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3章 马邑之谋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3章 马邑之谋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3章 马邑之谋

你们以为这章要说王瑾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大同城下的激战仍在继续,豪格已经开始不计代价地强行猛攻。要是再打不下来,清军的声威真是要彻底扫地了。

两天前,姜琳被清军炮火打死,清军趁机登上了大同城墙,然而在守军的拼死反击下,清军又被赶了下来,死伤甚多。

攻城战一旦不能速胜,就会陷入十分枯燥且经常十分惨烈的拉锯中,为了保持士气,清军只能想点别的办法。

大同东北的白登山下,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市场,大量的随军商人如同臭肉上的苍蝇一样聚在这里。清军抢掠到的各种财物都在这里交易,最重要的有两种——牲口和人。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货色送到,量大价廉。皇太极虽然强调不许私掠,但是以清军现在的状况,不私掠是不行了,军饷仅能保证生存,士兵都指着在战场上抢东西来补贴家用。然而战场抢劫,从来都是谁带的包衣和骡马多,谁能抢到战利品就多,就算现在豪格不约束士兵去抢掠,普通士兵所得还是有限。

大同是明军、清军、农民军三方多次交战的地方,缙绅大户非死即逃。有骨气的,在当初皇太极劫掠晋北的时候和大同沦陷的时候奋起抵抗,死得差不多了,没骨气的,纳敏夫打回来之后不管他们是否曾经为非作歹,只要有功名在身,清军来的时候没死没逃就是罪名,除非有反正表现,否则通通抄家发配。

普通的清军士兵,如果抢不到体积小价值高的财物,就很难在劫掠中获利了。不过,这是过去入关劫掠,无后方作战的经验,现在则情况不同,有大量商人随军,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口和牲畜成了最有价值的目标,只要带到白登山下,就能换成银子。和大明朝一样,能在这里做生意的都是有后台的,包括皇太极自己的包衣。反正禁不住,既然大家都从这里赚钱,那皇太极也不赚白不赚,多赚点钱,也能多做点事,弥补一下这帮人的愚蠢造成的后果。

人口的收购价都压得很低,估计当初阿贾伊被卖换来的钱至少能在这里买十个人。山西前线有一条稳固的贸易线,把掳来的人口送到直隶各田庄乃至辽东。

直隶本不是缺人口的地方,随着圈地的开展,原本土地上的居民不断沦为农奴,但是清朝田庄里的待遇实在是太差了,逃亡之事接连不断。

另一时空的清朝推出了严酷的逃人法来追捕逃奴,可现在逃奴实在没法追,华北各地都是农民起义,到处都有人占山为王。在大体剿灭这些农民军之前,追捕逃奴很难奏效。

节流节不了,那就只能开源,清军在掳掠人口上加大力度,辽东人口不足的问题,也只能靠前线掳掠来解决。

包营多次试图为大同解围,不断向大同外围的清军发起攻击,可贺珍只有三万余人,足以自保,却根本无法解围。

陕西当然有更多的军队,但其中最能打的那部分被罗汝才收编了,纳敏夫又带走了一万,而且如果动员的军队太多,军队的待遇和补给就难以保证,贺珍要是带着十万大军渡河东征,很有可能被豪格一战击溃,还不如像现在这样,集中财力,带着三万保障较好的军队出战,反而更有胜算。

围困大同的清军已经增加到了五万余人,目前来看,仅凭包营的兵力是根本无法为大同解围的。

大同守军还在坚持,清军成天在城外掳掠人口,在这种局势下谁敢投降?就算能活命,也是被抓去辽东做奴隶,未必能活几年,还不如拼一拼。

“包营还在持续滋扰我们,连保安堡、镇河堡一带都出现了他们的游骑,哪怕有一千人抵达孤店,渡河威胁白登山,后果大家都清楚吧。”豪格扫视了一下帐中诸将。

大家当然都清楚,所有人的生意都在那里呢。

“目前宁武在包营的控制之下,根据之前的侦察,贺珍的主力应该集结在马邑。雁门关尚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山阴县现在是无人控制,敌人已经攻击应州两次了,如果应州守不住,我们和太原方向的联系就要被切断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决定直接攻击马邑。请叔父继续坐镇大同,我和七伯同行。”豪格的情绪不是太好,这些天看起来没好好睡觉。

大家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反正你是主帅,你说了算。要说打闯营,大家心里得打个突,但是对于包营,清军还是很有优越感的,什么包从胥,一个蒙古人而已,之前打过几次,也不见他如何厉害。

清军出动了约三万兵力,清军还没怂到认为自己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都打不赢包营的程度。大同到马邑的路程大约是二百四十里,清军计划三天走完,直接打贺珍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的马邑城中,贺珍的情绪也不太好。这段时间他和清军交战,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贺珍之前只是个中层军官,让他指挥三千人,他手拿把攥,让他指挥三万人,他真有些心里没底。

他倒是想到了一个很古老的故事: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是怎么设计的,怎么失败的,贺珍倒是不关心,但有一点他记得很清楚:最后汉武帝杀了提出马邑之谋的王恢背锅。

在杀大臣背锅方面,汉武帝和崇祯倒是很有共同语言。贺珍想的是,如果自己打输了这一仗,又活了下来,那么结果会是什么呢?

纳敏夫会亲统大军来救大同,如果还不能解围,他会集结精锐,对清军营地进行决死突击,要是决死突击失败了之后他还没死,他会到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那里求爷爷告奶奶地搬救兵。

有这个预判做基础,贺珍心里就有底得多了。

“探马回报,清军已经在今天早上出城,以他们的速度,少则两天,多则四天,就该到了。贺某本是一无名之辈,和诸位相比,无非投靠大元帅投靠得早一些。承蒙大元帅信重,众家同僚抬爱,今日执掌将印,说实话,贺某实无此能耐。故贺某有个主意,请各位同僚参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