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废户籍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三十九章 废户籍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三十九章 废户籍

如果是换做正德年间,正德皇帝想要这么蛮干,估计满朝上下的质疑声能把皇帝给淹了,因为没钱呐,养活军队的银子是每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倍以上,拿什么养?

但是嘉靖帝不一样,他能这么干,是因为他财大气粗啊,可就算财大气粗,杨一清也不认为有太大的可行性。

算一笔账就行了,算算看嘉靖帝每年的收入来源,盐政两千五百万,去掉给户部的五百万,就只剩下两千万,矿税?

矿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在铁矿,而铁矿的矿石根本没税,因为铁矿区的边上现在正在建大铁厂,矿山开采出来的铁矿直接被铁厂自身吸收了。

杨一清算过账,天底下的矿山承包出去之后,皇帝能从矿业承包当中获取的银子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万两。

除此之外,就是皇帝名下各种各样的产业,这些有多少?

杨一清算不清这个账,但是想来不会超过一千万两。

也就是说嘉靖帝每年的收入应该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这四千五百万两要兴学,通州每年支取数百万,还有那么多工程,皇帝要把持天下军队的军权,那么这军费就是皇帝自己掏,就算把屯兵的土地收回来征收赋税,皇帝每年的军费开支都要有两千五百万两!

现在看起来差不多是收比支要高一点,但是嘉靖帝的心思太多而且手笔太大,天知道他又会鼓捣出什么花银子的地方。

到了那个时候,皇帝会不会打户部的主意?

这貌似是肯定的……

杨一清是首辅但是他兼着户部尚书,按常制,首辅一般不兼实职,但是皇帝让他兼着,杨一清也不会有意见。

更何况朝臣都知道嘉靖朝的官难做,尤其是户部尚书更难做,所以也没谁提出异议。

既然还在户部尚书的任上,那么杨一清就必须要保证户部的利益或者说财权不被皇帝侵蚀,你当户部愿意整天哭穷?

还不是因为穷怕了,现在难得富裕,自然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财政成果。

杨一清不怕皇帝要钱,因为要也没有,但是他怕扣啊……

皇帝虽然在各州府成立了税司,还创建了审计制度,但是不管怎么折腾,税司收的税终究还是进入户部,这一块皇帝也收不走,否则这朝堂非得吵翻天不可。

但是每年拨给户部五百万两的盐税呢?

这一块走的可不是税司,而是从盐政衙门直接送到钱庄,然后皇帝从钱庄拨银子给户部。

这要是扣了,户部就算搬石头砸天估计都没用。

面带苦笑,杨一清将脑海中纷乱的念头抛开,继续问道:“陛下打算如何裁撤屯兵?”

“废除兵籍制,所有屯兵归为民籍……”

“陛下!”一直不吭声的梁储惊呼道:“户籍制度自太祖时期传承至今,并无不妥之处,岂可轻言废弃?”

“并无不妥?”朱厚炜冷笑道:“当兵的世世代代就该当兵?打铁的子孙就活该世代打铁?在朕的眼里,大明的户籍制度乃是古往今来最让人觉得无法理解的制度,简直莫名其妙!”

“非也。”梁储摇了摇头道:“大明并未断绝兵籍、匠籍乃至商籍子孙后代不得科举,大明非民户、士籍高中位列朝堂者比比皆是……”

“梁爱卿的意思朕明白。”朱厚炜不悦道:“但是梁爱卿却不明白朕的意思,朕的意思是生在匠户之家的汉子,明明孔武有力,明明有着一颗报国从军之心,想要凭借战功觅封侯,然而就因为自己不是兵籍,所以就不能从军?

而军户家的子嗣体弱多病,根本不适合当兵,却在走不了仕途的情况只能当兵混日子,这种兵大明要了何用?

朕兴天下文教,在不久后大明将会诞生出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有些学的是匠作,可却是民户,是不是只能去种地,有的学的是医,但户籍是商,是不是只能从商放弃医道?”

梁储无言以对……

其实户籍制度,对于读书人而言,是能够让他们体现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实际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而且皇帝说的确实是在理,那么皇帝想要废除现有的户籍制度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至少比起商税、军制这些改革,实在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杨爱卿。”

“臣在。”

“杨爱卿兼领户部,这户部制度改革就交给户部去做,拟定好条陈,朕当昭告天下。”

“臣遵旨。”

朱厚炜眉头舒展了不少,委实没想到这一次内阁竟然会这么干脆,要知道以前为了商税还有兴学,内阁可是据理力争过,只不过没争过他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很多人对于大明文官的印象并不算好,甚至不少后世喜欢历史的人对于大明又爱又恨。

之所以爱是因为大明乃是最后一个正统的汉人王朝,而且‘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几点太过于深入人心,再加上明亡之后统治华夏的是腐朽无能的清朝,所以不能不爱。

而恨……

除了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外,最恨的就是文官,尤其是明末时期的东林党。

甚至不少主流观点,直接将明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东林党,东林党是不是该背这么大的锅?

当然该,至少没有这群祸国殃民的所谓东林君子,大明不会亡的那么快……

普世观念当中,大明的文臣就是一群垃圾,他们为了限制皇权不遗余力,为了争权夺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于是聪明的嘉靖的在后宫和官员玩起了哑谜,叛逆的正德搬进了豹房,可怜的万历被逼的差点发疯,直接藏进后宫,几十年不上朝,最后穷的发疯派太监去收税,还被地方士绅打死了几拨……

这就是大明官员的德性,但是说句公道话,在中前期,在利益阶层还没有完全固话,没有根深蒂固之前,大明的文官多少还是有些操守的,也诞生出了几个名传后世的名臣。

比如于谦、杨士奇、杨廷和、杨一清、王守仁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