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科学家闯汉末 > 第两百七十六章 纸和笔(中)

科学家闯汉末 第两百七十六章 纸和笔(中)

作者:云舒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0:55

第两百七十六章 纸和笔(中)

“青橙,别气馁,这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断吸取经验,就可以成功,让我看看这纸。”

马强走上前,拿起一张放在架子上的纸,试着摸了摸。

嗯...当卫生纸是足够了。

“那我这大概是难产了。”青橙叹了口气,以前都有马强指出明确的方向,青橙只要不断试验,很快就有结果,但这造纸,试验的速度又慢,马强又真的只是知道个大方向——能造,也就没了。

青橙这才感觉到了科研的困难。

“先生,这国相府之后还是小了一些,是否能找个大点的场所?”张宁现在对马强的态度有了不小的转变,语气中多了一些尊重,少了一些淘气。

恩,看来做题果然对调节孩子身心健康有帮助,下次自己还是要劝劝林芝也学着读书,别天天疯玩。

“我已经让人在城边马水边修建一处造纸研究所,等修建完毕后,就可以搬到那边。”

说是研究所,其实是未来是造纸厂。

“这纸的颜色倒是挺白的了,也够软,可以当卫生纸用,也算有商业价值了。”马强努力的安慰着。

青橙一脸怨气的看着马强,自然是不满意马强的安慰之词。

“别看我,这我真的不知道其中机巧,我当年在师门,就是直接用纸的,全得靠你们。”

“如果有对造纸有经验的能工巧匠就好了,对了,这铅笔我写了一天,已经不怎么断了,先生你看看。”

马强接过张宁手中的铅笔和纸,一边试着写,一边问道“对了,青柠姐呢?”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慢慢调养,吕青柠的身体好了不少,但按照李珰的话来说,吕青柠这是先天病,难以根治,不能长期劳累,因此马强便把更加容易做的铅笔项目丢给了吕青柠。

“青柠姐说想做出先生说的橡皮擦,还在找材料。”张宁昂着脑袋回道。

橡皮擦按道理应该是用橡胶做的,马强手里其实是没有这种材料,但马强有杜仲胶,也算能用。

其实说起来,好像最早的橡皮擦是面包...但用粮食来当橡皮,那些穷苦学生大概会一边擦一边吃吧。

虽然铅笔并不是铅,而是石墨,虽然不算什么有毒物质,马强也不想自己的学生们各个都一肚子的墨水...

“这铅笔不错,可以准备大规模生产了,我去看看青柠,青橙,要不你也休息一下吧。”

铅笔的制作难度和纸比起来就好太多了,基本上就是两个木片包住一根石墨就行,难度也不过是如何胶合木片和让石墨粉粘合又不容易断。

马强抬头看青橙头发乱糟糟的还有些心疼。

会造纸的能工巧匠么...马强也寻找过,但由于是皇宫改造的造纸术,现在能用的纸都是洛阳产的,马强还没这本事去挖刘宏的墙角。

虽然马强觉得只要价钱合适,刘宏也不会在意就是了。

罢了,还是再派人去找找看吧,万一能找到呢。

——长安

长安这个昔日大汉的中心,自从王莽篡汉后就再不复昔日的荣光了。

从人口账簿就可以看出其中一二,在公元2年,王莽篡汉前夕,光京兆尹就有人口六十八万,而关中三郡的另外两郡左冯翊、右扶风合计人口一百七十六万,三郡合计两百四十多万人口。

而在公元一百四十年,经历过了王莽篡汉后的一百多年休养生息,这三郡的人口分别为京兆尹:二十九万,左冯翊:十四万,右扶风:九万,合计才五十万出头,可谓是少的可怜。

而接下来的一系列羌乱战事,使得黄巾之乱后,这三郡人口合计只剩下四十多万,正是沃野千里,渺无人烟,偌大的长安城,只有区区不到六万人,和号称百万的洛阳城相比,真的是落魄的可怜。

但此时此刻,因为凉州的叛乱,长安迎来了一个难得的高光时刻。

无数从凉州逃难来的士族、百姓都聚集在长安,等待重返家园的时刻。

这其中,便有一对兄弟,正在皇甫嵩的府邸中做客。

皇甫嵩做为主帅,基本都在军营中,这片府邸反而成为了这两个兄弟招朋呼友的场所。

“伯英兄!文舒兄可在此处?”

两个士子走在府邸内,大声的喊着。

“好字!”

随着一片欢呼声,二人找到了他们的目标。

在一个庭园里,四五个儒生正围在一起看一人写字,那人发须斑白,穿着朴素,手中大笔如龙蛇狂舞,一气呵成,让人光看就觉得是一种享受。

二人对视一眼,走了过去,一看那字,也不由的叫好了起来。

只见那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却是草书极品。

“好!”

随着那人笔锋回收,众人又不禁齐声喝彩了起来。

“伯英的字,如今可谓天下一绝了!”一个士子感叹的说道。

“文舒的字也不亚于我,只有我三弟叔威,继承我父兵法,不擅此道。”那人抬头看向刚刚进来的二人,喜道“子邑兄,大雅兄,你们怎么也来长安了?”

“你张芝来得,难道我们就来不得,你们兄弟到了长安,不知道有多少士子要来瞻仰当今天下草书二圣啊。”

“哎,你左伯和大雅八分也足成一家法了,我看你们两是在洛阳名头太盛,来我这里躲清静的吧。”

众人顿时大笑起来,不少人感叹,没想到这小小宅邸,居然聚集了四个书法大师,如果再有蔡伯喈到此,必然会成为后世一段佳话。

原来这四人,都是当今天下书法界的标杆人物,刚刚写字的是张芝,西凉三明之一的张奂长子,他和二弟张昶都精通草书,为了练习草书,以帛为纸,临池学书,留下墨池的佳话,这两兄弟也分别被后世誉为“草圣”和“亚圣”。

张央本来是敦煌郡人,晚年致仕后,在弘农隐居教书,已于四年前病故,他们兄弟三人都没有当官,带着张央的遗骨回到了敦煌,他们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张央那么精通军事,却也对凉州的情况很明白,知道这次的叛乱不会那么简单的被平定,便举家迁移到了长安,准备躲避锋芒,待凉州平定后,再想办法回归故里。

而左伯左子邑和毛弘毛大雅则都是鸿都学院的高材生,精通八分,虽然比不上张家兄弟成就那么高,却也是一时翘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