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议和的机会?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议和的机会?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42:39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议和的机会?

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锅。

这句话不仅仅用在军队。

也可以用在地方。

一个地方的新政,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推行落实的力度如何,这是和地方一把手有直接的关系的,一州总督,他的态度,代表了总督府之下所有人的态度。

毕竟但凡在官场上混的,都会去猜测自己上司的心思,绝大部分人,都是投其所好,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的仕途走得长远。

除非是这个人本身就已经有自己的意向。

不然很多没有政治意向的官吏,都会看新长官的心思而定自己做事情的态度,这是一种官场常态,哪怕几千年下来,都改变不了的一个规则。

所以用对人才是关键。

巴蜀五州的总督,算是暂时有了定夺,接下来,就看他们能不能把新政给落实在地方之上,彻底改变地方那种不作为的风气。

地方发展,永远都是和政策挂钩。

所以新政的影响,会比想象之中,还要严重的多,将会席卷地方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明侯府麾下的每一个百姓。

…………………………

时间过的很快。

从推行新政开始,已经过了大半年的时间了,新政还在推行,未来几年之中,明侯府的政治,都是萦绕着这个而争执。

不过暂时来说,新政算是站稳脚跟了,除非发生特别特别大的意外,不然新政基本上是不会的停滞下来的。

新政目前来说,算是成功的。

只是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会知道,新政到底给百姓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

七月八月,是梅雨季。

今年雨水较多。

荆州已经很多地方决堤了,淹没了不少农田,房屋,破坏了很多官道,不说经济损失,单单是汇报上来的伤亡,都已经高大上百人之多了。

“防洪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我说的很多次了!”

昭明阁的会议上,牧景吐沫横飞,竭斯底里的声音在不断的回荡:“可现在,还是出现了这么多纰漏,非要等到洪灾来了,再去关心,伤亡已经造成了,怎么弥补,一条命,一个家,毁掉的不是一个人,是一家人,他们这算是什么父母官!”

“主公,此事我有责任!”

刘劲站起来,拱手请罪:“去年我们把防洪提前安排了,但是今年因为新政的事情,我耽误了这边的进度,很多事情没有及时的交待下去!”

新政推行,事情繁忙,倒是原来的很多事物,被耽搁了。

“请罪有用的话,还要大理寺做什么,现在说这个,一点毛用都没有!”

牧景拍着案桌,道:“给我说点有价值的!”

“主公,洪灾已经发生了,追究已经没有意义的,目前我们还是要做好的救灾的准备,荆州去岁才归降,今岁更是推行新政,如今突然遭遇如此天灾,我怕人心惶然,会被有心之徒利用!”

胡昭说道。

“蔡参政还在荆州,给他诏书,以他为的救灾大臣,另外把景平令给他送过去,见令如见吾,若有不从,先斩后奏!”

牧景强硬的说道。

蔡邕是参政大臣,参政大臣的权力在昭明阁,在地方其实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加上景平令,那才是真正的手握荆襄大权。

“诺!”

霍余把景平令和诏书一起送出去了。

“目前巴蜀之地的灾情如何?”

“问题倒是不大,自从我们入主汉中以来,不仅仅在驰道修筑方面下了苦功夫,在水利方面也做了一下工程,而巴蜀之地本身的地势还算挺拔,除非是百年不遇的大洪灾,不然很少会牵涉我们这里!”

秦颂回答牧景。

巴蜀作为天府之国,自有地理优势,这里能成为天下一等一的大粮仓,气候土壤不说,首先水资源丰富而且鲜少会有这种天灾的事情。

“明侯府下,皆为一家人!”

牧景沉思了一下,对秦颂说道:“衡父,你准备一下,从巴蜀开仓,运粮去荆襄,天灾我挡不住,但是**我得管,不能让一个人饿死,是我们明侯府在这一次的救灾的目标!”

“诺!”

“同时命令医司和医学府,立刻派去医者,前往灾区,历史总会告诉我们,大灾之后,就是瘟疫横行,预防为主!”牧景曾经亲自给医学府写过一篇防止灾后瘟疫的文章,后来这一篇文章被张仲景看到了,奉为天书,在医司推广,这方面不管是医司还是医学府,都应该有些的准备。

“诺!”

