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五百三十八章 纸上谈兵

反穿越调查局 第五百三十八章 纸上谈兵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36:14

第五百三十八章 纸上谈兵

城东宅院的那场突袭,原本是晋阳公主打击赵括赵晶的绝佳机会,然而令她感到意外的是,长平前线的军情战报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送到了邯郸王宫,立时将赵王全部的注意力都给引开了。

长平方向,由十五万精锐赵军所构筑的第一道防线,仅仅用了不到六天的功夫,就被秦军全面突破,一万八千多将士战死沙场,四名统兵都尉为国捐躯,其中一个还是赵王的远支堂弟,纯正的王族。

这样的惨败,实在是太出乎人们的预料了,以至于赵王都有点怀疑是不是前线的人把情况搞错了,连着看了好几遍手中的那副竹简,迟迟说不出话来。

直到老将军廉颇派来的特使奉召上殿,亲口描述了整个战役的经过,赵国君臣才恍然明白,现实的确如此残酷。

赵王对打仗之事并不熟悉,面对这样棘手的状况,立时显得有些无助。他放眼望去,身处殿中的几位大臣,包括晋阳公主赵琦在内,情况也都差不多,皆属军务外行。于是,赵王只好暂时忘掉昨晚的不愉快,命赵括就着眼前的形势帮他分析一番,看看长平那边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自打秦军攻陷上党,进而借口惩罚赵国挥师东进,引发双方大军在长平一线展开对峙以来,赵括便一直密切关注着前线的动态。除了廉颇定期送回朝廷的军报之外,还另有不少他父亲当初的旧部将领,也在私下里不断给他传来消息,所以,马服子赵括对于长平那边的一举一动,心里还是有数的。

眼见赵王惊慌失措的开口垂询,赵括不慌不忙的答道:“我王明鉴,此役之败,早在微臣意料之中,并不稀奇!”

“哦?爱卿何处此言呢?”赵王听得不禁有些郁闷,眉头大皱的问道。

“原因很简单,廉颇误军误国也!”赵括面带冷笑:“兵法有云,两军相争,概以互戕,然其势不可夺矣!说的就是,当两支大军针锋相对之时,彼此厮杀,各有损伤,此乃极为正常的现象,但是,不论代价多大,都不能率先失掉了自己一方的气势。因为一旦失势,军心战力必定大打折扣,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会给敌人以可趁之机,对我方处处压制,直到全线崩溃。”

他目光炯炯的凝视着赵王,继续讲道:“廉老将军向来以沉稳治军,守城有余,但进取不足。像此番与秦军展开大规模对峙的局面,其策略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大谬。”

说着,赵括几步走到殿中张挂的地图前,指着上面侃侃而谈道:“三个月前,秦国大将王龁率领麾下十万兵马,对上党郡的五座重要城池同时发起进攻,守卫各城的赵国兵民殊死抵抗,而廉颇坐拥大军、近在咫尺,却迟迟不肯驰援,任由王龁在旬月之间便连夺大半个上党,几十万百姓仓皇东逃,民心尽失!”

“王龁为了夺取上党郡,前后折损了近两万兵力,算上陆续赶来增援的秦军,当时也不过只有十三四万的规模,而且要么久战疲惫,要么路途辛劳,战力和士气都不高。反观我赵军,那时候已经集结了二十五兵马,且都是以逸待劳的生力军。倘若能把握机会,趁秦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反击,定能一举将其击溃。然而可惜的是,廉老将军再次选择了以静制动的方略,白白错失了宝贵的战机!”

站在一旁的赵琦不服气的说道:“马服子说的轻巧。廉老将军后来对此也做过了专门的解释,那个时候,虽然上党地区的秦军仅有十四万左右,远逊于我,可是西南方向的汾城、侯马和绛县,以及南边的高平和沁阳,各有数支秦军的主力,合计近二十万的规模,并且多是机动性极强的轻装骑兵。贸然对秦国人发动反击,一旦被王龁的部队牢牢咬住,其他地方的秦军随时可能投入战场,切断我赵军的退路。”

赵括闻言淡淡一笑:“好吧,就算公主说的没错,廉老将军向来稳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么后来呢?后来的策略难道不是大谬吗?”

他不待赵琦反驳,接着道:“时至四月底五月初,秦军基本休整完毕,各路兵马悉数云集上党,合共四十一万主力,而廉颇麾下则掌握了我大赵七成的部队,四十五万多人。如此规模的会战,纵览七国历史都极为罕见,每天光是粮草的消耗就如山似海。在这种情况下,廉颇不设法激励士气,趁着将士们斗志昂扬,向劳师远征的秦军发起猛烈进攻,反而却兵分两路,沿着丹水两岸构筑壁垒防线,摆出一副示弱惊惧的姿态,徒涨敌方气焰!”

