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太监说话真难听

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太监说话真难听

宣读完圣旨之后,刘公公看着吴三桂似乎愣在那里,便出声提醒道:“总兵大人,总兵大人?”

吴三桂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站起身,双手接过圣旨。

他恢复平静,客气的对刘公公道:“刘公公,此番旅途劳累,末将已经为你安排好歇息的地方……”

刘公公则是摆摆手说道:“咱家是否能歇息,还得看吴总兵的意思。”

吴三桂微微一愣,追问道:“不知刘公公此话何意?”

刘公公振了振嗓子,沉声道:“陛下让咱家亲自问一问吴总兵,关宁军是战,还是退。”

吴三桂神色一正,毫不犹豫的道:“关宁军上下对陛下,对大明赤胆忠心,自然是战。”

刘公公点点头,继续追问道:“如何战?还如今日这般,三倍于敌,却无法退敌?”

“这区区五千建虏,勇卫营不须千人,不消半日即可退之。”

“陛下权衡,国库空虚,关宁军战力不佳,却所耗甚大。”

“若退回山海关,或可将这些粮饷拨于勇卫营,勇卫营上下必然更加用命。”

听到这些话,不光是吴三桂,关宁军其他将领无不心中大怒。

这不但是贬损关宁军,还要从关宁军嘴里虎口夺食啊。

吴三桂的面上没有看出有任何的不快,他只是平静的回应道:“建虏未退,关宁军怎能退避?刘公公多虑了。”

“刘公公想必身心乏累,先去稍歇片刻,待末将与众将商讨退敌之策,再禀告公公。”

刘公公却是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继续道:“咱家来时,建虏已被勇卫营吓破胆,连大营都不要了连夜拔营而走。”

“咱家不懂军略便深知此乃破敌良机不知关宁军还有何疑虑?”

吴三桂沉声道:“并非疑虑,只是此乃军国大事并非儿戏自然需要商讨准备一番。”

刘公公轻笑道:“幸勇卫营不会如此,否则今日哪会有如此战绩。关宁军瞻前顾后贻误战机,咱家认为还是自回山海关为妙免得拖了勇卫营后腿。”

刘公公这话就非常不客气了这显然不是崇祯让他说的,而是他自己的心里话。

关宁军一干将领早就忍受不住,此刻哪里还能沉默,副将杨坤脸色难看的斥责道:

“一口一个勇卫营既然勇卫营如此善战何须我关宁军出战,勇卫营自去灭了建虏即可。”

刘公公似乎正等着这句话,听到杨坤所说,连忙接话道:

“勇卫营正有此意,虽然鏖战一日全军疲累,但为了能给陛下分忧勇卫营上下依然向陛下请战,不破建虏绝不停战。”

“然陛下心念勇卫营全体将士身心俱疲不忍其苦,才有咱家此行。”

“若关宁军忠勇可及勇卫营十之一二陛下何须如此烦忧。”

“关宁军若战意不坚尽早退去或可让陛下不作他想,勇卫营也能全心对敌。”

这死太监说话真难听,将关宁军贬得一文不值,还一个劲的要赶关宁军走人。

参将胡守亮连忙插话道:“关宁军为大明征战十余载,到刘公公口中却如此不堪,这岂非是在质疑朝廷无能。”

这是要用大棒敲他刘公公了,刘公公也是能言善辨之辈,并未被吓到,他只是嗤笑一声道:

“不是朝廷无能,而是关宁军变了,关宁军已经不是曾经的关宁军了。”

“曾经的关宁军是陛下的关宁军,是大明的关宁军,如今的关宁军,却不知姓甚名谁……”

“你……”这话就说得比较严重了,可以说是大逆不道,杨坤、胡守亮等人心头大骇的同时,皆怒目而视。

看到这些人面色不善,刘公公也被吓了一跳,不会真的向咱家动手吧。

吴三桂见气氛不对,适时的出声道:“关宁军自然姓朱,效忠于大明,陛下知晓,刘公公还请慎言。”

