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五百九十章 终成错恨

反穿越调查局 第五百九十章 终成错恨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36:14

第五百九十章 终成错恨

赵王当众给廉颇做出的评价,虽然不算很直接,也没有特别苛责否定之语,但是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出一种不满和失望的情绪,跟廉颇关系较好的大臣们看在眼里,不禁在心中暗叹,也替老将军捏了一把汗。

只听赵王继续道:“缪卿,近来在邯郸城里有一些很不寻常的街巷传闻,你给大家说说。”

宦者令缪成闻言连忙拱手道:“遵命。想必诸位大人多少也有些风闻了吧,据民间传言,秦军主将王龁近来对部下夸了海口,说已经掌握了丹水防线的弱点,有把握在三个月内彻底击败廉颇,尽夺我大赵长城以西的全部领土。”

司马赵伦不屑道:“秦国人就爱胡吹牛皮!王龁这话无非是给秦军打气而已,不值一哂!”

另一位赵国将军景阔也点头道:“是啊,秦军倾巢而来,对我丹水营寨久攻不下,若是真的摸到了什么破阵的门径,何须要苦等三个月那么久,还不早就打过来了?”

缪成摇着头笑了笑,道:“传闻的关键并不在于王龁是否真能攻破丹水,而是在于他后面讲的话。”

“后面的话?”杜卓颇感好奇:“后面还有什么话?”

缪成介绍道:“王龁说真的也好,吹牛皮也罢,当时便有部下请教他,如何能够打下丹水、占领长平。各位猜猜王龁怎么说?”

他故意卖了个关子,稍等了一会儿才继续讲道:“王龁神秘兮兮的告诉部下,破阵的具体方案不能轻易透露,不过此计曾得到了武安君的指点,所以成功的可能性极高。”

一听缪成提到白起的大名,在场众人不由得全都警觉起来,纷纷交头接耳,猜测秦军到底谋划了一个什么计策。

赵琦秀眉微蹙,沉声道:“街头巷尾的无端传闻,要么是本国好事之徒穿凿附会,要么是秦国派来的奸细散播谣言,有什么好紧张的?”

缪成见她表示不屑,连忙解释道:“公主有所不知,下官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并没有打算认真理会。可没想到的是,咱们安插在咸阳和秦军大营的探子分别送回消息,立刻令这些街巷传闻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赵琦和大臣们都知道,缪成担任宦者令的职位,属于赵王的亲信近臣,除了日常管理王廷事务之外,同时还肩负着为赵王探听情报的重要使命。

所以,他说有探子管道收集秦军消息,绝对不是乱讲。

杜卓好奇的问道:“缪大人,你听到什么军情了?可否跟我们详细讲一讲?”

缪成点点头,应道:“探子送回来两个重要的消息。首先一个,是近些日子,病居咸阳的武安君白起,连续三次被秦王召入宫中密谈,即便遇到身体欠佳的时候,也还是由亲兵用竹椅抬着前往。而且每次会面完毕,过不了多久便有信马飞骑前往长平,给那里的秦军送去信函。”

“嘶,这么说,白起真的是在给前线的王龁出主意?”赵伦沉吟道:“这远隔千山万水的,战场形势又瞬息万变,白起就算再厉害,也根本不可能及时应对啊。”

陈缭冷哼一声:“赵大人,你说远隔千山万水不假,可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可就未必了。廉颇眼下带着几十万大军困坐愁城,死守不出,什么动作也不肯做,只是干等着人家秦军来攻,白起当然能躺在咸阳出谋划策啦。”

陈缭的话虽然说得不中听,但毕竟事实如此,“保廉派”的大臣也都觉得无法反驳,只好一个个面沉似水、默不吭声。

缪成接着说道:“假如白起的确在给王龁支招儿的话,那么邯郸的传闻也就相对可信很多了。另外一个情报,则是关于秦军的动向。长平前线那边,秦国的各路人马最近都在加紧准备,显然是要有新的大动作。”

杜卓急道:“此事通知廉颇了吗?”

缪成微微颔首:“杜老放心,这么重要的消息,下官当然不敢耽搁,立刻就派人去知会了廉老将军。不过,廉老将军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估计是已经习惯了吧。”

听他出言挖苦自己的好友,杜卓忍不住闷哼了一声,没再言语什么。

缪成笑笑,又说道:“不过,还有个情况,下官却没敢告诉廉老将军。”

平原君此时奇道:“什么?!缪大人,军情大事,怎么能有丝毫遗漏?究竟是什么情况,你不敢对廉颇明说?”

