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9章 桐城士绅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9章 桐城士绅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9章 桐城士绅

从县里各地陆续捉来了一些乡绅和胥吏,吉庆玉早就写好了他们的罪状,王瑾便在离城墙不远,看得见打不到的地方开堂审案,对这些人或杖责,或处斩。

桐城是富庶之地,所以城外也有不少建筑。由于牵涉的士绅太多,王瑾又来得太快,守军并没有拆除它们。所以闯军就把这些建筑利用了起来,有的作为审案的场所,有的作为营房,也有的拆下建筑材料改作攻城武器。

之前桐城民变的时候,汪国华、黄文鼎、张儒等人也只是焚烧仇家的房子,抢劫富户的时候还让穷人们跟着去拿东西。城里城外很多人都认识吉庆玉,见流寇是他带来的,又队列整齐,不胡乱杀人,胆子也都大了起来。住在城外关厢的老百姓有不少没来得及逃进城内,这会儿反而来看流寇审案。

虽然王瑾处置的这些人就算是罪大恶极,也没祸害过县城的老百姓,但大家看老爷们杀头、打板子还是很开心。吉庆玉手下的人宣读这些人的罪状,众百姓纷纷大叫“打得好”“杀得好”,可王瑾清楚,他们抱的还是看热闹的心态,换成自己在这儿被砍头,他们一样会看热闹的。

王瑾很早就在思考,在官民矛盾、绅民矛盾、军民矛盾没有那么尖锐的地方,如何把老百姓发动起来?在陕西、山西、河南,这一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遍地都是饥民,家人相互抛弃,乡邻互相吞噬,到处都是人伦惨剧,很多地方死人比活人还多。在这种环境里,劝老百姓造反简直是天下最简单的事情了,只需要担心来的人太多,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养他们。

但是在桐城这样的地方,老百姓虽然也受官府、士绅、胥吏的欺压,但大部分日子还算过得下去,被害到家破人亡程度的还是少数。农民军如果能做到纪律严明,不杀人放火,还是会有很多老百姓乐于看到他们和老爷们打仗的,但是真正能跟着干的不会很多,其中还会有不少是本地的地痞流氓。

至于发动老百姓的办法,还要分长短两种,若要长期建立统治,是一种办法,若要打了县城、吃了大户便走,那就又是另一种办法。

闯军在桐城自然是不可能长期据守的,但就算是短期,能不能把老百姓动员起来,那也难讲。王瑾过去并无这方面的经验,也只好姑且一试。

一张张田契、借据、身契被投入火中,凡是被闯军处决或抄家的士绅,王瑾都将其家中这些文书全部焚烧。颇有一些被田租、利息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和被解放的奴婢情绪激动,闯军征调人力已经毫不费力,但离让百姓跟着一起造反还差得远。倒也有一些佃农哀叹,怎么自己的田主不是劣绅。

在王瑾的身旁,还有一些没被抄家的士绅,王瑾给他们些面子,让他们待在一座城墙上看不到的宅院里。

程芳朝,十二年后的大清榜眼。

张秉彝,县学生员,此人本身默默无闻,但亲族之中名人不少。他兄长是三年后于济南殉国的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他的儿子则是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也就是“六尺巷”故事的主角,孙子是修明史的张廷玉。张英此时还没出生,仕清于夔东十三家灭亡之后,所以王瑾对他倒也没什么恶感。

左国柱,大名鼎鼎的左光斗的长子。

马孟祯,又是一位前太仆寺卿,此人官声不错,虽说谈不上什么大贡献,但至少尽职尽责,也不贪蠹,还成天提醒万历皇帝“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去他家“请”他的闯军小校也说了,他家确实不富裕,只是个中等人家,不像个为非作歹的。

方孔一、方孔文、方孔矩、方孔性,这四人都是方孔炤的叔父方大铉的儿子,其中方孔文还是左光斗的女婿。

方玄成,也就是后来著名方孝标,就是因为《南山集》案被开棺戮尸的那位,他的名字犯了康熙皇帝的讳,故以字行。今年他才十八岁,桐城民变时,他父亲方拱乾觉得此地不太平,于是举家避居南京,但他因为些意外耽搁了,便赶上了这场战斗。

方大美,原太仆寺少卿,他没什么名气,他孙子方苞倒是名头不小。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被王瑾和吉庆玉判定为良绅的人,都被闯军“请”了过来,参观闯军审劣绅。这些人对于流寇沐猴而冠的行为颇不以为然,可偏偏流寇审案用的都是大明律。王瑾手下有不少落魄的读书人,其中也有做过刑名师爷的,再加上一些刑房胥吏出身的人,一桩桩一件件罪名皆有法可依。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有些案件的证据链不一定完整,王瑾也只好像大明的县太爷一样打出口供来。好在王瑾下令要逼问口供的多为在县里尽人皆知的事情,这些养尊处优的老爷哪里禁得住打,几板子下去就招了。

王瑾原本以为能逮到阮大铖,这家伙在乡里的名声也很不好。但是吉庆玉说,阮大铖不见容于桐城士林,很早就全家搬到外地居住了。

举人姚孙棐被押上来时,良绅队伍里有两个人坐不住了。一个是姚文熊,他是姚孙棐的亲侄子,另一个是方玄成,他的妹妹嫁给了姚孙棐的长子姚文烈。

姚文熊和方玄成知道,这位长辈性情贪婪,脾气又不好,要说压榨佃户之类的行为,那肯定是有的。得知闹流寇的消息,姚家的家眷大多跑到安庆府城去避难了,只有姚孙棐的长子姚文烈、三子姚文然留了下来。姚家被抄家之后,这二人分别逃到内兄和堂兄那里躲避。见方玄成、姚文熊都成了流寇的座上宾,便央求他们替父亲求情。

姚孙棐在另一时空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后来任浙江东阳县令时,假借御匪为名,构陷许都,勒索钱财,因而激起变乱。对同为士流的许都尚且如此,对待佃户、奴仆如何可想而知。

可是眼见前面杀得人头滚滚,血流盈阶,看着姚孙棐被打得啊啊惨叫,姚文熊和方玄成又怂了。方玄成费了好大的力气,想站起来说什么,屁股刚离开椅子一点,王瑾看了他一眼,他不由得又坐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