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83章 添人进口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83章 添人进口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83章 添人进口

王瑾想过很多次能在锦州补充到什么,但唯独没想到的就是人。这里的士兵都是各有各的上司,而且大战在即,兵力紧张,怎么可能分给王瑾。更何况王瑾又没打算当一辈子官军,难道将来还能带着人家去当流寇吗?

但当王瑾看到这些人时,心说当流寇就当流寇吧。

辽东的九月已经很冷了,但眼前的几百人绝大部分都穿着破烂的单衣,有的连裤子都没有,直接光着屁股。他们的头全是刚长出些发茬的大秃瓢,只有脑后依稀有些头发的痕迹,很显然是原来留着辫子,刚割掉不久。这些人都是逃人。

金国统治下的汉人经常会逃到明朝统治区来。皇太极即位之后,汉人的地位略有改善,粮食危机也得到了缓解,逃人数量下降,但是女真贵族对于汉人的虐待依然严重,锦州一带还是源源不断地能接收到零星的逃人。

目前很难从关内移民充实辽东,所以逃人就成为了辽东人口的重要补充。但皇太极也会利用这一点,逃人中往往混有金国奸细。

目前大战在即,突然来了这么多逃人,里面有奸细是肯定的,于是这些人如何安置就成了大问题。现在他们的发型这样显眼,在锦州城外的一处营地统一看押,当然不会出什么问题,可如果像过去那样把他们分到各处屯庄上去,势必会有奸细混入军中。

关于这批难民的安置,明军内部已经争论了很久了。丘禾嘉提出把他们送到直隶或者山东安置,这样就算里面有奸细,相隔千里,也什么都做不了了。可这会儿谁还顾得上送难民的事,只能先把他们圈在这里,每天给点吃的。天气凉,这些难民露宿在外,只有些破草席遮身,每天都会死掉一些。

大官们谁也顾不上难民,小兵也没有能力来发善心,难民的待遇全看现管的中下层官吏是否尽职,用脚趾头想也知道,现在大明还能剩几个尽职的人?这就导致了官军对难民的态度十分冷漠。

祖大乐对丘禾嘉提议,不如干脆把这些难民都拨给王瑾,他们打完这一仗就要去关内打流寇,混在难民里的奸细被他们带到山西,自然没法再和金兵联系,关宁军也不用再出钱安置他们了。丘禾嘉当然乐得甩包袱,王瑾也同意,现在他武器多人少,多些兵员补充是好事。这些人基本上都家破人亡,带他们当流寇也没什么。

没想到,祖大乐还有第二批人要给王瑾。这批人更出王瑾的意料,居然都是蒙古人。

自明初以来,就经常有蒙古人投奔明朝,关宁军中有蒙古人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努尔哈赤反叛以来,辽东地区时常有蒙古人作为金军的内应,所以现在关宁军对于收容蒙古人谨慎了许多。

这一批蒙古降人有三百多人,基本上都来自西拉木伦河流域的阿鲁科尔沁部。阿鲁科尔沁的首领达赉、孙穆彰去年已经投靠了后金,编为两个扎萨克旗。据这些蒙古降人交代,他们遭到了察哈尔部林丹汗的攻击,部众逃散,贵族们当然都去投奔后金了,但普通的牧人只是一味慌不择路地逃命,便逃到了明朝统治区内,遇到明军就直接投降了。

要是依着祖大乐,不如直接把这些人都杀了,像他这样砍归顺后金的蒙古部落的老百姓的人头请功,在明军中算很正常的行为,毕竟他们原本是属于敌对阵营的。有的明军将领甚至会直接杀戮从后金境内逃来的汉人,以他们的人头作为军功。

但是,新来的监军道张春阻止了祖大乐。张春向来主张对蒙古人不能一味动武,要先以武力歼灭其主力,再收编零散残部。明军总不可能把长城外的部落全都屠干净,要维持草原的稳定,还得以蒙制蒙才行。对于武装反抗者当然要杀,如果连主动来投降的都屠杀,将来恐怕蒙古人就不太可能再归附了。所以祖大乐决定把这批人也交给王瑾,既给王瑾卖个人情,也能向张春交代。

闯军以陕北人为核心,几乎每一代的陕北农民与蒙古牧人都会互相攻杀,双方之间的仇怨是很深的。但是,在交战的同时,他们也有贸易,也有联姻。

比如说闯营中的管队跟虎黑九霄,从父系血统上来说,他是蒙古瓦剌部人,祖先归附明朝成为军户。从语言文字上来说,他的家族已经在塞内居住了很多代,母语是汉语,也会简单的汉字,蒙古话完全是当作外语来学的,只能做基本的日常交流,也不会蒙古文字。从宗教信仰来说,他是回教徒。那么他到底是蒙古人、汉人还是回人呢?他自己都说不清。他身上的确有很多异族特征,但是并不影响闯营诸将拿他当兄弟看待。

所以,闯营诸人也并没有对王瑾收留这些人表示什么不满。就算是和他们有世仇的河套蒙古,只要不是那些血债累累的贝勒台吉,投降之后他们也未必会排斥,更何况与陕西八竿子打不着的阿鲁科尔沁部。

这些年蒙古也是连年战乱,穷苦牧民逃入关内求活路的不在少数,他们不会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做雇佣兵,既有为官军效力的,也有加入农民军的,现在闯营中的蒙古人就不少,再多三百也不算什么。

唯一值得怀疑的是,林丹汗来得是不是早了点?王瑾记得他好像应该在大凌河之战打完了之后才攻打阿鲁科尔沁啊。

这个暂时顾不上了,九月十五日一整天,王瑾都在忙着整编队伍。一下子多了上千人,各种麻烦都增加了。这些人肯定是不能用于明天的出兵,王瑾把他们都留在了营中,由于怀疑里面有奸细,他让辛思忠对他们严加看管,不要让任何人离开营地。

蒙古人有很多是骑着马来的,可惜的是都已经被明军收走了。王瑾在关宁军中当兵多年,女真话和蒙古话都会说,原来的部下中也有二十多个蒙古人或会说蒙古话的人,所以管理这些蒙古降人也不成问题。而且这些蒙古人中居然还有三十多人会说汉话,他们的居住地靠近明朝,经常和汉人做生意,否则逃跑的时候也不会逃到锦州来,所以很多人都会一点汉话。

辽东难民中的妇女还不到十个人,没有孩子,年纪最小的一个也十三岁了。妇女儿童的体力一般不足以支撑他们从后金统治区逃出来。蒙古降人之中则有三分之一是妇女儿童,王瑾按照在闯营的习惯,将妇女和十二岁以下儿童合为一营,与成年男人隔绝开。至于那些十三四岁的少年,就直接按成年人算了。

如果是在正常的年代,这种随随便便就安排一千多人的做法属于严重违纪,真要是细究起来,杀头都有份。可是托明末军制败坏的福,这么明显的违规操作居然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妥,难民的数字也根本没有准确统计。

辽东战乱开始以来,死的人不计其数,谁也不在乎这种小事了。就算把这些人杀了冒功,那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尤其是现在一切工作都围绕大凌河进行,丘禾嘉等人反倒觉得有人肯做冤大头,收下这帮浪费粮食的难民,是帮了自己的大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