“至于地方的问题!”

牧景把心一横对着戏志才说道:“让诸葛亮和周仓,提兵布严,另外命六扇门,任何人破坏秩序,有杀错,不放过!”

“诺!”

戏志才是新政形势有些稳定,才从白帝山上下来的,现在正在主持西北战役的问题。

“散会!”

牧景拍拍案前,淡然的道。

众人鱼贯而出。

胡昭倒是留下来了。

他自然是有事情和牧景商量。

“景武司今天早上送回来的消息,直接送上来了!”胡昭把手中的一张纸给了牧景。

这是译后的文件。

景武司有密级的消息,都是通过密码传递的。

“江东那边很严重?”牧景眯眼。

“江东多河多江,水域纵横四方,而且还是大江下游,荆襄都损伤了不少,他江东岂会好过,今年的洪灾,恐怕谁也没想到,会这么猛烈!”

胡昭说道。

“你想说什么?”

“议和!”

胡昭自然不是关注江东的灾情,他虽不是冷血的人,可江东和明侯府本是敌人,他也不可能去可怜敌人,这事情对于别人来说,只是灾情,但是对于胡昭而言,就是一个关于大局的事情。

“议和?”

牧景冷笑:“有着必要吗?”

“当然有!”

胡昭解析说道:“主公,首先我们的战略部署,从来都不是取江东为先,江东多江多河,水军纵横,易守难攻,即使我们倾巢而出,即使我们水军发展起来,打下来也是血流成河的问题,而且他们可以凭借水师一步步退,把我们拖死在战场上,让我们得不偿失!”

历史上刘备征伐东吴,却陆逊步步后退,把战线拉长之后,以水军之势,打通沿江之道,直接火烧连营。

这江东在水军之上的优势,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水路和陆路上的齐头并进,能让江东在防御上有了一块铁板一样的保护。

所以明侯府的战略部署,一直都是倾向于,先去中原,然后攻略北地,最后才取江东。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出兵中原,那么邻居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得弄好,哪怕只是明面上的面子,也得过得去才行!”

胡昭继续说道:“之前我们和江东的关系,闹的太僵了,现在正是缓和的时候!”

“江东当初和我们结盟,转过头就撕掉了盟约,差点让戏志才饮恨荆州的战场,我可不相信盟约带来的关系!”

牧景道:“他们要打我们的话,早晚还是会打,该防备的兵力,还是要防备的!”

“我并没有说,不防备他们!”

胡昭沉声的道:“我自然知道,他们不可信,但是说句不好听的话,主公,要是给你机会,你会兼顾盟约,还是冒险得一个机会杀入我们明侯府的腹部,要不是主公挥军回师,恐怕他孙伯符的大军,已经兵临江州了,是我们给了他们机会,这也怨不得他们!”

一个诸侯集团,和另外一个诸侯集团之间,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真诚,只有利益,利益要是来了,别说一纸盟约,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

“这倒是!”

牧景想了想,如果自己站在江东的立场上,恐怕也会这样选择,孙策做的没错,一个江夏,还是没有得手了,只能看着,摸不着的东西,哪比得上直捣黄龙,拿下整个西南更加有诱惑性,什么背离盟约,盟约这东西,可从来都不是能限制得住人的。

“既然明知道,我们和江东有不可调和的利益,那你还和他们议和,议和有用吗,不还是敌人,到时候又来一只盟约,都不当一回事了,多此一举而已!”

牧景不解。

“我说了!”胡昭道:“即使是面子上,我们也的和江东表现出和善,一旦我们进攻中原,我们不拉拢江东,别人也会拉拢江东了,而且……”

他微微眯眼,眸子闪烁精明的算计:“江东如今水泽地域,百姓受灾,孙氏政权正逢大难关口,半死不活的状态,可也别想一棍子打死他们,要是这时候趁着他们病,而出兵攻取,恐怕会适得其反,引起他们强硬的反击,得不偿失,与其让他们和我们拼命,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给他们买一个好,他们要是有胆承我们这一份情,对我们来说,不见得是坏事!”