“更夸张的是,他居然还另外拨出了少量兵力,分散防守丹水与上党之间的数个城池军堡,妄图实施梯次防御,以迟滞秦军的攻势。像这种处处薄弱、胆小怯战的部署,换做我是王龁,也会毫不犹豫的大举进攻的!”

赵括向坐在高台上的赵王一拱手:“我王明鉴,日前廉颇之败,皆因不合兵法要旨所致,故而微臣不必亲临前线,亦可准确预料其必败之局!”

赵王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问道:“倘若换做你来指挥,会如何处置?”

赵括朗声答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双方各倾全国之力,聚战长平,谁都输不起。所以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丢掉决死一战的勇气,否则一旦被对方掌握战场的主动权,那么我军便只剩下兵败如山倒的结局了。依微臣之见,此时当选拔陷阵猛士,组建全军突进先锋,重金厚爵以激其志,严令酷法以绝其念,自丹水至少水一线,分三路狂攻秦军主阵。只要有一点被我成功突破,便立刻发起全军出击,自破口奋勇而入,再迂回包抄敌人后路,秦军必败矣!”

一直没说话的赵晶此时也开口道:“臣发明的大炮,具备惊天动地的威力,完全有把握撕开敌人的阵地,打得他们抱头鼠窜!”

赵括肯定的点点头,又道:“到那个时候,再请我王派出使者,邀楚国魏国派兵合纵,威胁函谷关,然则秦国休矣!”

这番慷慨陈词,直把赵王听得两眼放光,不住地微微颔首。

晋阳公主太了解自己这位王兄,赵王并非是被赵括这三言两语给打动了,而是他内心深处原本就这么想的,赵括只不过恰好说出了他最想听的话而已。

面对这种情况,赵琦连忙提醒道:“王兄明鉴。正所谓兵凶战危,此等国之大事,切不可草率对待。廉老将军曾身经百战,他定下的应敌策略,自有一番深入的考虑,我们是不是耐心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定夺?”

不等赵王说话,赵括在旁边冷哼道:“公主此言谬矣。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岂有容我等踌躇不决的时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继续耐心观察的代价,轻则损兵折将,重则丧邦辱国,这个责任,廉颇能背得起吗?”

“马服子猖狂!”赵琦秀眉倒竖,俊脸含霜,斥道:“你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毛头小子,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评价廉颇老将军无能?要知道,就算令尊在世之时,恐怕对廉老将军也是十分敬重佩服的!”

赵括被赵琦如此当面训斥,却并不动怒,只是微微一笑,说道:“不知公主有否听过这句话,此一时彼一时也。不瞒您说,不光家父,就连在下也同样对廉老将军非常敬服,只不过,行军打仗之事,绝非单纯靠资历说话,天下间也从来没有只赢不输的常胜将军。老将军年事已高,血性减退,少了年轻时的那股勇猛之气,也实属正常。但是,举国大战,一味的退让自保,首先便违了兵法的要旨,再次吃败仗那是迟早的事情,公主也不必否认。”

赵琦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反唇相讥道:“照你这么说,你的主动进攻就能保证稳操胜券了?”

赵括洒然笑道:“倘若秦军统帅是白起的话,我不敢轻言胜算,还得打一打才知道,不过若是王龁担任指挥,哼,并非在下吹牛,他必输无疑!”

“好气魄!”赵王闻言一拍桌案,欣喜道:“爱卿此言,真长我大赵的威风!自从前年跟秦国争夺上党以来,无论是平原君赵胜,还是老将军廉颇,抑或别的什么大臣,没有一个不是愁眉苦脸,惴惴难安,开口必言秦军如何如何势大,须当谨慎对之。所提方略,也多以稳重防守为主,尽显畏敌怯战的心态。”

他轻轻叹了口气,接着道:“唉,老百姓常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们有谁知道寡人的苦衷啊。四十多万大军调往长平前线迎战,就为了给他们筹措粮草辎重,寡人的国库都快被榨干了!可是,廉颇手握雄师,却毫无进取之心,这么一直干耗着,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难道非要等到把赵国吃空耗尽了才肯罢休?”

赵琦听得不禁一愣,心中暗叫不好,赶忙道:“王兄的难处和顾虑,满朝文武都非常理解,事实也的确像您说的那样。但是反过来想想,咱们难,秦国更难。他们的后勤补给线比赵国远了不止一半,同时还要防范魏国楚国趁虚而入,偷袭函谷关和武关,所以秦国的物资消耗更大、兵力也捉襟见肘。廉老将军正是看出了敌人的这一弱点,才会选择以逸待劳的稳守之计,期望能拖垮秦军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