上一种现代气息,而对先施、永安的楼自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带有一种优雅与傲慢。反正杨安似乎更喜欢后者。

下午,这一行六人逛了逛先施公司,看了一场电影。晚上准备在先施的东亚酒楼吃饭。

这天下午,赵剑眉的弟弟赵怀远早早地来到东亚酒楼预订了一个靠窗包间。上午接到父亲的电话,才知道是姐夫家来了重要客人,让他帮忙订餐并一同吃饭。同行而来的还有赵怀远大学的学长、赵益清教授的学生张一浦。

晚上,林小诚、赵剑眉一行六人来到酒楼的大堂询问赵怀远订餐的包间,在服务小姐的陪同下来到了包间。一见面,赵怀远与林小诚打招呼后就叫道:“姐,我们都等你们半天了,有没有带什么礼物。”

“小远,你这个没良心的家伙,姐让你帮点小忙,就要这要那的,这些年姐白疼你了,给!这是姐夫和我为你选的腰带,永安的美国货。”

赵怀远向姐夫、姐姐道了声谢,像小孩一样高兴地接过了小礼盒。

大家打着招呼还未入座,门口传来赵益清教授的声音:“还给怀远买了礼物,有没有老爸我的礼物?”

“有,老爸。我们给你买了一件新款的衬衣,回头给您,我们尊敬的赵教授。”

赵益清回道:“都当妈妈了,还没个正形。”

小林海也快速地粘着了舅舅,赵怀远抱着小海子,给他剥先前买来的糖炒栗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