“卖人情啊?”

牧景这倒是来兴趣了。

以荆襄的情况来说,都需要巴蜀救援,不然肯定会有饿死的人,江东受灾更甚,必然会更加难过,这时候江东肯定陷入粮草的问题了。

人情倒是可以卖一卖的。

有一句话,胡昭没说错的,如果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趁他病要他命,不仅仅要不来他的命,还会引起江东的全民反击。

到时候明侯府就是吃不着狐狸,把自己惹得一身骚了。

“就怕他孙文台不敢接我这个人情!”牧景想了想,说道。

“接不接,得看他孙文台的魄力了!”

胡昭耸耸肩:“选择权给他,一边是低头,一边是江东百姓,他怎么选,是他自己的问题,但是对我们来说,都是好的!”

“说的对!”

牧景雷厉风行:“来人,立刻把鸿胪司的伊籍给我请来!”

……………………………………

江东。

谁也没想到,今年的降雨会这么恐怖,整个江东已经不少地方被淹成了一片泽国,淹没的农田,坍塌的房舍,受灾了百姓,数不胜数。

天灾更甚**。

**尚有度,天灾始终无情。

吴侯府已经陷入了一片动乱之中。

“鄱阳湖决堤的事情,必须要处理好,第一时间以救百姓为主!”

“告诉吴郡那边的人,看好钱塘江!”

“会稽那边,尽可能的运粮北上!”

孙坚跪坐高坐之上,一张脸阴沉的当能滴出水来了,谁也没想到,天灾来的这么凶猛,一下子把江东陷入了风雨之中。

“父亲,人心不安,如何安之?”

孙策站出来,拱手问。

“子布,汝意下如何?”孙坚西陵一战,被废了大半功力,身体也差了很多,倒是新心性成熟的很多,以往他都是看重武将,但是从西陵回来,他开始大力提拔文臣。

张昭,张子布。

今江东第一谋臣。

他和周瑜不一样,周瑜善于军谋,但是张子布确是江东政权稳定的主心骨,孙坚孙策时常征战,大后勤的事情,一般都是张昭处理。

天下闻,明侯府有胡昭,胡孔明,江东吴侯府也有一个张昭,张子布,天下二昭,乃是并肩齐立。

“主公,大公子担心的在理,天灾之甚,人力卑微,可百姓是命,终究是我们江东的根基,天灾再大,大不过人心!”

张昭拱手行礼,然后施施然的道:“人心若乱,江东必乱!”

“如何能安抚民心?”

孙坚问。

“本该主公行四方而安民心,可如今建业,主公绝对不能离开半步,天灾之下,免不得有人暗藏祸心,主公一身系我江东之安危所在,万万不可动!”

张昭想了想,道。

“那吾代父亲行四方,安抚百姓!”

孙策请命。

“不可!”

另外一个男子站出来,江东双张,一个是张昭,另外一个是张,皆为江东无双之谋士,深得孙坚之器重。

张拱手说道:“主公稳江东,大公子必须坐镇军中,地方乱了,我们还能平,若是军中出现了问题,我江东恐怕就在无宁日!”

“幼台可去?”孙坚问。

孙静,孙幼台,孙坚的弟弟,代表孙坚,也是可以的。

“不足!”

张昭想了想,道:“孙将军一人,不能让百姓彻底安心,若能让二公子随之,或许会更好!”

大公子孙策,二公子孙权。

“仲谋?”

孙坚看了一眼孙策。

“二弟甚好!”孙策拱手说道:“某如今动不得,二弟便可代替父亲,行江东四方,安抚百姓,此乃为江东之太平!”

“好!”

孙坚也同意了:“下诏,命孙静孙权,持我古锭战刀,代我吴侯府巡视江东灾情,有临断之权!”

“诺!”

立刻有人拟写诏书下令。

“主公,还有一个问题!”

“粮草是吗?”

孙坚脑仁疼,什么都比不上粮草不足的困难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