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6章 吕祖祠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6章 吕祖祠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6章 吕祖祠

天宁寺中,有一尊北中国最大的石佛,这是一尊弥勒坐像,高达八丈。

但是崇祯住进这里之后,看这尊佛像却很不自在。

弥勒佛在明教、白莲教之类的民间信仰中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当年的韩山童、刘福通就是以“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口号“挑动黄河天下反”。而对于这件事,朱元璋在龙凤十二年,就以“大宋吴王”的身份给出了定性:“愚民误中妖术,不解偈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苏困苦,聚为烧香之党,根据汝、颍,蔓延河、洛。”

之前王瑾打下凤阳之后,设祭先祭韩山童,崇祯就隐隐感到不对。被赶出开封之后,他也终于琢磨过味来了,闯贼是想彻底把大明的名声搞臭。

除非元兵的大刀砍到头上,否则大部分士大夫都不会对韩山童有好感。但是现在,有一个现成的大清做衬托,韩山童也杀人放火,但至少不会因为你是汉人就杀你。

所以现在闯贼连刘福通、徐寿辉都排在了太祖皇帝前面,居然还有很多士大夫拥护。而且李自成在这个问题上没搞双重标准,把王子顺、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也排在了自己前面,逢年过节就要设祭。

正因为有河北清军的存在,闯军全面推崇红巾军的做法容易得到士林的接受。不过崇祯是打死也不会接受的。

突然有人喊什么弥勒佛显灵了,崇祯自然是不满的,用眼神一示意,方正化走了出去:“你们混叫什么!”

一名士兵说:“方公公,您快看看吧,闹了鬼了!”方正化很满意,闹鬼就比弥勒显灵强多了。

来到石佛前,方正化不由得一惊,石佛的双眼竟然有两行鲜血流下。方正化大风大浪也经得多了,并不在乎这种小事:“不过就是有人捣鬼涂上去的罢了,昨晚上谁在这里值守?”一个军官说:“这佛像又没人偷,哪有人值守。”

方正化一摆手:“无非就是寺里的和尚对我们不满,所以溜回来装神弄鬼。都散了吧,没什么好看的。”

回到方丈,方正化禀报道:“寺里的和尚回来捣乱,弄了些鸡血抹在佛身上,兵卒大惊小怪,并无大事。”崇祯也就真的没有当回事。虽然他现在手下只剩一百多人了,但他依然保持着皇帝的“风度”,绝不会什么事都去自己看一看,依然要靠其他人的汇报,只通过高方王杨四人和新卫营士兵接触。

“退朝”之后,方正化悄悄把高起潜、王承恩、杨嗣昌三人叫到自己的住处,把事情详细说了一遍。现在这四个人中的“智囊”就是杨嗣昌,杨嗣昌苦着脸想了半天,说道:“若真是寺中僧人做的,那为最好。就怕是白莲教之类的妖人打上了我们的主意。天启年间白莲教主徐鸿儒作乱,其余党始终未绝,其后灾疫兵火相连,无知愚民从之者甚多。寻常匪徒,便有三五百人,也不是新卫营的对手,可若是这些妖人,那便棘手了。”

王承恩说:“老奴是邢台人,幼年时倒也听说过直南一带亦有白莲妖人烧香聚众,然自卢九台到任以来,这大名府内的妖人应该尽皆散去了才是。”方正化看了看高起潜:“卢九台死了好几年啦!”

杨嗣昌说:“困居寺院之内,终非长久之计,还是及早联络袁时中的好。”高起潜说:“那袁时中占山落草多时,又和闯贼关系密切,怎知其心!”

本时空杨嗣昌和卢象昇的死没什么关系,但高起潜和袁时中的过节可深得很。对于他来说,要是投奔袁时中,那还不如请皇上在此出家,他还能做个监寺。

杨嗣昌知道高起潜是什么心思,但也拿这路货色没什么办法:“那就还说说大佛流血的事吧,有人装神弄鬼,这是肯定的,他们绝不会闹这么一出就完事了,得让新卫营加岗巡逻,还得派人去周围看看。”

高起潜摇了摇头:“钱粮不够,让人去当夜不收,起码得给双饷吧。先去吕祖祠打粮,才好有下一步行动。”

杨嗣昌多少还是有些底线的,毕竟是个读书人,用政策逼死人的事干得再多,对于这种公然抢劫的事还是有些顾忌。高起潜则讥笑他是假仁假义,一个加派不知逼得多少人投河上吊,对打劫时杀的三五个人倒可怜起来了,这还真是“君子远庖厨”,只要我没看见就不算我杀的。

杨嗣昌肯定是说不过高起潜的,讲道理,十个高起潜捆在一起也不如他,可现在高起潜在新卫营中一呼百应(总共就一百多人),人家高公公能带着大家抢劫,你姓杨的说什么都没用。

最终,明军还是定下了抢劫吕祖祠的计划,大家很有默契地没有对崇祯汇报,这种小事,就不用对皇上说了,只要皇上假装相信他每天吃的东西都是天上掉下来的,新卫营就还是军纪严明的皇帝亲军。

此时在吕祖祠中,也有四个人正在议事。

这四个人中,有一僧一道,僧是天宁寺那位被皇上篡了位的住持,道是吕祖祠的观主。

另外两位一位是顺德府巨鹿县人氏,姓姚名东照,一位是真定府安平县人氏,姓康名文斗。

三年前卢象昇死后,清军退回关外,直南三府的乡勇陆续散去,姚东照也返回了家乡,后来清军大举南下,姚东照曾组织乡勇抵抗,不是敌手,队伍溃散,他跑出去躲了些日子,便遇到了康文斗。

康文斗原本是位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和姚东照一样,打不过清军,带着少数亲信逃命出来。虽然二人一个是乡绅,一个是土匪,但是靠着大清的衬托,这会儿倒是成了战友,二人商议之下,决定继续向南,来到大名府境内占山落草。

这里是直晋鲁豫四省交界之处,自打卢象昇调走,管理就比较松散,到了这里,不管是投奔开封的大名朝廷,还是投奔哪一路反王,都比在真定、顺德一带孤军奋战强多了。

在浚县,他们又和一些本地的反清乡绅及农民军合流,“找到了组织”。现在他们领着罗汝才控制的大明山西巡抚衙门的官身,而实际领导他们的是闯军的木怀玉。

他们今天的议题是:天宁寺被一伙溃兵霸占了,不抗清还祸害老百姓,咱们联合周围几家义军,一起灭了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