刘公公没再多言,该说的话,他都说了。

吴三桂也不会和这样一个太监斗气,他的眼界没这么低,刚才在他们吵闹间,他想了很多。

可以说,仅仅相隔半年时间,自己这皇帝对自己的态度真的是天差地别啊。

半年前阿巴泰肆虐京畿的时候,他吴三桂更加磨蹭,都没和建虏照面,自己这皇帝还不是得客客气气的。

不但在武英殿设宴款待,还赐予了尚方宝剑,而当时都没有听闻过沈浪和这支勇卫营。

如今,一道圣旨就将关宁军贬得一无是处,反而处处抬高勇卫营。

真是有了沈浪,就忘了他吴三桂啊,自己这皇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新厌旧啊。

可话又说回来,抛开这些感情因素,这段时间沈浪和勇卫营的表现,确实可以用战功彪炳来形容。

今天勇卫营与建虏鏖战一天,其实是分成了多次大战,而勇卫营每战必胜。

若再算上前阵子的战果,那勇卫营的战果就比较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到现在自身的伤亡还不大,粗步估计,勇卫营的总计伤亡应该不超过一千,甚至更少。

这说明勇卫营不是因为某一次运气好,或者某一次战术运用得当才取胜。

而是真正的能战之军,不输于大明历史上的任何一支精锐之军。

战果之辉煌更是大明与建虏作战以来之最,远远超过任何一次大明对建虏的胜利。

而且,这勇卫营还非常用命,真的是从早打到晚,毫不停歇。

想到此,吴三桂也有些汗颜,确实比关宁军强多了。

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抱负,效忠大明,建功立业。

但是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逝,年轻时的幼稚想法早被狗叼走了,现在他吴三桂的个人前途才排第一,首先要为自己建功立业。

不过吴三桂有一点想不通,这般强大的一支军队,怎就会突然冒了出来呢?

周遇吉他自然认识,出身勇卫营。

去年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周遇吉在杨柳青以少胜多打败过建虏,但自身的伤亡和战果完全无法与今天同日而语。

仅仅相隔一年,主将换成了沈浪,招募了一些新兵扩充了兵力,战斗力却是得到了质的飞跃,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吴三桂知道和勇卫营全军配备新式火枪有一些关系,但绝对不仅仅是这个。

若是换一支军队,可能这些火枪早就成了建虏的战利品了。

“沈浪啊沈浪。”吴三桂觉得这个问题最终焦点还是在这个人身上,因为这一系列的变化就是从这个人的出现才开始的。

这一次次的胜利,也是此人在指挥,要说和这沈浪没有关系,那是不可能的。

之前,吴三桂还以为沈浪能够成为勇卫营主将,是因为陛下被王承恩和沈浪蒙骗,毕竟陛下犯这种糊涂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可这次,用人还是挺准的,这沈浪确实有大才,也愿用命,以后要多留意此人了。

从圣旨的内容,以及陛下对此人的器重程度来看,此人和勇卫营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可能已经超过了他吴三桂和关宁军了。

可这沈浪才出现多久?半年时间就超过了他吴三桂十多年的努力。

虽说他吴三桂也认可沈浪的能力,但却不认可陛下对沈浪这般器重。

一个资历如此浅的新人,再有能耐,怎能爬到我们这些老臣老将的头上?

我们这陛下也真是的,喜新厌旧,丝毫不顾忌我们这些老臣老将的感受。

有人说我吴三桂没有年轻时的抱负,失了锐气。

你再看看这沈浪,就是年轻时的吴三桂,他迟早也会变成现在的吴三桂。

这是大明的原因,不是我吴三桂的原因。

如那左良玉,年轻时还不是意气风发,敢打敢战,为朝廷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现在呢?

还有那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甚至都直接投了鞑子。

所以这一切,不是我吴三桂得原因,而是大明的原因。

陛下你今天痛斥我吴三桂,以后就会痛斥这沈浪,咱们走着瞧。

可以说,吴三桂对这圣旨是很不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