缪成不慌不忙的回答:“眼下秦军的营中和邯郸城里,都有种说法,因为我也不能确定是真是假,所以不敢对廉老将军妄言,以免扰乱军心。”

听他说的如此郑重其事,大臣们都不禁面面相觑,其中一些人多少也有过耳闻,于是便悄悄给站在旁边的同僚低声讲述原委,一时间整个朝堂窃窃私语之声不断,气氛变得异样起来。

赵王端坐在王位上,沉默了片刻后,朗声道:“行啦,那个情况你们不好讲,还是寡人说吧。坊间传闻,秦军上下现在都在议论,说要趁着赵国没有派出猛将,抓住时机一举击溃廉颇,否则迟恐不及。这个判断,也是武安君白起送给王龁的忠告,让他千万重视。而秦军所指的那位猛将,正是刚才平原君推荐的人选——赵括!”

此言一出,众大臣都露出了或惊愕或重视的神情——白起远在咸阳,居然还要专门提醒身处前线的大将王龁,要他防范赵括统军。我的天啊,赵括这小子如此厉害吗?

赵王冷眼扫视着御阶下的文武大臣,喝道:“连敌人都深深忌惮的将领,一直憋屈的窝在都城邯郸,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实在是寡人的失职!大赵的失策!”

赵琦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道:“王兄,这会不会是秦国人使得的奸计?他们故意散布谣言,为的就是让咱们用赵括换掉廉颇啊。”

“奸计?”赵王阴沉着脸,反问道:“晋阳,那你给寡人说说看,秦国为何要使这种奸计?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赵琦丝毫不惧,朗声道:“好处当然是打赢长平之战啊。”

赵王冷冷的笑了笑,说道:“寡人问你,对秦国而言,他们更熟悉廉颇,还是更熟悉赵括?”

“王兄,廉将军是大赵三代老臣,战功赫赫,天下人当然是更熟悉他,”赵琦答道:“而赵括初出茅庐,未经一战,秦国根本不了解。”

赵王点点头:“你说的没错,秦国从未与赵括交过手,自然不熟悉其用兵之道。可是既然吃不准赵括的真正实力,那么他们又为何要费尽心机的使用反间计,非想让赵括替代廉颇呢?难道你不觉得这很矛盾吗?”

赵琦闻言微微一愣,不知该如何回答赵王这个疑问,只听赵王语气坚定的说道:“解释只有一个,所谓英雄识英雄,天下间唯有强者才能看出强者的高明之处。武安君白起就是这样的强者,而赵括是足以引起他重视的另一个强者!”

这个无敌的神逻辑,搞得晋阳公主赵琦连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她原地懵圈了好半天,最终无奈的摇了摇头,心中暗叹自己这位王兄,竟然对国家大事如此儿戏,实在不是大赵之福。

不过,赵国的当家人毕竟是赵王,既然他心意已决,任谁再说什么恐怕也于事无补了。赵琦心里清楚,赵括接替廉颇执掌兵权这桩廷议,已经铁板钉钉,无法改变,不如赶紧改变策略,争取在朝堂争锋的赛场上,尽量挽回一程。

想到这里,她清清喉咙,朗声道:“我王英明!臣妹这回真的是心服口服了。由赵括代替廉老将军,趁秦军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赵王闻言大悦,笑着说道:“晋阳,你这话算是说到寡人的心缝儿里去了!我正是要利用赵括的锐气,给兵骄将傲的秦军一记当头棒喝,打醒他们!”

平原君见状,也在旁边凑趣道:“我王差矣。不是打醒秦国人,而是打蒙秦国人才对。咱们赵军憋屈了这么久,突然出其不意的大举反攻,定然会出乎秦国上下的预料,单凭这一点,就已经胜了一半啦。”

赵王听得哈哈大笑,高兴的连连点头:“你说的没错!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就是这种战略上的突然性,才是大国会战的关键所在。而另外一半的胜算,则是靠赵括的指挥才能和我赵军的强悍战力。好歹也要让天下人知道知道,大赵飞骑的厉害!”

眼看赵王、平原君和晋阳公主都明确表态,一致同意撤换前线主帅廉颇,改由马服子赵括领兵作战,其余大臣就算再不乐意,也不敢直言劝谏。同时,他们也都对秦军的种种反应信了几分,特别是白起对于赵括的评价和看法,似乎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故而皆保持了一种姑且试上一试的侥幸心态,认同了换将的决定。

赵王见满朝重臣再无任何异议,于是大手一挥,当即颁下旨意:任命轻车将军赵括为赵军新主将,即日起接替大将军廉颇,指挥长平战事。一个月之内,向来犯的秦军发起总攻,力争彻底将其击溃。

旨意颁完,众大臣齐声领命,同时高呼“赵军必胜”。晋阳公主赵琦则显得非常平静,她待大家重新安静下来之后,朗声说道:“我王容禀,臣妹还有一个建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