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8章 春荒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8章 春荒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8章 春荒

“巴城遍地都是大米,吃饭管饱!”“老板都是福建人,不是洋夷。”在码头上,夸克雇的伙计还在不遗余力地宣传着“巴达维亚的美好生活”,以防这些工人在船上出现思想波动。

雷州府最东北角的湛江港,这是原先规划的和英国人进行交易的专用港。但是现在王瑾还没有批准英国人的贸易权,英国人的每一次贸易都是特事特办,现在只允许他们进行两种贸易,第一种是输入粮食,第二种是输出劳工。当然,也可以趁机带别的货。

“夸克先生你应该清楚,你的水手大部分都是华人,所以如果船上的食宿出了问题,我会知道的。”夸克连连点头,虽然新的中国官府取消了跪拜礼,也把“老爷”“大人”这些有称呼长辈含义的称呼改成了“长官”,但是夸克之前学会的奴颜婢膝一点都没少。

夸克很清楚,这位知府虽然非常年轻,但是对于欧洲人及其殖民地的情况非常了解,而且他的父亲是广东的最高军政长官,权力比之前的熊总督还要大得多。如果不满足他们父子的要求,以后就不要再想在广东做生意了。而福建洋面已经被中国海盗垄断,如果广东不欢迎夸克,他就只能滚出中国了。

这就是孙可望给失业工人们找的出路——去巴达维亚做工。这是个只比直接饿死勉强好一点点的选项。孙可望以随船货物免税为条件,要求夸克按照一般水手标准向工人供应饮食,并对船舱人员密度和卫生条件做了要求。

这样可以让这些工人免于一登船就变成债务奴隶,但是到了巴达维亚之后,他们为了生存还是会不得不接受恶劣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劳动。那些高级工人有技术,还有一定的积蓄保证他们登岸之后暂时不会挨饿,有一定的和糖厂主谈判的能力,而那些普通工人只能在种植园充当最基础的力工,待遇极低,死亡率很高。

在巴达维亚经营糖厂、种植园的的确几乎都是华人,但这并不会让劳工的处境有什么改变。就像美洲的种植园主对待白奴比对待黑奴更狠一样。白奴七年后就要恢复自由,所以要抓紧时间压榨,黑奴永远属于奴隶主,所以要省着用。利润面前,没人会在乎什么同胞乡情。

萧占风有些于心不忍:“我曾听人说过,去巴达维亚做工,那是九死一生,多半永世不得回乡。”

孙可望说:“你也看到省城送来的通报了,仅广东一省,今年春荒时还在大批饿死人。湖南、江西的情况更不乐观。老百姓是因为没饭吃才造反,但并不是造了反之后地里就能冒出粮食。开仓放粮只能解一时燃眉,必须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我们不可能再去逼农民种甘蔗,所以这些工人的生计我们也解决不了。去南洋做工的人越多,雷州能外运的米就越多,灾区饿死的人就越少。这样的抉择很难,但我们必须得做。”

闯军的到来,让农民解除或减轻了租、税、债、役、捐五座大山的压力,能安心从事生产,但是去年秋收的情况已经注定今年会有春荒。就算闯军靠劫掠豪绅存粮能救济一部分,饿死人还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饿死的多为老弱,且分散在各县各村,无法掀起暴动。

如果一个县有十万人吃不上饭,那必然会爆发农民起义,但如果整个广东有十万人吃不上饭,史书上可能会记载风调雨顺。何况广东农民刚刚经历了一波杀官放粮,想暴动都不晓得该杀谁。

王瑾估计,等到夏季时,从东南亚进口的一批大米就能到货。预计秋收之后,广东的粮食状态就能恢复到正常年景时的情况,基本上不饿死人。然而人是每天都要吃饭的,不能劝他们等秋天再吃,那么这个春天,该拿这些吃不上饭的人怎么办呢?

唯一的部分就是救济一部分、饿死一部分,想全部救济是绝不可能的。面对饿死人的危机,闯军作为广东的统治者,根本不应该考虑去巴达维亚做工有多危险的问题。对于这些没有粮吃的人,只要不扔进海里喂鱼,能往哪送就往哪送。

孙可望叹了口气:“雷州糖业萧条,荷兰人必要扩大生产,安置几百工人还好说,可巴达维亚弹丸之地,最多也不过容纳几万华人,于大局无补,广东还是要继续饿死人。”

饿死人和饿死人也是不同的,逼反闯军的那场大饥荒,是整村整乡地彻底绝粮,成批地将人活活饿死,在这种情况下,傻子才不造反。

而闯军治下的四省,由于闯军靠追赃助饷得到了大量粮食,又有更高效的粮食调配能力,大大减少了粮食经官僚之手产生的损耗。被饿死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死于严重营养不良及其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老百姓是很好糊弄的,吃不到足量的食物,肯定会有很多人死于营养不良。但是,也肯定会有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人活下来。于是,大家就都守着这点希望,盼着自己是没被饿死的那一个。当粮食见底,确定肯定要饿死时,他们才会逃荒,当逃荒也吃不上饭时,他们才会造反。

一个封建王朝在鼎盛时期,因其有足够的行政管理能力,粮食调配能力强,能以较高的效率施展各种救济手段。虽然照样每年都饿死人,但是多为营养不良式的饿死,较少有彻底绝粮的情况。在营养不良式的饥荒中,越是强壮有力的人,活下来的希望越大,而那些被饿死的概率很高的都是没有能力造反的老弱。故而即便有民变,规模也不大,不会威胁王朝的统治。

而到了一个王朝的末期,官僚队伍已经运转不灵,国家财政紧张,水利设施也缺少维护,这就导致自然灾害变得更严重,国家的粮食调配能力却大大减弱。因此产生了大量绝粮式的饿死,也就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闯军搞不出大同世界,他们只是把治下四省官府的管理能力拉回到了一个正常封建王朝的水平。尽量保证不彻底绝粮,少饿死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都是封建社会,都会饿死人,无甚分别。只是在饿死人的数量上有差距,本质并无多少不同。

但对于那些恰好因此免于饿死的人来说,这就是全部的意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