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2章 寡妇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2章 寡妇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2章 寡妇

守城的官军将领自尤世禄以下大部分都被击毙或自尽。上次闯军饶了尤世禄父子,是为了别让李卑难堪,现在连整个榆林都打了,也不用在乎这个了。

但是也有一些人是不能杀的,闯军兄弟多有榆林边军出身的,对于城中将领有哪些要保很容易就列出了一个名单。这年头好人不多坏人不少,所以名单也不长,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坚持不肯投降,在战斗中被打死或自杀了,就更不剩多少了。

所有没被审判处决的被俘军官中,级别最高的就是李卑。他家里只有十几个家丁,根本没有抵抗能力,所以老老实实束手就擒了。

此外,最重要的俘虏就是左光先的家眷,包括他的夫人,以及他的三个儿子左绪、左锡、左宪。除了长子左勷随在军中之外,左光先全家被一网打尽。

经此一战,明军在榆林的军官储备几乎全军覆没,闯军在榆林歼灭的军官数量甚至超过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虽然折了三百多个大小将佐,但那是从九边各镇抽调来的,分摊一下,一个边镇最多也就损失几十人,还可以接受。而现在是俞贺两镇和整个榆林城的几百军官被连锅端,除了随在左光先军中和少数分散在卫所边堡的人以外,整个延绥镇的军事指挥体系覆灭了。再加上前后上万兵力被歼灭,说句难听点的,它可以从九边之中被除名了。

不少榆林的军户愿意加入闯军,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中的次子、三子,没有土地可以继承,留在家里也是给大哥当长工种地。唯一的机会就是招募营兵的时候被挑走,至于是被左光先挑走还是被李自成挑走,他们并不觉得有多大分别,无非是左光先的待遇给得更高。但左光先、俞冲霄、贺人龙他们的兵额是有限的,这些军户家庭在此戍边二三百年,繁衍后代不计其数,不可能全都安置了,所以愿意当闯军的不在少数。

宣传是苍白的,事实是有力的,闯军入城之后并未大屠大掠,只是占据仓库,然后对军官们逐一封门抄家。左光先、李卑等几十个军官的住处也被查封了,但只是在前后门贴上封条,派人值守,隔绝内外,不许出入,并不冲进去抄家。理由是这些人或是平素名声很好,或是在抗蒙、抗金战斗中立过功劳,要区别对待。

根本没必要全城大掠,穷丘八有什么可抢的,那些将门世家,以及依附于他们的商人积累的财富,已经令闯军兄弟乃至榆林的官军士兵们瞠目结舌了。无数的金银、绸缎、粮食整车整车地被运了出来,这也为闯军在校场将一批官商杀头的行为赢得了一片喝彩。

官仓里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铠甲、被服和粮食,榆林素来是精锐骑兵的兵源地,马匹的数量也非常可观。单是左光先家的马场,便足有数千匹之多。

趁着左光先还没回来,闯军得赶快跑路才是。凭城抵抗左光先可不是个好主意,城内的任何一个降卒都有可能打开城门放左光先进来。闯军迅速将所有战利品装车,逐批前往绥德与田见秀会合。

留在最后的王瑾和谢君友撤退之前,甚至把城内官兵的欠饷给补发了,只不过是用粮食充抵。对于闯军来说,这其实并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他们的车马不足以装走全部粮食,正好卖个人情。

按照王瑾的说法:“我们原本也是陕北官兵,不过是因为领不着军饷才哗变,虽然之前有些误会,但大家乡里乡亲的,又是同行,打断骨头连着筋,终究是一家人。”经此一番事情,就连一些有亲朋在之前的战斗中阵亡的官军士兵,也觉得这场冲突甚是无谓。尤其是在看到王家、侯家、尤家等大家族被查抄出来的财物之后,更是把怒气都集中到了他们身上,认定是这些大官守财如命,招惹了闯军,骗当兵的去送死。

虽然一把火将带不走的粮食都烧了更能削弱明军的战斗力,但这样未免把事情做得太绝。失去了军官的延绥镇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只能看家守户,没必要把本来可以争取的普通士兵也往死路去逼。而且倘若真的烧掉粮食,让延绥镇彻底崩溃,河套蒙古恐怕又会发动大规模的劫掠,大明官军可以为了打内战不惜卖国,闯军却不能这么干。

至于那些没被有被杀的军官,李自成让他们全都逃去紧邻榆林的长乐堡,等闯军退了,再带着长乐堡的兵马来“收复”榆林,这样大家面子上都好看。有李卑等几十个军官在,延绥镇当能勉强维持防线,挡住蒙古人。至于左光先的家眷,李自成下令将他们全部带走,由妇女队好生看护。

“让我看看,又有谁抢别人的老婆了?”王瑾接过蔡仕递过来的报告,他太清楚手下这帮兄弟是什么素质了,虽然他已经做到了禁止强占有夫之妇,但抢寡妇还是难免的。

另一时空,闯军进了北京之后,将北京的勋贵全部杀死,却没有牵连勋贵的家眷。清军占领北京之后,恭顺侯吴希斌的叔叔吴惟华把生活无着的勋贵家眷都招到了自己家里,从中挑出二十个美女献给多尔衮。就连多尔衮都觉得这事实在是缺德,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不可,明之勋胄,犹我与若今日也。以我与若之子供他人婢妾之役,可乎?”下令将这二十人送走嫁给良家子。

王瑾对闯军的纪律要求,也就是按照这段荒诞的史事里的标准,不得以他人妻女为婢妾,但是把未婚或丧偶女子娶成正妻这事不干预。报告上当然人人都是自愿的,至于到底是不是自愿,王瑾也实在没办法挨个去管。这原本就是个包办婚姻天经地义的年代,婚姻是一种谋生手段,榆林一战后,也的确有很多寡妇孤女难以生活,虽然她们的丈夫、父亲多半就是被闯军杀的,但是她们中的不少人别无选择。

一般的下级军官和士兵留下的寡妇,一般会改嫁给自己丈夫的同袍,所以王瑾也不许闯军兄弟打这些人的主意。但那些高级官员留下的寡妇就不同了,尤其是那些名声恶劣的将领的妻儿,甚至有可能在闯军走后遭到士兵的报复。因此如果有闯军兄弟要娶她们,王瑾也不加干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