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1章 江山靠谁守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1章 江山靠谁守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1章 江山靠谁守

岳讬吩咐道:“让他们不要再攻击了,剩下的这些人都是悍勇至极的死士,强攻死伤太大。我们缺的就是人口,若能劝降这些人,可比杀了他们有用得多。”担任岳讬副手的叶臣和谭泰互相看了看,叶臣说:“若是招降了这些人,要他们做包衣那也罢了,可如果皇上把他们也变成旗丁,岂不是又要从各佐领抽调丁口、牲畜给他们?”

岳讬怒道:“我等此次入关,死伤了多少国族将士?倘若明军皆像卢象升这般死战,盛京还要添多少孤儿寡妇?皇上早就说过,欲取中原江山,必用汉人引路,尔等为何如此鼠目寸光?只要灭得明朝,荡平流寇,天下有万万汉人,何愁没有丁口,现下笼络几百汉人,分他们些丁口又算得什么?时日久了,这些编入旗籍之汉人习满语,用满文,便与那些伊彻满洲之人一般,归化于我族,这才是令我满洲人长存之道,否则的话,难道要仅凭数万丁口取万里河山吗?”

谭泰忙道:“贝勒勿怒,皇上之言,我们岂敢不遵,叶臣不过是说说建议而已,纵然说错了,也不必责怪。”岳讬说:“速速传令,停止攻击,派人和他们谈判。如果他们不投降,那也不要再强攻了,准备柴火,烧死他们。”

其实叶臣倒没多少心思,谭泰才是个鸡贼,他也不愿意招降汉人,但故意让叶臣去当出头鸟。很快,清军停火了。

“卢公,卢公!”刘文兴轻轻呼唤,卢象升艰难地睁开了眼睛,最后残余的不足三百明军躲进了几处山洞中死守。刘文兴选的地方很刁钻,地形险要,而且石灰岩被雨水冲蚀,形成了通风口,清军纵火放烟的办法也难以奏效。

卢象升全身负伤七处,失血过多,意识已经很微弱了。刘文兴作为老营总管,医术也略懂一些。别处的伤倒也罢了,但他右上腹被长枪刺中,伤及肝脏,已经有了严重的内出血,无法施救了。

卢象升考虑的却不是自己的伤口,他脑海中闪过的是一个个自己认识的人。

首先是他自己的部下。虎大威第一个被排除了,一勇之夫,对大明很忠诚,但带着骑兵冲阵才是他的老本行。王朴干脆不用考虑,那是个官场老混子。

刘文兴,虽然有很多特殊的本领,但当了这么多年流寇,打仗还只有这个水平,注定只能做辅佐之人。

易浩然年纪太大了,很快就要上不得战场,何况只是个幕僚而已。袁时中是个很有潜力的人,治军、作战皆属上乘,可是在政治上却很幼稚。

张光萃、张景春、李青山、宫文彩,都是慷慨激昂的好汉,但天赋有限,带着几千人担当偏师之任已经是他们能力的极限。

张景春和张光萃抢孔府、劫漕运事也不能算完,恐怕二张早就铁了心要当流寇,只是由于与自己的私交才来帮忙。自己一死,他们必反。宣大兵马损折颇多,虎大威、王朴、袁时中、易浩然也不太可能再让这支军队振作起来。

同僚之中,刘宇亮、杨嗣昌之辈自不必提。孙元化还不错,可惜不得帝心,治军的手段也差些,部下若不是马祥麟、猛如虎这等忠勇之辈,他根本控制不住。傅宗龙、史可法德高才寡,马士英、朱大典才高德寡,陈新甲、丁启睿才寡德也寡,王家桢名为五省总理,实则连河南巡抚都做不好。

能填补自己留下的空缺的,只有洪承畴、孙传庭二人而已。然而,洪承畴太过热衷于功名,一味迎合崇祯,只顾建功,不顾民生。孙传庭的操守不必怀疑,可他性情偏激执拗,在大明官场很难混得下去。以崇祯的性子,军情紧急时不得不用孙传庭,可一旦孙传庭犯起脾气来,一意孤行,他的下场未必比袁崇焕好。

