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一百七十八章 精致利己主义者吴三桂

第一百七十八章 精致利己主义者吴三桂

吴三桂虽然对崇祯的这份圣旨很不满,但他却不敢表露出来,因为这其中可是透露了不少内容。

以前关宁军即便没有战功,陛下也不敢大加斥责,还要多加安抚。

原因很简单,大明的辽东诸城以及山海关还需要关宁军守卫。

陛下更担心关宁军会步孔有德、尚可喜等人的后尘投清,从而让大明国门向满清彻底敞开。

而现在陛下敢这样斥责关宁军,甚至有要克扣关宁军粮饷给勇卫营的意思,那是不是不担心关宁军做出违逆之事了?

陛下的底气何在?勇卫营。

勇卫营这段时间的巨大战果给了陛下巨大的信心,不需要关宁军就可以独自面对建虏入寇了。

八千勇卫营敢直接与一两万建虏在城外野战,并取得大胜,那几千勇卫营就能够守住山海关。

所以,关宁军已经并非不可替代。

正因为如此,心里对关宁军的长期不满,就此爆发了。

当然,这里面恐怕少不了王承恩和沈浪的煽风点火。

特别是王承恩,这刘公公可是王承恩的心腹,而王承恩是沈浪的义父。

刚才刘公公说的这些话,肯定是代表着王承恩的意思。

王承恩这是要干什么?这是想将关宁军排挤走,然后让沈浪独占军功吗?应该是这样。

若真是如此,那说明沈浪已经有足够信心战胜建虏,不担心阿济格的反扑。

这样的话,关宁军更不能走了。

他吴三桂又不傻,陛下在圣旨中的意思看似对关宁军很不满,但并非真的想将关宁军赶走,而是为了逼关宁军出战。

若真的一言不和就回去了,那真的是将陛下给彻底得罪了,到时候他吴三桂和袁督师一样的下场都不稀奇。

吴三桂所猜不错,崇祯的这份圣旨自然是与沈浪和王承恩不关,不过更多的是与沈浪息息相关,王承恩只不过派了一个心腹按照指示行事罢了。

本来崇祯还是有些顾忌的,毕竟关宁军的地位确实比较重要。

而且一直以来朝廷对关宁军也多有依仗,不然也不会弄得天怒人怨也要每年凑出三四百万两的辽饷。

之前一直哄着,这突然就好像要翻脸了一般,万一吴三桂真的恼羞成怒投敌了怎么办?崇祯是有些怕的。

但沈浪作为一个未来人,通过史料以及一些学者的探讨,把吴三桂的性格算死了,这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种人智商高,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形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吴三桂才会在大明、李自成和满清三方之间徘徊。

不管身处哪一方他的心智都不坚定,时刻在算计着自己的利益得失。

在大明与满清暗中牵扯大明亡了,又在李自成和满清两方之间左右摇摆权衡利弊,最终将注下到了满清政权。

投清之后又暗中与南明势力勾结看到南明势力难当大任,便立即下狠手向清廷表忠心,甚至不惜杀死永历帝。

坐镇云贵时,拥兵自重开藩设府几近成了一个独立于清廷之外的小朝廷。

最终在康熙下令撤藩后立即举兵造反。

可见他从未真正效忠过任何人,他只效忠他自己。

纵观吴三桂的后半生,游走在各方之间,真是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人就不能让他掌握太大的权力,不然比那些贪官污吏的危害更大。

而且这种人也不能一直惯着,需要不时的敲打和削弱不然就会恃宠而骄,不知敬畏。

当然这前提是你有敲打他的资本,否则很可能被反噬。

之前崇祯没有那现在有了勇卫营以及勇卫营这段时间的战绩就是。

吴三桂有足够的脑子不用别人帮他权衡利弊,他自己就能够想得明明白白。

他会因为这份圣旨和崇祯翻脸吗?会真的直接回山海关吗?会投清吗?

都不会。

他最大的可能反而是率领关宁军与阿济格交战,不说多拼命,但绝对会比之前卖力。

毕竟阿济格现在是败军之将,士气正是低迷的时候,不趁这个时候建立一些军功,以后怎么保证关宁军的利益?

朝廷不会心甘情愿的每年花费巨资养一支不作为的军阀,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有勇卫营。

如果关宁军的战绩与勇卫营相比太难看,关宁军怎么向朝廷交代。

一年几百万的辽饷就养出了一群草包?到时候真把辽饷克扣一部分给勇卫营都无法反驳。

至于投清,更不可能了,除非在大明没有容身之地,不然谁去那苦寒之地给满洲人当奴才。

满清给得了一年几百万两的辽饷吗?满清能给得了他吴三桂像山海关、宁远那样几乎可以当土皇帝的地方吗?

我吴三桂在皇太极在位的时候都没有投了满清,怎么投你一个样样都不如皇太极的多尔衮。

而且刚辅政不久,大张旗鼓的征明就得到了现在这个结果,傻子才会给你多尔衮当奴才。

心中有了定计,既然这刘太监逼着他吴三桂现在就表态,他就给出态度。

便直接道:“关宁军并非不战,还请刘公公替长伯回禀陛下。”

“长伯先前所虑甚多,顾及建虏势大,关宁军精锐若全部葬送在此,山海关危矣,从此国门洞开,大明危矣。”

“如今,勇卫营旗开得胜,关宁军已察觉建虏乃外强中干,必驱之,必战之。”

刘公公则是皮笑肉不笑的道:“如此甚好,不过咱家不急着回去,倒想看看关宁军是否真的想战,还只是做做表面功夫糊弄陛下。”

杨坤、胡守亮等众将真的恨不得把这死太监的嘴给撕碎,说话真他娘的太难听了,这狗东西怎么活到现在的。

吴三桂倒没怎么生气,至少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何必同这样一个太监置气呢?到时候在陛下面前给你穿小鞋就得不偿失了。

他笑道:“若刘公公不急着回去复命,不嫌军中清苦,想待多长时间都行。”

刘公公对吴三桂的态度还算满意,立即追问道:“那吴总兵何时用兵?”

吴三桂没有迟疑的道:“现在就用兵。”

杨坤和胡守亮听到一惊,胡守亮直接道:“大人,我大军也与建虏连战数场,且天色已晚,何不待明日再行出兵?”

吴三桂知道,这话一出来,肯定会受刘太监挤兑。

只听刘公公嗤笑一声道:“勇卫营鏖战一天,斩敌甚多,转战几十里都未喊累,你们一万五打五千,战果聊聊,就喊累了。”

“等你们明日出兵,建虏以逸待劳,关宁军恐怕更不敢战了。”

“咱家还是那句话,若关宁军不敢战,尽早退回,勇卫营就算连战十二时辰,也不找借口,更无怨言。”

杨坤和胡守亮还想争辩,被吴三桂立即喝止,他认真的对刘公公道:“刘公公息怒,为陛下分忧,是关宁军分内之事。”

“建虏新败,正是军心不稳之际,此时出兵,确是良机,再苦再累亦不容错失。”

其实,他也确实担心如同刘公公所言,如果关宁军不出兵,勇卫营会真的继续作战下去。

那样的话,关宁军将如何自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