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8章 洪承畴想要的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8章 洪承畴想要的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8章 洪承畴想要的

然而张献忠是什么态度呢?那谁说得清。张献忠现在在南京只是一门心思招兵练兵,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想怎么样。

同样让人捉摸不透的还有尚可喜,自从投降了西营之后,张献忠给了他一批粮食,让他的队伍能勉强生存。同时又派官监督,不许他们再劫掠。在这样的情况下,尚可喜不得不裁军,将供养不起的士兵移交西营,只保留嫡系部队八千余人。

虽然监视尚可喜的白文选部只有万余人,但尚可喜还是很老实地选择了裁军,因为根据闯营和西营的约定,一旦他和白文选开打,闯军袁宗第部就会从背后攻击,凭他手里这两万人,转眼就垮了。那些来南方后才招募的新人,舍了也就舍了,只要嫡系老本还在,早晚有翻盘的机会。

洪承畴曾经派人联络尚可喜,希望他能在闯军攻击安庆的时候配合江北友军行动。不出意料,尚可喜含糊其辞,没有做出任何明确许诺。

现在唯一能阻挡闯军的,就是南直隶和湖北交界地带复杂的地形。大别山余脉与众多河湖阻碍了交通,不利于大规模军队行军。但是,闯军可以利用长江水运大大降低自身的补给压力。如果尚可喜的水师服从张献忠的命令,不攻击闯军。靠洪承畴手下那帮旱鸭子,在长江上与闯军水营对阵就是找死。

而如果尚可喜攻击闯军……他要是打得赢,在九江就赢了。闯军正愁没借口消灭他呢,他要是敢出手,李自成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张献忠歼灭尚可喜部。

洪承畴判断,安庆不可久留。这里已经征不到多少钱粮,又没办法据守,继续滞留在这里,他这两万人马只能在闯军的第一波进攻中当炮灰。

洪承畴甚至认真考虑,要不要投降闯军。既然连他洪承畴都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杨嗣昌、朱大典、高起潜、郑崇俭、丁启睿这些人又能顶什么用?如今的大明朝已经丢了京师,山海关消息断绝,孙传庭八成凶多吉少。崇祯或许还觉得自己能翻盘,但是头脑清醒的洪承畴能看明白,都这副德行了,还翻个六啊。

就算这次皇上“御驾亲征”,集九边之精锐打败了罗汝才,又能有什么用处?打赢了之后,要不要遵照之前的诺言,在河南圈地安置南下的边军?要是不圈地,明军本来就是无后方作战,皇上再说话不算数,军队很快就垮了。要是圈地,则河南百姓皆以大明朝廷为死敌。然后李自成收编曹营残部,以十万大军北伐中原,崇祯反倒成了帮李自成统一闯曹二营的助手。

到那时,李自成以南阳为前出基地,派一偏师出大别山攻汝宁。闯军可以沿汉水向前线调运粮草,明军却没有多少产粮地可以补给,哪怕圈了地,地里也不会立刻长出粮食来。就算纵兵抢掠,恐怕也吃不饱。到那时,河南百姓乃至一般的士绅商贾都恨透了朝廷,到处开了城门迎闯王,士兵缺粮缺饷,纷纷哗变,崇祯一战可擒。

要是皇上打不赢罗汝才,那就更简单了,本来就已经丧师失地,现在御驾亲征再打败仗,大明朝的威望将荡然无存。接下来就是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皇太极四个人争夺天下,再也没有崇祯皇上什么事了。

洪承畴当然不会给大明陪葬,他得给自己规划一条出路。大明朝这条船已经快沉了,比较其他四条船,还是李自成这条最大最稳。

目前李自成地盘最大,钱粮兵员最充足,而李自成招揽的读书人中,还没有一个有洪承畴这样的本事。洪承畴感到很庆幸,若是有卢象升、孙传庭这样的人先投降了闯军,他再投降可就不值钱了。

洪承畴甚至有些后悔,早知道朝廷这样废物,在武昌降了多好。不过现在也来得及,如果能拉着自己的两万部下投闯,应该能封侯吧?

从一个皇帝的视角来看,洪承畴其实没那么坏,他是确认崇祯已经彻底走投无路,神仙也没法救,才决定反水。只不过他比一般人看得更深更远,所以比较早地意识到这件事。洪承畴不贪,体恤武人,不克扣军饷,积极给部下争取功劳。他更没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护皇权。崇祯这种亡国之君只能用他续几年命而已,最后一定会被他抛弃,但随便哪个有中等以上水平的进取之君,手下有洪承畴这样的都是大幸,而且可以君臣相得,善始善终。

然而,洪承畴之所以遗臭万年,就是因为他这个人太聪明、太清醒、太理智、太忠诚。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想作为地主阶级的忠诚战士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永垂不朽。他可以抛弃一个无能的皇帝,但他绝不背叛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除了自己的性命,可以牺牲一切,当然也包括牺牲老百姓。

洪承畴的脑子里没有阶级分析法,不过大致也是这个意思。他不贪财不好色,爱的就是权力,而且他爱的不是称王称霸的那种权力,而是那种传统儒家士大夫的权力。这种自我实现的**,远比那种寻常的对酒色财气的渴求强烈得多。

简单来说就是:“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不过,洪承畴现在并不敢贸然投奔闯军。他倒不是担心闯军不要他,虽然他血债累累,有十颗头也不够砍,可他从未想过自己这样的能人带着军队主动投降还能有人不收。他担心的,是手下的武将们未必肯跟他走。他的部下大部分都是秦人,陕西现在还控制在明朝手中,为了怕牵连家眷,必然有很多人不肯投降。

最重要的是三个总兵的意见。马科是个墙头草,不用太担心,但曹变蛟和贺虎臣都是明朝的死忠。打不过要逃跑,他们可以接受,可要是降闯,他们肯定是不肯的。尤其是曹变蛟,之前杀人如麻,就算要投降,闯军也未必收他。

一旦洪承畴要投降,曹变蛟、贺虎臣坚决反对,在争夺军队控制权方面,除非闯军攻进陕西,否则洪承畴还真没把握赢过他们两个。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让洪承畴如鲠在喉的事情。从湖北沿长江进入南直隶的第一站的望江县,是闯军水师攻击安庆的必经之路,但望江县现在却不在洪承畴的控制之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