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庶子夺唐 > 第二十二章 并州大都督

庶子夺唐 第二十二章 并州大都督

作者:江谨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0:52

第二十二章 并州大都督

李靖固然功高望重,更是朝中权贵,由他来做这个传旨之人自无不妥,但朝中还有一个人比他更为合适,那个人便是李恪。

论身份,李恪贵为皇子,当朝楚王,比之更显李靖尊贵;论功绩,李恪在突厥为质四载,北伐之战中出力甚多,与李靖并为首功;论亲疏,眼下突厥主将,多与李恪相识多年,自也卖李恪几分面子。皇子出使,既显李世民重视突厥,对薛延陀更多了几分威慑。

当李恪在府中得到传召的消息,也知李世民所为何事,没有半分耽搁,当即便进了宫。

“儿臣李恪拜见父皇。”当李恪走进甘露殿时,户部尚书唐俭、司农卿李纬、太府卿萧钦俱已离去,殿中只剩下李世民尚在殿中,李恪上前拜道。

李世民抬了抬手,对李恪道:“恪儿来了,快坐。”

“谢父皇。”李恪应了一身,在殿中一旁的锦凳上坐下了。

李世民当先问道:“恪儿可知今日为父传你入宫所为何事?”

太府卿萧钦是兰陵萧家子弟,萧钦方才在殿中所言本就是李恪所教,李恪怎会不知李世民传他入宫何意,不过李恪的谋划自也不会表露出来,李恪回道:“儿臣返扬之官在即,莫不是父皇对儿臣另有叮嘱。”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这扬州你一时半会儿怕是回不去了。”

李恪似是不解地问道:“儿臣不知父皇何意?”

李世民道:“你生于关中,又在大漠数载,想必在扬州也待地不甚习惯,昨日你请缨北上,为父并未允你,今日为父便为你另安排一项差事,让你北上一趟。”

李恪闻言,起身应道:“儿臣愿听父皇安排。”

李世民看着李恪豁然起身,连忙压了压手,笑道:“你我父子闲聊,不比朝堂那般规矩,坐下,不必起身。”

“诺。”李恪笑着应了一声,又坐了下去。

李世民问道:“你可知朕为何要遣你北上一趟?”

李恪回道:“近日北地最大的事莫过于大度设兵围定襄城了,父皇此时遣儿臣北山,莫非也是为了此事?”

李世民回道:“不错,正是此事。朕欲加封阿史那思摩为突厥可汗,你与突厥人有旧交,名望颇重,朕要你亲自北上传旨。”

李恪想了想,问道:“父皇急着要儿臣北上,恐怕不止是为了册封突厥这般简单吧?”

李世民道:“不错,朕欲使你为使,一来册封突厥可汗,给阿史那思摩一个名分,二来震慑薛延陀,叫薛延陀日后行事多加仔细,不得逾矩。”

李恪脸上露出了满满的讶色,问道:“父皇难道准备就此放过薛延陀吗?薛延陀狼子野心,早晚必还会南侵,若只是册封突厥,只加敲打,恐怕不治根本啊。”

李世民长呼了一口气,无奈道:“恪儿的意思为父何尝不知,为父也想挥师北上,一举平定薛延陀,但无奈粮草不足,暂无力大举北伐啊。”

李世民的难处早在李恪意料之中,但李恪闻言,还是眉头微皱着问道:“所谓‘军无辎重则败,军无粮则败’,粮草若有不济,确不可擅动刀兵。只是兵贵神速,若是此次不能北伐,待到来日,有所准备的不止是大唐,还有薛延陀,父皇还需早做准备才是。”

此事之后,大唐和薛延陀的脸面便算是彻底撕破了,所谓的和平不过是名存实亡,两国之间也早晚必有一战,大唐筹备北伐,薛延陀自然也是如此,到时想平薛延陀,决然不易。

李世民赞同道:“恪儿所言甚是,薛延陀之事确该早做谋划了。”

李世民之言方落,李恪便顺着李世民的话道:“儿臣昨夜思虑许久,倒有一策,愿献于父皇。”

李恪在北地四载,和突厥还有薛延陀打交道最多,若论对薛延陀和整个铁勒九部的了解,满朝权贵,无人及得上李恪,李世民听得李恪之言,忙问道:“恪儿有何良策?”

