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5章 商人回来了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5章 商人回来了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5章 商人回来了

闯军水师试探性地向城头发射了几发炮弹,然而望江县城仿佛一座空城,一片寂静。

闯军很确定,左镇兵马就躲在县城里面。之前高承恩和郝孟施破城时杀戮甚多,导致城内有很多空房子,足够左镇士兵和家眷容身。

左梦梅深知,带着这些人逃跑的话,一来队伍臃肿跑不快,二来如果跑到洪承畴的控制区,下场恐怕还不如被闯军俘虏。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据守县城,尝试和第一支打到望江县的军队谈判。

很快,闯军谈判代表就来了。

“我是奉天倡义营安庐巡抚孙可望,前来谈判。城上是哪位将军管事?”孙可望只有一人一骑,连随从都没带。

很快,孙可望就缒城而上,被送到了县衙。左镇诸人都有些吃惊,甚至怀疑这是个冒牌货。左镇士兵做了这么多年流寇,也见过不少巡抚,从来没见过有谁二十出头就坐上这种位置,又怎么可能有巡抚孤身一人来谈判?

其实孙可望也不太敢相信,闯军多年的宿敌左良玉,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掉了?然而,现实永远比小说更荒诞。

县衙花厅,双方分宾主落座,左镇这边的谈判代表是阎紫金。按理说以孙可望现在的级别,阎紫金和他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孙可望也不在意:“阎中军,情况你都清楚,左镇台不在了,洪承畴要吞并你们。要么投我们闯军,要么投洪承畴,这还需要考虑吗?”

“你们这些留守老营的人,都没有血债,在武昌抢了楚王和几个郡王,这不算血债,还算立功。反正至少没人能证明你们有血债。我们对投诚人员的待遇表昨天已经送进城来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就问吧。”

听孙可望的口气,倒好像他已经是阎紫金的上级了。阎紫金是老成持重之人,知道眼前左镇的处境,也不以为忤:“有两件事,第一,少将军的待遇如何?我家老将军与贵部旧怨甚深,此事难以放心。”

孙可望说:“左镇台所作所为,与子孙无涉,少将军并无劣迹,虽无官爵,但有以两千兵反正之功,可依参将投诚例,封男爵。”

阎紫金点了点头:“本营当家之人,还有一个要求。我家老将军之死,与洪承畴脱不了干系,贵军若要招降本营,日后便不能招降洪贼。”

孙可望笑道:“左镇只剩两千人,加上家眷奴仆杂役,算你一万人。洪承畴呢?六万兵马。阎中军不觉得这个要求太好笑了吗?”

阎紫金当然也知道这个要求太离谱,现在洪承畴手上掌握大明三分之一的军队,其中还有半数是闯军的陕西老乡,虽然尚不知洪承畴心意,但劝降洪承畴必然是闯军的重要计划,怎么可能为了给左良玉报仇就和洪承畴彻底结下不死不休的梁子。而且要说谁有资格得到“谁都能投降,就他不行”的待遇,恐怕左良玉才是最适合的。

孙可望话锋一转:“不过我可以告诉你,闯营也不是谁想加入就能加入的。通知下去,让大家出城接受改编吧。”孙可望看了屏风一眼,起身告辞。

左良玉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让李自成也很不爽,他永远失去了在战场上正面打垮这个老对手的机会。同时,失去了这个跑路大师,被洪承畴整编之后,左良玉部的战斗力还有可能得到提升。

很快,刘文秀率领水营前标抵达了安庆,然而,这里的明军已经逃走一空。根据投降的胥吏、保甲等人交代,最后离开这里的马科部为了怕闯军发现,都没敢纵兵劫掠,草草征了些干粮就逃走了。

洪承畴的意图很明显。如果闯军继续沿长江进军,战线拉长,安庆一带就有可能遭到明军袭击;如果闯军北上和洪承畴决战,他们就要离开便利的长江补给线,从道路状况很不好的陆路转运物资。闯军的人数只有洪承畴部的一半,在这种状态下作战会很不利。

李自成的选择在所有人意料之中:“老子是李自成,怕他个球!”

李自成的计划是将物资大量转运到安庆,然后沿桐城、舒城一线的陆路向庐州进兵。所以,他不能现在立刻进兵。黄色俊指挥的开路兵马前进到桐城以北的北峡关就停了下来,闯军先在安庆建立官府,整编降兵,清理土匪等地方武装,等后续物资全部到位,再行北上。

很快,安庆就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这已经是这座城市第三次易手,所以可以直接省去追赃助饷的步骤。大户让张献忠吃没了,小户让洪承畴吃没了,留给闯军的都是穷光蛋。

城里最忙的人就是孙可望,他负责的这个新的安庐巡抚衙门不仅要负责安庆的民政,还要负责大军的物资转运。更要命的是人手严重不足,在本地开科取士还需要一段时间,巡抚衙门里的人都得一个当两个用,孙可望得当五个人用。

不过,也没人以此为苦。不干这种累死累活的工作,自然也就没有开国元勋的待遇。为了将来子孙都读书做官,挨这点累又算得什么。

京城失守之后,王之心没有逃走,被清军抄家,王之仁没了靠山,成了人见人嫌的角色,索性降了张献忠。连尚可喜都归降了张献忠,尚可义自然也跟着降了。只剩下侯承祖不降,带着少数亲兵逃走了。

江北左、黄所部明军全面离开了长江沿线,从四川到长江口的商路都打通了。广东的铁器、苏木、蜡、盐,福建的糖、烟草、茶叶,江西的瓷器、纸张,江南的棉布、生丝,湖南的竹木,四川的大米、桐油、药材、靛蓝、生漆,乃至于从贺兰部手上买来的毛皮,都在长江航路上流通。刘希尧现在兼职在江上向商旅征税,发现还有人贩卖笋干、木耳、橘子之类的货物。

粮食、食盐、布匹、木材,都是社会发展必需的战略物资,有人贩运并不稀奇,但糖、烟草乃至水果这些东西都有人往闯军的统治区贩运,这就说明武昌、汉口、长沙、南昌、九江这些地方真的是太平了,已经开始有稳定的群体有能力进行生存需求以外的额外消费。

农民战争就算真的军纪严明,对商业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很多大商人同时也经营土地租佃、放高利贷,在农民卖粮缴辽饷时恶意压价,在荒年囤积居奇都是常规操作,其中很多人干脆就是藩王、勋贵、太监的狗腿子,所以会被杀掉很多。但是经过这些年闯军在南方的经营,商品流通已经基本恢复。

闯军和中国历代的所有正常封建王朝一样,是重农抑商的。就算闯军在很多地方搞了田兵和永佃制,但田兵不可持久,永佃只能治标,他们也总不能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所以,他们也就拦不住商业资本参与土地兼并。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投资工商业利润的稳定性是远不如投资土地的。不抑商,原本二百年的王朝周期律可能就只有几十年了。

闯军对商业课税很重,不过中小商人因为苛捐杂税的减少,生存环境倒是好了一些,交了税之后就可以跟在闯军的巡船后面在长江上跑生意,不用像之前那样花大价钱打点黑白两道。不过这种情况估计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到李自成晚年的时候,长江航道上估计就又得是到处都有陋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