自己死后,大明江山究竟谁人来守呢?如果皇上因为此次的失败,真的和建州议和,那将是一场比当年宋金海上之盟祸患更烈十倍的和议。

岳讬说明朝气数已尽,卢象升当然嗤之以鼻。但在他内心深处也能感觉到,大明的气运恐怕是快到了。中华有皇帝之历史一千八百余年,早已没人相信秦始皇“万世一系”的妄想,一个王朝至多二三百年寿数罢了。唯一一个坚持到四百年以上的汉朝,是因为刘秀又从头开始走了一遍造反路线。

要是真有哪个明朝宗室能力与运气俱佳,能像刘秀那样完成“跟随流寇—脱离流寇—收编流寇—利用流寇—消灭流寇”这五步,倒是真有可能给大明再续二三百年,然而明朝奇葩的宗室制度保证了不会有这样的人。

自古在乱世中打下江山的人,大多与农民起义者关系密切。刘邦自不必提;刘秀本是绿林军大将,自立门户后又收编了铜马军;曹操初起之时,收编了青州黄巾;成汉起于巴蜀流民;石勒由镇压、收编乞活军而建立后赵;刘裕以镇压孙恩、卢循起家,他篡晋能如此顺利,也与农民起义者为其开路,重创门阀有关;高欢出身于杜洛周部下,宇文泰出身于鲜于修礼部下;李世民麾下多瓦岗旧将;朱温是黄巢部下的叛徒;后唐则由镇压黄巢而崛起;就连南宋能偏安一隅,也离不开八字军、魏胜、耿京、红袄军这些人的奋战。

至于大明开国,就更不用说了,朱元璋出身红巾军,又趁着刘福通等人在北方与元军血战时和元朝议和,搞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终彻底背叛了红巾军。

如果朱元璋也是刘秀、曹操那样的出身,这么做倒也没什么,封建皇帝的常态而已。但朱元璋这么做,就如同李自成和王瑾战死之后,孙可望与清朝议和,然后暗杀了李迟。就算他最后能结束乱世恢复太平,这事说出来还是寒碜。

如果不是有自己基本盘的少数民族军阀,那么在乱世中打天下基本上就是三条路线。

一,自己就是农民起义者,打出一片江山来。历史上只有刘邦成功过,这也是李自成打算走的路线。

二,初起跟随农民起义者,然后自立门户,成为军阀,在农民军重创旧王朝之后,收渔翁之利。刘秀、朱元璋都是这条路线。

三,镇压农民军,借机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是曹操、刘裕等人的路线。

卢象升当然不会想到这么阶级史观的东西,但他也能意识到,若要实现大明的中兴,必须有一个能制服流寇之人,并借流寇之力消灭建州。然而,这样的人还能做大明的臣子吗?

这就不是卢象升要考虑的了,他是华夏天子的大臣,不是朱由检的家臣,这二者大有分别。

卢象升虽觉有千言万语想说,有无数志愿未酬,脑海中无数思绪闪过,但话到嘴边,又觉得实在没必要说。最终,眼前的画面还是定格在了那幅拱桥、青石板路、陈旧而整洁的白墙黑瓦和一道绿水共同组成的画面上。小舟之上,一个中年文士披着蓑衣,手执钓竿,船舱中三个小孩正在嬉闹。中年人轻声说:“惊了我的鱼……”

“也不必留甚遗言,若将我死讯传出,那为最善。明日便是上元,虽不得与锡侯、幼哲相聚,却能侍奉父亲。生前不理冥冥之事,死到临头,却盼其为真,我亦一俗人也。”

那些跟随卢象升多年的家丁仆役,在刚才抢救卢象升的时候已经全部阵亡了,他身边只剩下刘文兴的部下和高营士兵。卢象升甚至没意识到,他自己不就是那个在镇压流寇的过程中收降了流寇的人吗。但他终究是做不来曹操。

“制台,鞑子的使者来了,制台……刘总管,我们怎么办?”

刘文兴缓缓地说:“抬我出去,会会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