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三百零六章 崇祯新政

大明合伙人 第三百零六章 崇祯新政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3:53

第三百零六章 崇祯新政

各种新兴事物的发明,自然是有利于推动大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这还不够。

大明很多封建制度,依然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通过史料和书籍,经过一年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了解,崇祯已经知道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封建制度的优越性。

而想要成为中兴之主的他,在潜移默化中,以及沈浪的影响下,自然也愿意尝试着去接受这种新制度的改变。

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期,大量的封建腐朽贵族大臣被清洗掉,遭遇的上层阻力将会小很多,再加上最大的流寇被剪除,国内相对稳定。

即便因为推行改革,影响一些人的利益而造成动荡,中央朝廷也有实力予以平定,保障改革的稳步推进。

既然如此,沈浪和崇祯商讨之后,觉得可以逐步实施了。

当然,在这之前要确定政体形式。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可是有着几种政体形式,比如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不出沈浪意料之外,崇祯最终选择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想要一个封建君主**的皇帝直接放弃权力选择其他三种制度,真的很难。

不过,哪怕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相对于封建制度,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也表明崇祯愿意主动放弃部分权力。

而君主立宪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拥有内阁和议会。

大明有内阁制度,但是内阁的运作和职权与现代内阁还是有不小区别的,所以崇祯重新对内阁的职责和权力进行了重新赋予,并进行了细分。

内阁成员有总理大臣、国防大臣、外交大臣、财政大臣、教育大臣、交通大臣、卫生大臣等组成,总计有十五人之多。

但是,此时大明的内阁成员只有五人,还差十位。

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甄别,再结合史料的记载,在沈浪的配合下,崇祯将选定的十人纳入内阁,组成了以总理大臣蒋德璟为首的新内阁。

至于议会,奉行的是两院制,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

上议院的议员,除了少部分由崇祯任命之外,其余的由两京十三省进行推举,暂定为两京各六人,每省各四人。

而下议院,则根据各省户籍人口进行名额分配,人口越多的省份,所得的名额也会相应增加,每省至少有三个名额,下议院人额上限定为两百人以内。

不过,被推举的人最终是否能够进入议会,还需要经过崇祯的最终批准。

两院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他们分别议事,讨论议案,分别通过,和内阁一起对皇帝负责。

政体形式选定了,就要推行各种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改革。

这些改革主要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司法改革、交通改革等。

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剥夺皇亲国戚的封地,收归国有。

削弱宗藩待遇,亲王入京,不得出京,由国家供养,但不得参政。

除继承爵位的可以世袭罔替之外,余者每传一代爵位就降一级。

改土归流,废除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由中央朝廷直接统辖,与其他各省一样实行地方行政制度。

废除传统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所有宗室成员归为“皇族”;勋贵诸侯归为“望族”;官绅士大夫归为“士族”,其余工农商等一律归为“平民”,并允许各等级之间进行交往。

经济改革:鼓励和推进新兴的工业技术,改工部为工商部,管理工商业,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全面解除海禁,鼓励海外贸易的发展。

不管是皇族还是其他阶层,只要不当官,皆可以参与到工商业和农业中,鼓励私人开办实业。

土地改革:废除原有的土地政策,允许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

教育改革:大兴教育,废八股,推崇科学技术;两京及各省创办学校,教学制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其中小学为免费教育。

从小学开始推行汉话拼音,并逐步将沈浪从现代社会带过来的一些翻译好的书籍当成教材,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改革:精简军队,改革军队编制,实行征兵制。除独生子和身体有疾病不宜当兵之外,凡年龄十八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服兵役,多子的人家抽一子服役,以长子优先,服役三年。

所有新兵训练改用勇卫营的训练方式,筹办军校,武科停试弓箭刀剑,改试枪炮、拼刺。

严禁大家族武装家丁,持有兵器,并对全国的兵器进行管制。

至于司法改革和交通改革还没有完全确立下来,因为司法改革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包含刑法、民事法、商法等。

眼下也没有其他国家的法系可作参考,只能通过沈浪带过来的后世应用很广的法系进行归纳和应用,但这需要一个仔细推敲和琢磨的过程。

交通改革主要包含公路和铁路,但这些都要依赖于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只要相应的条件满足,交通改革实施起来反而是最简单的。