李恪回道:“薛延陀乃草原部族,薛延陀所强,在铁勒九部,也在草原各族,若只论郁督军山的汗庭,拥兵尚不足八万,而且又非尽是精锐,若是能自内分之,破薛延陀便不难了。”

李世民缓缓点了点头,道:“不错,恪儿既出此言,必是已有良策了?”

李恪道:“父皇可知汉之‘推恩令’?”

李世民听了李恪的话,先是面露思索之色,紧接着,脸上面露出了笑意。

李世民道:“恪儿是想借分封夷男诸子分化薛延陀?”

李恪道:“不只是薛延陀,还有铁勒,父皇可下旨封薛延陀之子为小可汗,亦可册封铁勒九部中实力较强的回纥和契苾等部为汗,以分化薛延陀之力。”

“我儿这是阳谋。”李世民赞许地点了点头。

李恪所言是阳谋,是哪怕夷男看出了大唐的用心,也无从拒绝的阳谋。

在草原之上,可汗是至高无上的称谓和荣耀,是无数草原部落无法拒绝的渴求,李世民若是以天可汗名义下旨册封他们为汗,哪怕他们明知接封会惹恼了夷男,但面对可汗封号的诱惑,他们不会也不愿拒绝。

同样的,夷男明知李世民此举是为分化薛延陀,但夷男也不能从中阻挠,若是阻挠,便是直接与铁勒各部为敌,到时不必大唐动手,他们铁勒内部便会自起纷争。

李恪道:“铁勒九部,若各自为政,不再以薛延陀为尊,短则三五载,长则七八载,便可分化铁勒,择机一举定之。”

李恪口中还在说着,李世民看着眼前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李恪,骄傲与欣慰的感受在心中交汇,李世民突然发现,不知何时开始,他的爱子竟已可以独当一面,真正地坐镇一方了。

并州多战,又有大唐龙兴之地,北都太原坐落于此,更与关中隔河相望,是关中的东北屏障,北地第一重镇。

正因此地之重,故而李世民不敢轻易将并州委手于人,哪怕是昔日旧部李绩,李世民也是以年幼的李治为并州大都督,以李绩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代行大都督权,不敢轻易将并州大都督交给他。

若是以往,北地尚安,如此作为自无不可,可如今大唐和薛延陀已经撕破了脸面,早晚必有一战,若是此时并州军事首官还是李治遥领,便有所不妥了,行事也难免有不便之处。

李世民要动薛延陀,便需一绝对信得过的心腹之人经略北地,而比起外臣,李世民最是信重的自然是自己的亲子,而在李世民诸子中,又以爱子李恪文武双全,对草原各部最是熟悉,自然是经略北地的最佳人选。

李世民脑海中闪过了一种念头,忽然脸色一正,待李恪说完后,郑重地问道:“恪儿,若是你主并州军政,以平薛延陀,你待如何?”

李恪虽早有腹稿在胸,但还是思虑了片刻后才回道:“先行推恩之令,分化铁勒,自内离间,而后西结西突厥,东交辽东诸部,以东西牵制。屯田数载,以兵代牧,而后寻机北上,东西合击,内外夹攻,必可破薛延陀。”

李恪所言,主次有序,轻重得宜,正和李世民所想,李世民脑海中的念头便愈发地坚定了。

在李世民看来,前隋之所以亡,除了隋炀帝暴虐无道外,还有一个缘故,那就是前隋未行分封。隋炀帝尽收宗室之权,又将子孙尽数圈养于身侧,以致前隋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可宗室无权,根本无力平乱,只能坐视杨氏失了天下。

李世民借前隋亡国之鉴,重分封,而轻郡县,故在李世民登基之初便欲行分封之制,只不过朝中阻力甚大,只得暂罢。

当初李世民欲行分封之制,将诸子分封于天下各要州,各掌权柄,以众星拱月之势巩固长安,那时李世民便有意将行伍出身的李恪封于并州,以为长安北线屏障,只不过那时的李恪尚且稚嫩,恐难当大任,可如今看来,李恪已然长成,只要再有良臣辅佐,把控大局,便可为之。

李世民看着李恪,问道:“恪儿,朕若以你为并州大都督,经略北地,主平薛延陀之事,你可敢应下?”

李恪说了这般许久,等的就是李世民这句话,李世民话音刚落,李恪便当即应道:“有何不敢,父皇若委儿臣平北要事,儿臣可立军令状,六载之内,必灭薛延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