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98章 挟天子也令不了诸侯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98章 挟天子也令不了诸侯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98章 挟天子也令不了诸侯

如今的大明皇上,已经成了“八县天子”,官僚队伍当然随之萎缩了,甚至有跟着崇祯从北京南逃开封的朝臣,竟然潜出开封投奔刘宗敏的营寨,中牟之战后,还有了一波小高峰,连跑了十几个。尤其是家在南方的官员,思逃者甚多。

这些人跑到刘宗敏那里,迎接他们的可不是夹棍,从北京一路折腾到这里,他们身上肯定没什么钱了,而且基本上原来都是京官,没什么贪酷的名声。更多的官员是从清朝的统治区逃来的,对于这些人,只要过去不是臭名昭著,血债累累,闯军一概既往不咎。其实就是通通既往不咎,人品那么烂的人怎么可能来投闯军,早就像冯铨那样安享大清的荣华富贵了。

这些南逃者的代表,是河南道监察御史韩文铨。另一时空的甲申年,积极投靠大顺的官员不在少数,但事后证明,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投机者。韩文铨则不然,在山海关大战之后,他作为山西节度使,依旧忙于平定官绅叛乱,多次拒绝清朝招降,最后与陈永福一同保卫太原,以身殉城。他是个有野心的人,会在改朝换代之际卖力帮着新东家弄死老东家;他同时也是个有底线的人,李自成于他有简拔其为封疆大吏的私义,又有抗清之大义,他就得以死赴之。

中牟大战之后,韩文铨约了几个交好的同乡,带着少数亲信仆人潜出开封,逃入了闯军控制区,反正现在闯军控制区离开封已经非常近了,逃跑并不困难。他们这一批官员都是陕西人,家眷在老家,宗族兄弟都做了纳敏夫的官了,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南逃的官员有的是对于大明朝廷引狼入室又无能至极的作为失望透顶,有的是觉得大明不行了,天下数李自成最强,及早跳船,还有的只是单纯认为除了大清谁都行。不过现在看起来,这三种人俱是一般,而且恐怕也没什么机会考验他们了。

对于这些人,先由刘宗敏负责给他们定品级,然后再由武昌方面授官。规矩很简单,来投之人不管是读书的还是练武的,都授官,如果原本有官,就晋升一级,哪怕做过清朝的官也既往不咎。刘宗敏在太康款待这些人,五日一小宴,十日一大宴,代表李自成赏赐各种金银绸缎、生活用品。对于闯军这种新兴政权,来投奔的人永远不嫌多。这些人大部分会被委任为各种副职,至于能不能大用,就得之后再看了。

不过,还真有人会嫌投奔自己的人太多,那就是崇祯。

随着开封朝廷的人数越来越少,崇祯对于朝廷的控制力反倒越来越强,南逃带来了巨大的人事变动,崇祯有充分的余地运用各种手段,把自己想提拔的人提拔起来,把自己不喜欢的人晾在一边。

以崇祯的识人水平,换上来的人也不见得好到哪去。但不管换的是谁,能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考上来的人总不至于是傻子,反正朝廷就剩八个县的工作要处理了,这点事情哪个文官学一段时间都能会。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变动强化了崇祯的集权。这个亡国之君对朝廷的控制力,竟已不亚于朱元璋、朱棣这样靠武力上台的皇帝。

至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吗,不提也罢。

这也让崇祯有了新的幻想,有这样的基础,他如果能重整山河,再兴大明,岂不是可以像太祖皇帝那样从头建立官府,以他现在对朝廷的控制力,若是想均田免粮,似乎也未必不行。

想法是不错,但前提是你得打得赢才行,天下六大势力现在谁最弱你心里没点数吗?

何况,就算是打赢了某家势力,吞并了他们的地盘,是你打赢的,还是洪承畴或者祖大寿打赢的?

之所以现在还没人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挟了天子也令不了诸侯。总共就五个诸侯,一个蛮夷,三个流寇,还有一个蛮夷流寇。不管是谁,就算控制了开封朝廷,也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反而会使这个控制朝廷的人背上朝廷的沉重包袱。

就像另一时空的高一功,带兵到梧州勤王,他要是想当永历朝廷的曹操,那也容易得很,可他绝不会那么做,一是因为他人品高尚,二是因为他脑子清楚。就算永历皇帝给高一功加个九锡,他能号令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吗?能号令杜永和、张月、李元胤吗?他连眼皮底下的瞿式耜、焦琏、陈邦傅也号令不了。所以别说高一功了,就连陈邦傅都不去挟天子,因为天子连个图章的作用都不顶,挟天子只能给别人找一个吞并自己的理由。曹操挟天子可以令诸侯,李傕、郭汜、杨奉、韩暹挟天子有好下场吗?

祖大寿和吴三桂不止一次谋划过要不要冲进开封,吞并黄得功等人的兵马,控制朝政,但最后还是觉得这破朝政控制不控制的有什么意思。开封的六大总兵总不能全杀了,至少得团结其中半数,还要和洪承畴谈好权力划分的问题,可除了一个控制朝廷的名头,还能有什么实际收益呢?朝廷没兵没钱没粮,控制了朝廷之后,反倒要用关宁军现在控制的归德九县的地盘去供养朝廷。所以,还不如在归德静观其变。

朝廷已经混到了军阀都懒得来抢的份上,崇祯倒是还满怀希望。他对袁继咸的办法倒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弊端,认为闯军、曹军与清军的大战明军根本插不上手,但是对杨嗣昌计划中漏洞百出的部分就全都视而不见了,积极谋划和尚可喜里应外合打垮张献忠。虽然心里对老百姓暗暗许诺要均田免粮,但实际行动上还是猛刮地皮不止。在崇祯看来,他做的一切都是“不得已”,都是“暂苦百姓”,都是为了将来的“天下太平”。

崇祯十三年就这样过去了,天下纷争不休,却有粗安之相,除了前线战区,就连清军治下,很多地方的社会秩序都在恢复。

当然,这和大明没有关系,明统区全境都是战区。

这场决定未来数百年历史的战争,只不过刚刚开头。参赛选手都已经就位,秦已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第十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