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章 打出去的拳头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章 打出去的拳头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章 打出去的拳头

白文选说:“望江县的追赃已经完成了,这样一来,整个安庆的追赃就都完成了。”

一般来说,农民军习惯使用的词是“吃大户”或者“打粮”,前者是饥民的初级反抗手段,后者是官军“就地筹集”粮饷时使用的术语。但自从王瑾开始使用“追赃”这个词,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这些人也变得爱用这个词了,这个词专指攻击官员和士绅的行为,在合法性树立方面可比“打粮”好得多了。

和张献忠的追赃一比,当初王瑾在桐城搞的审判真可以说是和风细雨了。张献忠可不管你有罪无罪,只要是在职官员,不降即杀。对乡绅倒不至于斩尽杀绝,但打击范围也比王瑾大得多。王瑾尽量无血债不诛,张献忠的原则则是有罪则即诛。王瑾的做法也影响了其他反王,张献忠现在也喜欢把人拉到县衙门审判,放高利贷者斩,刑**仆者斩,殴打佃户者斩,抗拒大西者斩。

冯双礼说:“高承恩和郝孟施闹得太不像话了,大王派我们出去的时候说得明白,追赃之制乃是对官绅而设,至多及于商贾,百姓不抗拒者一概不诛。高郝二人却纵兵大掠,奸污妇女,杀人无数。”

高承恩说:“大王说的是不抗拒者一概不诛,望江县负隅顽抗,我军将士损折不少,若不立威,岂不是让他人有样学样。”吴三省说:“纵然有人顽抗,难不成全城百姓都上城参战了吗?你这话好没道理。”高承恩说:“谁耐烦分辨,一发砍了便是。”

郝孟施拦住高承恩:“是我们的不是,只是因为死伤士卒甚多,当时大家杀红了眼,没顾得上分辨,这才犯了错。”王尚礼说:“以往我们破城,也不过是将带头守城的士绅诛戮,将参与守城之人斩去左手,至多把参与守城的人都杀了。尔等这样随意杀掠,与土匪何异。”

西营现在的纪律,才是十七世纪军队的正常水平,不会像左良玉、贺人龙那样无恶不作,但和“秋毫无犯”四个字也出了五服了。

张献忠说:“罚你们两个各交出一百个兵,五十匹马,一千两银子,送到老王那里去。你们可服吗?”高郝二将皆拱手道:“末将心服。”他们都是张献忠在战场上一点点带起来的,张献忠一发话,没人能不服。

张献忠说:“过去闯将和活阎王总说我们纪律不好,也不是他们没事找事,你们这帮人,好一阵烂一阵的。过去行军日子苦,孤也不好多约束,但如今我们建了官府,这件事也得上心了。老王,船准备得怎么样了?”

王应龙答道:“船只俱已准备停当,随时可以出发。”张献忠点了点头:“你们还有什么事情?”白文选说:“那些追赃所得的书籍,要怎么处置?”

当年和闯营联合作战的时候,王瑾曾经嘱咐张献忠,抢到的书都不要损毁,全交给他,可以拿银子换。久而久之,这也变成西营的习惯了。安庆的书香门第着实不少,因而此番追赃,西营所得书籍极多。

张献忠说:“安排人送到大别山就是了,按老规矩,汤志没钱就记账,路费也要算上。他活阎王这样的人物,想来还不至于赖账。”白文选说:“这抢书倒也有些好处,有些个秀才相公见我们把书收集装箱,便投奔我们来了,说土匪只知道抢银子女人,抢书的却是能安天下的。想当年汉高祖进关中,萧何也是先抢书的。”

张献忠说:“既如此,那这批书也不必送给活阎王了,我们带着走,让他们江南的士绅看一看,孤也是读书之人。”

张献忠小时候还真读过书,后来因为家里穷就不上学了。但是他的悟性非常强,造反之后,营中也有几个读书人,他便自学了些东西。文字上的功夫很是一般,但数学却学得好。因此他虽然也看书,但看的不是术算之书就是小说,也读读史书,对于这些多讲经义、诗词士绅藏书,他是没有兴趣的。但既然有藏书可以充门面,他也不介意显示一下。

没错,张献忠打算会一会江南士绅了。

谁告诉你们建立官府、派驻官员就代表守土不流了?八大王行事,岂是你们想得到的。

江南士绅多年来对奴仆们的残酷虐待,使得他们如同坐在火药桶上。之所以一直都没炸,是因为江南还没有爆发规模像陕西、河南那样大的饥荒,大部分奴仆还没被逼迫到无路可走、不得不铤而走险的地步。

但是,如果有一股强大的外来力量干预,使得他们的主人原本看似牢不可破的统治地位被打破,社会的贵贱等级发生颠倒,又会怎样呢?

张献忠在安庆已经见识到了奴仆们的力量。真正“掀翻巨城,如揭片纸”的不是火药,而是无数响应他的奴仆。趁着闯军和清军一南一北牵制住明军主力的机会,现在到了引爆火药桶的时候了。

此时在庐州。

“西营在准备干粮,搜集骡马、船只、车辆,看来他们是真的打算走了。”赵应元说道。贺一龙说:“都不告诉我们一声?八大王也太不仗义。”

在这些老兄弟眼中,张献忠依然是八大王,而不是什么西王。

罗汝才说:“他这样大张旗鼓地准备,当然不是打算瞒过我们,只是表明一个态度而已,他不想让我们和他一起去。这倒也未必是坏事。”

马守应说:“曹操你另想到出路了?”罗汝才说:“如今关外建虏正在京畿与卢阎王交战,洪承畴和杨嗣昌又在南方打闯将。八大王这一动,左良玉必定要追着他去。这就和打架时一样,拳头收在胸前,破绽便少,但拳头如果打出去,那么前胸就会露出空档。现在官军的三只手都伸出去了,腹里必然空虚。”

马守应说:“漕运总督朱大典和牟文绶他们对凤阳、淮安守得很严密,打破了凤阳,他们都要掉脑袋,是以一点都不敢马虎。这么说,我们是要回河南了?”

罗汝才说:“没错。当初在太行山时,活阎王曾说,要想得精兵,就得去陕西,要想得大军,就得去河南。当年他说河南的饥荒会一年重似一年,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去年秋收的情形也不好,开春之后中原必定又是遍地流民,此正我辈英雄用武之机。河南又有各家山寨与我们友善,所到之处有向导接应,伤员有处收治。左良玉既走,河南只剩下陈永福、李成栋等辈,如何是我等敌手,一年之内,十万大军可得。到那时纵横中原,西取关中,断洪承畴归路,收降秦军,便成席卷天下之势!”

王得仁拍案叫好:“是也!八大王要去江南,他自去便是,我等男子汉大丈夫,自成一番事业!”贺一龙也说:“曹操你点子最多,只管谋划,我们都听你的。”马守应说:“只是临走前,我们还得和朱大典打一仗才好,否则我们一走了之,朱大典去抄八大王后路,倒显得我们不仗义了。”

罗汝才说:“马兄说得有理,何况若不打这一仗,朱大典说不定还要来抄我们的后路。我已让老叔准备行军粮饷了,回革二营的兄弟也分一些。等八大王动起来,我们也开始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