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0章 既入中原,绝无终止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0章 既入中原,绝无终止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0章 既入中原,绝无终止

此时的皇太极,已经回到了京城。

清朝的六部早已正式搬迁至京城,以盛京为陪都。皇太极明确表示:既入中原,绝无终止,必立万世不拔之基业乃已。

皇太极这样的做法,也撕掉了崇祯皇帝最后一点面子。之前还可以将清军解释为入塞抢掠的蛮夷,朝廷不过利用他们一下。现在皇太极直接以正统王朝自居了,彻底断了大明朝装聋作哑的余地。

但大明自有高招,开封朝廷硬是接着装聋作哑,就当没听说这事。

皇太极原本考虑过,要不要借明朝的皮统治北方,等打败了四大反王,再鸠占鹊巢。但是形势变化太快,大明朝的皮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大半个中国,实际上都不再以明朝为正统官府。明军丧师失地的次数过多,威望已经扣成负数了。

而此时在清朝统治区内,经过了初期的混乱,还没自杀、逃跑或者上山造反的人,已经基本上默认了被清朝统治这个事实。皇太极认为,现在更重要的是树立新朝廷的权威,直接以大清的身份一统天下。能拉拢的人已经都拉拢到了,再采取那些缓和政策,也争取不到更多的支持者。

于是皇太极推出了剃发令第二弹,从旗人必须剃发,进化到了当兵就要剃发。

岳讬之死在清朝内部造成了很大的震动,从努尔哈赤起兵至今,旗主贝勒只有被自己人弄死的,哪有阵亡的。岳讬一个郡王折在山东义军手里,这对清军的士气有极大的挫伤。

很多人提出,绿营兵不可信。阿济格在山东的作战就已经显现出了这样的倾向,旗军不再和绿营兵一起作战,甚至不再和入关后入旗的新汉军一起作战,而是分别编组。这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没有旗军压阵的绿营兵战斗力下降,对抗曹营很吃力。二是旗军没有了绿营炮灰的掩护,在几次和曹营的交战中都有一定的伤亡。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皇太极得重建旗军和绿营之间的信任,而“辨别忠奸”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剃发。

经过了这段时间,能到现在还做绿营的基本上都是比较能接受清朝的统治的,剃发的前戏也做得够足了,所以这次的剃发令并没有受到太大阻碍。也有一小部分人不肯剃发,但是皇太极并没有留发不留头的规定,只是不剃发的立刻开除。反正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山东、山西也因为剃发令发生了几起绿营兵投奔义军和曹营的事件,但人数很少,没有太大的风波。

不少人都看得出,将来剃发范围肯定还会扩大。一开始皇太极说只剃旗人的时候,说的就是其他人“暂不剃”,现在是只剃兵不剃民,只剃武不剃文,但将来恐怕就会推行所有官员都要剃发。紧接着,那就肯定是不剃发不能考功名。等到所有读书人都剃发了,全民剃发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现在,毕竟还没有这种命令,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另一时空那样反抗剃发令的大起义。

李自成也不由得有些佩服皇太极。按李自成本来的计划,只要前线打赢一场战役,重挫清军,打破对清军无敌的迷信,夷夏之防的大旗一挥,直接就可以全面北伐,到处都有义军响应。但现在看来,情况没那么乐观,北方各地确实都有义军,但是他们和绿营兵还有乡绅武装打得难解难分。这还是因为有一部分乡绅因为不服异族统治参与其中,否则恐怕连这样的声势都没有。

这一时空的清军和闯军各自弥补了最大的短板。忠于大明的、忠于大顺的、反异族的、反纳粮的、要均田的、保卫桑梓的、不满清军歧视绿营的,这些怀着不同目的,在另一时空的剃发令下不得不合作的人,现在却是各打各的,有的还在做清军,并没有形成足以打得清军焦头烂额的巨大浪潮。

而闯军经过三年经营,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统治,也团结了一部分地主,就算是被打击过的那些人,也认为自己已经过了破财免灾这关,就算今后做不了豪门大族,靠当缩头乌龟也能小富即安。人在对未来有希望的情况下,没那么容易下决心造反,何况闯军如今的统治力度也绝非另一时空的大顺可比,所以,闯军并没有像另一时空清军入关时那样“陷入乡绅战争的汪洋大海”。

崇祯放弃京城这一年多来,闯、西、曹、清四家已经把能喊的口号都喊了(纳敏夫掉线中),士绅们基本上也站队完毕了。

张献忠和罗汝才地盘太小,看好他们的人不多,只能招揽本地士绅,有钱的为了保全家业,没钱的想趁机谋出身。最重要的是,从目前情形来看,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三人,包括纳敏夫在内,互相之间都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唐朝尚且用瓦岗降将,这四大反王看起来都不蠢,不管哪一个得了江山,多半也是吞并其他三个人的团队,收揽人才为己用,不至于赶尽杀绝。所以,现在就近投奔控制自己家乡的那一方就好了,没必要冒险。

清朝最大的口号就是“一切照旧”。流贼要追你们的赃,均你们的田,要减租减息,要均平赋税,要改革科举。而大清来了之后,一切照旧,都和原来的大明一样。明末百姓饿死的虽多,但士绅只要不被吃大户的老百姓杀了,照样可以吃饱穿暖。而清朝恰恰有足够的镇压老百姓的能力,再加上升官发财的诱惑,对于士绅来说,这是很有吸引力的。

闯军首先强调的自然是没有民族压迫,不会有满官缺、汉官缺这种制度,更没有剃发易服之虞。可是由于科举制的改革,闯军自己教育出的人对官位的挤占其实比清朝的旗人更厉害。因此,李自成强调得更多的是目前闯军治下稳定的秩序。眼下至少缙绅们还算是缙绅,穷人也有糠皮、麸子吃,这种生活总比辫子兵到你们家门口攻城掠地强吧?而且闯军的地盘最大,提供了大量的晋升空间,这也是个很诱人的条件。

总体来看,清朝对于那些在明朝有偷税漏税能力的大地主更有吸引力,奉天倡义营对于中小地主来说更有吸引力。然而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在南则投闯,在北则投清。目前闯军和清军都已经站住了脚跟,那些特别刚烈的或者见事不明的反对者非死即逃。现在双方已经是两个各有优缺点的正常封建政权,靠政策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即将到来的将是两部国家机器的全面碰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