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8章 鹤壁煤矿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8章 鹤壁煤矿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8章 鹤壁煤矿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出来投降,就给你们介绍个好工作,否则的话,格杀勿论!”康文斗大声喊道,但天宁寺内死一般地寂静。

终于,天宁寺的墙头上露出一颗脑袋,正是杨嗣昌:“请问是哪一路的好汉?往日无怨,近日无仇……”

“少他妈废话!你们还占着我的寺呢!无仇个屁!”天宁寺的大方丈口吐芬芳,“我们一千大军已经把这里团团围住了,赶快出来投降!”五百人只吹成一千,大方丈还是比较有职业操守的。

姚东照走上前来:“看你这模样,也是个读书人,为何做此下贱之事?我等乃是大明山西巡抚衙门辖下的抚标标兵,这位是康千总,我乃军师。”

杨嗣昌当然知道“大明山西巡抚衙门”是罗汝才开的,也在心里暗骂大明官军什么时候有“军师”这个职务了,但这会儿只要沾个“明”字就好:“不要误会!我等也是明军!”

“没误会,打的就是你们!既然是友军,那就放下武器出来吧!老子保证一个都不杀,否则老子就是你养的。”康文斗说道。

杨嗣昌觉得康文斗这话还是可信的,就算这个流寇再怎么阴险狡猾,但他指挥的是一支联军,其中还有绿营兵,起码的诚信还是得讲的,毕竟这些绿营兵肯定也怕秋后算账。

磨蹭了一个多时辰,天宁寺的大门才终于打开了,杨嗣昌带着新卫营的士兵们走了出来。崇祯和高起潜、方正化、王承恩都换上了士兵服色,站在队伍中。

崇祯浑身发抖,不是吓的,是气的。要投降,直接在开封投降四大反王不好吗,非要跑到这里来,向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投降?

他现在不敢透露自己的皇帝身份,所以让三个太监也都扮成士兵。和当皇帝相比,还是当俘虏安全一点。

杨嗣昌自陈是王朴的师爷,在王朴死后,带着一部分士兵逃了出来。反正王朴已经让黄得功杀了,死无对证。姚东照和康文斗倒是不在意,管你们是谁呢,你们就是皇上能怎么样?浚县除了一害,而且把这些俘虏献给曹营,还能得到奖赏。

以前曹营抓住明军俘虏都直接收入营中当兵,但随着抄家财的消耗,曹营手里也不宽裕,当兵的名额得优先留给康文斗这样的人。跟着李仙风成建制投降的明军士兵还会被优待,而零散抓住的明军溃兵,都直接视作土匪,反正溃兵和土匪做的事本来也没什么区别。

土匪也不能随便杀,天下大乱,人口锐减,劳动力是很宝贵的,康文斗之前的喊话并没有撒谎,罗汝才真的给他们找了一个好工作。

洛阳、开封两座城市在曹营的统治下,渐有恢复往日繁荣的趋势,但是其他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中原地区经过几千年的开发,燃料不足的问题非常严重。

缺乏燃料导致的影响非常严重,曹营的衙门经常要处理盗砍别人家桑树、枣树做燃料的案件。买不起木柴又不会偷的穷人,往往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第一天吃热的,第二天吃冷的,大冬天不能生火,导致身体抵抗力极差,一场风寒就要几千人的性命。

木柴供应不上,指望“伐薪烧炭南山中”也不可能,当然,这件事也有解决办法,宋朝的时候,开封就已经烧煤了。罗汝才决定利用手中无处安置的廉价劳动力,扩大煤炭生产。

彰德府汤阴县鹤壁镇。

崇祯皇帝朱由检,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成为一个煤炭工人。

京城也是烧煤的,宛平县的西山煤矿从辽代就开始开采了,明朝在此还设了一个煤税监。但是煤的烟太重,皇宫里的贵人取暖是不用它的,崇祯生下来就是皇子,虽然是过得最惨的皇子,但用的也是上好的红箩炭,用易州的硬木烧成,乌黑发亮,火力旺盛,燃烧持久,还没有呛人的浓烟。

京城里还有天启皇帝留下的重大科研成果——地炕。天启在位时,在懋勤殿的地下修建了蜈蚣形状的密密麻麻的烟道,由太监负责烧炭加热。除了费钱又费人之外,效果倒也和后世的地热差不多。不得不说,天启好端端的一个建筑大师,当哪门子皇帝。

乾隆皇帝还曾经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写诗说:“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飘碎霜。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你倒是不觉冷,烧火的太监可快冻死了。

崇祯跑到开封之后,燃料奇缺,也没那么多讲究了,周王府里也烧煤。哪怕是中牟之战的时候,曹营还通过明军中的陕西军官把宝丰县的煤炭走私到开封牟利。也就是说,崇祯平时取暖吃饭用的煤,都是罗汝才手下的矿工挖出来的,矿山第一大股东是罗汝才,第二大股东是牛金星。

可这一次,轮到崇祯自己来挖煤了。

最近曹营捉到的俘虏,全都作为鹤壁煤矿的劳动力。高起潜、方正化、王承恩、杨嗣昌四人都已经四五十岁年纪,所以没安排重活。杨嗣昌是读书人,做了个文书。三个老太监洗澡时被人发现是太监了,但曹营的派到煤矿的小官也根本不在乎他们是不是太监,皇帝跑了,逃亡的太监多得很,亳不稀奇,他们三个都没承认自己识字,于是被安排和几个老太太一起负责做饭。虽然这三位都是顶受宠的大宦官,但是能做太监的,小时候家里都不会太富裕,刚入宫那会儿也干过服侍人的活,重新捡起来并不困难。给矿工做饭也不要求什么厨艺,弄熟就行。

崇祯当初留了个心眼,这队新卫营中只有两个军官知道崇祯他们五个人的真正身份,而这两个军官都已经在吕祖祠被打死了。其他士兵只知道这是五个贵人,至于怎么个“贵”法,既然杨先生自称是王总兵的师爷,那这个祝老五多半就是王总兵的管家,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贵不可言了。

以崇祯的年龄,本来是要下矿井的,但是他在报年龄的时候多报了十岁,说自己四十二岁。托皇太极和反贼们的福,崇祯这几年头发愁得几乎全白了,负责登记的人看他的脸像三十二岁,但看他的头发像五十二岁,也就姑且当他是四十二岁。崇祯也同样没说自己识字,报了个假名叫祝老五,于是,矿上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工作:

操作人力鼓风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