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四百一十章 新科举

大明征服者 第四百一十章 新科举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四百一十章 新科举

众臣的惊愕在朱厚炜的预料之中,不过这么操蛋的出题办法也不是他想出来的,想出这么混蛋的拼接题的是满清的大臣。

但是满清的大臣也他么是被逼的,没办法到了满清时候,四书五经都被考烂的,书里面的每一句都被考了一遍甚至几遍,也就是说已经没题目可出了,那怎么办,也不知道是谁灵机一动,于是拼题出现了……

完全可以想象,第一次考拼题的考生,他们的内心是何等的绝望,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竟然能成为题目,你让他们怎么考,从什么方向去破题……

但是朱厚炜说错了吗?

满清的大臣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大明要是一直延续用四书五经出题,最后还不是一样会面临无题可出的局面。

“在朕的眼里,如果说披着理学外衣的儒学是在禁锢思想,那么八股文就是在限制读书人的才学,朕每每想起八股文,都实在是无法理解太祖皇帝的真意,诸位爱卿以为然否?”

“陛下说的是。”梁储叹道:“尽管不太愿意承认,但老臣也不得不说,这八股科考之法确实限制了读书人的才学,以至于让他们只能在限定的框架内去做文章,自然难以展现自己的学识。”

“梁爱卿有此感悟,朕于心甚慰。”朱厚炜笑道:“朕喜欢儒学,因为在朕的眼里,儒学有可取之处可为国学,但是朕不喜欢理学,因为理学束缚太多,存天理,灭人欲更是笑话。

本来朕打算穷一生时间去改变改变,让儒学恢复到唐宋时期的风采,毕竟在朕的眼里,儒学可不仅仅只是四书五经。

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存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的读死书,死读书。

现在既然诸位爱卿觉得朕的话不无道理,那么朕决议!”

众臣垂首。

“朕决定废除八股文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制度由评优制改为评分制……”

梁储不解道:“敢问陛下,何为评分制?”

“梁爱卿无需焦急,朕自会交代。”朱厚炜淡然道:“朕喜欢没有被禁锢思想的儒学,但更清楚,这天底下的学问绝非只有儒学一家,朕也不是要恢复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没有意义。

但是在朕看来,科举出仕的儒生,有太多是无法理好这天下之政的庸碌之辈,究其缘由,就是这些读书人他们为了科举而读书,当然这并不是错,只是只知道皓首穷经的读书人,他们知道圣人的微言大义,能做一手的漂亮好文章。

但是他们不懂民生,不懂财政,不懂司法,他们要会这些就只能等踏入了官场之后慢慢去学,这也就是为何县官、州官多依赖幕僚治理地方政务的根本原因。

然而官员们掌控权力却又最容易迷失自我,当他们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面待的久了,被腐蚀被同化,进而同流合污便也就成了常态。

诸位爱卿如今是大明一等重臣,朕也知道你们想的是大明中兴,是能让大明千秋万代,是自己能做千古名臣,可最顶端的重臣对于百姓而言,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是大明绚丽的外表,让人仰望。

治政,治的是百姓之政,朝臣理的乃是大政,大明就如同大海中的巨舰,需要朝臣们掌舵航行,将大明驶向远方,而地方官员则是基层,也是和百姓接触最多的,寻常百姓对于官府乃至皇家的认知认同也都是来自于他们。

这些基层官员如果烂了,就是根子上烂了,百姓就会敌视官府,甚至认为是皇家出了昏君,才让他们日子过的苦不堪言。

一心只想着捞银子的官该杀,没有能力的庸碌之官该清,贪腐是品行问题,而庸碌则是能力问题。

朕提升官员俸禄,倡导高薪养廉,有没有效果是一回事,但是能力却是可以筛选的。

而筛选的办法就是科举改制!

新科举将从嘉靖六年会试正式施行,这两年间便是朕给天下读书人的一个缓冲期。

新科举将以儒为主考,考生需要作四书试两篇文章,五经试一篇文章,策论一篇文章,称之为主四科,除了四主科之外。

算学、格物、财经、军事这四科考生选两门作为辅助考核,朕将此种考核办法称之为四加二。”

众臣暗暗点头,皇帝改革的新科举并没有动摇儒家的根本地位,而且废除八股取士制度也确实是释放读书人的思想,有其合理之处。

至于为何会有四辅科,众臣也能理解,无非是想选拔分门别类,能够真正处理政务的人才。

考主科是要明白圣人治理国家的根本思想,而辅科则是如何处理,比如一位考生选择了财经,那么只要能顺利出仕,那么安排的官职必然和财务相关的职位,比如税司,审计司等等。

这要是换做官制没改之前,玩这么一套科举制度并没有太大意思,但是现在官制改革之后,理政更专注了,于是便有了市场。

而且众臣也明白了,以后的官场升迁制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比如从底层县税司出身的官员,必然会在税司这一类的财政系统上攀升,不太可能会出现从财政系统跳到民政或者军务系统的可能,换句话说,大明的廷推制度估计也将名存实亡。

现在众臣更是发现了一个铁打的事实,那就是皇帝的心机实在太深了……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嘉靖帝这一类人,他一步步循序渐进,竟然在不知不觉当中完成了这般惊天变革!

“至于评分制更简单,以前科考,由同考官阅卷觉得合格就会交给主考官审核,这种阅卷方式难免会造成沧海遗珠般的遗憾,如何更合理呢?

朕想的就是评分制,新科举之会试,朝廷会委派二十位同考官,每位同考官拥有五分权限对四主科进行评分。

比如一位同考官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好,那么他给出了五分的最高分,可另外一位则觉得写的很一般,最后只给了一到两分。

二十位同考官总分加起来是一百分,最后得到六十分的考生的考卷可以直接送到主考官的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