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7章 张献忠的态度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7章 张献忠的态度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7章 张献忠的态度

随着南京市民逐渐习惯西营的存在,这座世界顶尖的都市也在渐渐恢复活力。虽然西营在破城时表现不佳,但总归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屠戮,战争过去之后,百姓的生活还是渐渐回到日常轨道上来。

如今的张献忠已经不是流寇了,而是大明朝的忠顺王。那么多名人高士都投降了,老百姓们自然更加默认西营是这里的合法官府。随着对新扩编的军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张献忠的执法也越来越严格。杀人者斩,掳掠者杖的规矩逐步贯彻了下去,社会秩序开始恢复。

张献忠所用的土地政策,与李自成、罗汝才又大有区别。他也搞三年免征,也同样是针对自耕农,但是由于江南是全国财富最集中、士绅最集中的地方,土地兼并的速度也比两广、福建这种地方快得多,自耕农比例较低。

闯、西、曹三营中,西营面对的社会环境最复杂,可他们的人才储备却最少。虽然有明朝士人大批投降,但这些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用于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张献忠将被解放的奴仆中所有识字的人征募为吏,才算有了一支相对信得过的行政力量。

面对江南复杂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张献忠的方案是暂时搁置,采用了类似太平天国“着佃交粮”的制度,这块地是谁在种,就朝谁征粮。在土地关系上,支持“一田二主”的永佃制,增加佃户的话语权,地主到县衙打夺佃转佃的官司,十有七八要输。

张献忠从来不相信什么“明朝江南不交税”的屁话。查一查南京的档案文书就知道,豪绅欠税当然是有的,但那和地域没关系,全明朝乃至全世界的官老爷都是这个德行。江南百姓承担的税赋徭役之重,原本就是天下之冠。

张献忠招安这件事,西营内部很多人都不理解。浙江和江西已经被闯营拿下,我们没有腹背受敌之虞,完全可以据守长江,和洪承畴、左良玉、黄得功他们开打,何必还要向崇祯昏君称臣?

但是江南的地主、农民、商人、工匠都很开心。在西营架炮吓唬之下,崇明的郑军被“礼送出境”,到舟山去了。明军和西军都停止了派夜不收到对方辖区搞破坏的行为,也不再大规模征调民夫修建工事。湖广的商船还不能通过明军的控制区下来,但安庆到崇明的长江沿线又恢复了商业,尽管沿江税卡重重,导致成本高昂,可毕竟还是有商品流通了。

尚可喜投降西营之后,长江以南的陆路交通全面恢复。逃难的人可以回乡,商人也被允许往来。张献忠把在江南抄家所得的巨量书籍送到江西彭泽和闯军交易,闯军一半用银圆支付,一半用粮食支付,张献忠手上有了一批可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商品粮,防止那些种植经济作物过多的地方出现粮食短缺。

稍有大局眼光的人都看得出,张献忠的招安只是暂时的,迟早要再起刀兵,争夺天下。但是对于停战期间的百姓来说,和平是最实在的好处。

在安庆,洪承畴建立了督师行辕,趁着闯军消化湖北、四川、江西、浙江地盘的时间,整编各路残兵败将。虽然洪承畴现在没有职务,只是戴罪立功,但曹变蛟、马科、贺虎臣等秦军将领还是习惯性地服从他的指挥。这年头,谁能打谁说话就好使,至于皇上任命的五省总理杨嗣昌,连尚可喜都节制不了,谁理会他。

洪承畴尽管重新恢复了明军的建制,但他很清楚,一旦闯军发动大举进攻,他是抵挡不住的。他的部下和闯军一样,以秦人为核心骨干。然而闯军已经在南方安家落户,许多士兵在湖南、两广有妻有子、有房有地,他的兵马却是一群远离家乡的孤魂野鬼。罗汝才杀入河南之后,朝廷就不再给他们支援了,现在洪承畴的军队比流寇更流寇,在安庆境内大规模地纵兵劫掠。有钱人之前都让西营抢完了,明军便大鱼小鱼一网打尽,大量百姓逃入闯、西二营控制区。

许多洪承畴的部下闯入庐州、和州打粮,与朱大典、左良玉的军队发生了冲突。现在朱大典控制庐州、凤阳、淮安、徐州,左良玉控制滁州、和州、扬州。黄得功被左良玉从扬州赶走了,驻守淮安的朱大典部将牟文绶也不许他入境,只得向东退到了通州。

朝廷的消息断绝了,洪、朱、左、黄四路明军都得自筹粮饷,给南直隶北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连许多士绅也开始编练乡勇,对抗官军,漕运彻底废了,运河两岸漕丁揭竿而起者不计其数。而此时,闯军已在湖北最东边的黄州府集结,准备攻入南直隶。

就连刘芳亮的左营都从四川被交了回来,为了在四川组建卫戍部队,左营抽调了许多骨干,回到荆州后,全部由新兵营训练完毕的新兵补齐。由李晋王指挥四川卫戍部队,已经足够对付袁韬、罗尚文之辈,虽然短时间内没办法消灭他们,却也不可能被他们反杀。

李自成的意图很明显,他不是要消灭洪承畴一部,而是要将所有江北明军一股脑全部消灭,从而将张献忠封堵在西营现在控制的江南十四府中。闯军的野战军经过连续作战,又分出那么多人组建卫戍部队,需要一段时间整训,但是到了明年春天,大规模的攻势就又要开始了。

洪承畴部两万余人,左良玉部两万余人,朱大典部四五万,黄得功部数千,江北明军总数多达十万。闯军的五营野战军加起来,也不过十万出头而已。不过稍有头脑的人都能看出,就算数量相当,明军也绝对不是闯军的对手。不仅明军四部之间绝不会互相支援,就连朱大典麾下的八镇军头都不可能互相支援。

张献忠的态度成了关键,如果他能够进攻闯军,明军就可以勉强守住南直隶。如果他坐山观虎斗,明军必然不是闯军敌手,但闯军从长江和大别山之间向南直隶进军,道路条件并不好,明军还有抵挡一下的机会。倘若张献忠担心被闯军堵住北上抢地盘的道理,渡江攻击左良玉和黄得功,那遭到两面夹击的明军势必一击即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