以上就是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被称为“崇祯新政。”

为了让改革的政策快速的在整个大明宣扬开来,并推广下去,《明报》详细的刊登了所有的改革内容,并大量刊印,然后向全国进行发行,一直到县一级的行政单位。

同时,崇祯下旨让各省、各府、各州县的官员一律配合推广,并派出五城兵马司的差役用大喇叭公开宣扬,让不识字,道听途说的人能够详细的了解各项政策。

一时间,整个大明好像都要沸腾了一般,

大明不是没有经过改革,有一些年纪大的人还亲历了张居正的改革时期。

但是“万历新政”与这次的“崇祯新政”比起来,简直是太小巫见大巫了,崇祯新政的大多改革内容,甚至是闻所未闻。

这次的改革可以说是从内到外,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与大明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涉及面如此之广,自然牵扯到的各方利益也就非常广。

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既得利益者,迅速表达了对崇祯新政的强烈不满,反对声四起,甚至是不惜直接煽动和阻挠。

“陛下是不是得了癔症,我等宗室在自己封地,一直老实本分,又无兵权,居然要全部收回封地,如此削藩有何意义?”

“我等封地,可是按祖制封赏的,他崇祯一直说太祖显灵,可他如今是在公然违逆祖宗的法令啊。”

“还要将我们召回京师,这不是要将我们都放在眼皮子底下关起来吗?”

各地的宗室成员对新政中对皇族成员的处理方式是非常不满的,感觉崇祯是在毫无根据的强行削藩,剥夺他们的大部分家产,还要将他们软禁在京师。

这简直是在背叛祖宗之法,不给活路啊,丝毫不念及同宗同源之情。

若不是手中没有兵权,不然的话,真的要起兵造反了。

“这简直是胡闹啊,废八股,这是要断了我等读书人的前程啊,我等十年寒窗苦读一文不值啊。”

“八股绝不可废。”

“反对废八股。”

一群书生高声疾呼,呼吁更多的读书人加入他们,极力阻止这项政策的推行。

“若这地税法实行,我刘家每年得多交多少两银子啊,老夫是万万不敢苟同的。”

“陛下不是抄了那么多银子吗?流寇李自成被剿灭,听说也缴了很多金银财宝,可朝廷为何还要从我等手中抢夺银子呢?这是要把我们也逼反吗?”

地主乡绅对新的土地政策深恶痛绝,感觉大把的银子要往外流,这简直是在割他们心头上的肉啊。

“孩子他爹,地税真的要变了吗?”

“真的,真的,县城都传开了,孩子他娘,以后咱们就可以少交三成的税,四娃不用送人了,咱们可以养活,可以养活了。”

“太好了,太好了……”

平民对土地改革还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这项改革只是让拥有土地更多的人多承担了一些责任,对地少的农民是利好的。

“这征兵制简直是不可理喻,竟然连本公子都要去当那**,我爹可是知府,除非直接给本公子一个总兵当当,否则谁敢抓本公子去当兵?”

“娘啊,朝廷竟然想让孩儿去当兵,孩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咱们家这么大的家业岂不是要便宜了老二?孩儿可是嫡长子。”

“我儿莫慌,为娘这就去和你爹说道说道。要是让我儿去当兵,为娘不活了。”

征兵制没有将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和富家子弟除开,那些符合年龄的少爷公子都在征招的范围内。

这些人大多醉生梦死、游手好闲,怎会愿意到军中去受苦。

而且当兵在他们这些人的眼中,就是低等职业,只有没饭吃的泥腿子才会去当兵混口饭吃,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们,所以极力反对,其父母大多也不赞同。

海禁的问题,在大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争了这么多年,也只是开了一个福建漳州的月港。

这一次,崇祯新政直接全部开了,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海禁切不可轻开啊,否则祸患将至啊。”

“海禁开了,海禁开了,好啊,太好了,这样就可以放心的出海了,这日子有盼头了。”

“海禁一开,这内河漕运怎么办?这一下要砸了多少人的生计,简直是不可理喻,不可理喻啊。”

每一条政策,都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对自己有利的便赞同,对自己不利的便极力反对。

一时间,风起云涌。

更有甚者,甚至准备组织武装反抗。

西南的一些土司也在蠢蠢欲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